分享

37岁的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其实原因很简单

 七彩阳光3109 2017-11-24

大家都知道,五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中,能够从平民成为九五之尊皇帝的没有几个人,刘邦和朱元璋就是如此,坦白来说,朱元璋的起点比刘邦还低,刘邦至少还是一个亭长,而朱元璋却是出身清贫,后来更是做了乞丐。但是最后却打败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将蒙元驱逐到北边,建立了大明王朝,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后,儿女众多,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由于长子朱标和燕王朱棣表现突出,天资聪明,深受朱元璋的宠爱,特别是朱标,朱元璋更是一心一意将他作为接班人在培养。

据史料记载,朱标为人十分宽厚,并且温文尔雅,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十分温和,对待兄弟们也是十分友好,除此之外,由于他治国理政能力突出,深受朝中文武大臣的尊敬,威望也十分高。作为皇帝的朱元璋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便将一些国事开始交给他打理,欲图培养他的治国能力,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朱标却突然因病早逝,时年仅仅37岁,当时朱元璋痛不欲生,十分怀念长子朱标。

其实在历史上,燕王朱棣的能力并不在朱标之下,特别是在军事才华方面,朱棣身先士卒,能征善战,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军,因此也深受朱元璋的宠爱。当时朱标去世后,太子之位已经空出来了,燕王朱棣其实是最佳人选,其他的皇子要么好吃懒做,要么为非作歹,要么不服管教,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朱元璋其实心里也想着是否立四子朱棣为太子。于是有一次在朝会的时候,朱元璋当地群臣的面商议储君之事,曾公开说道,“四子朱棣十分像我吗,立他为太子怎么样。”刚开始的时候,群臣都不敢说话,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些皇子藩王们,都拥有重兵,无论是主张立谁为太子,都会得罪其他人。

后来,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此人便是时任翰林学士的刘三吾,他严肃地对朱元璋说道,“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么将其他的皇子置于何地。”这句话着实惊醒了朱元璋,史书记载他竟哑口无言,因为朱元璋非常清楚,中国封建社会盛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长子去世需立皇长孙,就算要另立太子,也要立二子和三子,再这么轮也轮不到身为四子的朱棣。于是在刘三吾苦口婆心的劝谏下,朱元璋最终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储君,当然这并不是说刘三吾有多么忠诚,而只是藏有自己的私心,毕竟朱棣像朱元璋一样,严刑峻法,而朱允炆却像朱标一样的仁厚善良,在朱允炆的手下做官自然是要轻松和舒服多。

为何说朱允炆是一个仁义之君呢,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便颁布了严刑峻法的《大明律》,但是因为法律过于苛刻,天下不满之情频发,朱允炆亲自向朱元璋请求修改《大明律》中的严刑峻法,因为此事朱允炆深得天下民心。坦白来说,朱棣之所以不能做太子,除了因为他非嫡长子,还因为他的脾气十分暴躁,和朱元璋的性格非常像,如果朱棣承继大统,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兄弟相残的悲剧,作为父亲的朱元璋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朱元璋最终下定决心,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储君。为了让朱允炆顺利继承皇位,朱元璋开始为他扫除前进的障碍,利用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处决了数万人,为朱允炆的顺利继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笔者认为,当年朱允炆继承大统之后,眼见藩王势力过于庞大,严重威胁中央王朝的统治,这才不得已开始了削藩举措,但是却让朱棣有了发动靖难之役的借口,据史料记载,当时建文帝可是正规军,朱棣是反叛军,但是朱允炆因为心底宅心仁厚,并且不愿意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这才给了朱棣篡位的机会。除此之外,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即使长子是弱智,也必须继承皇位,这样江山很容易灭亡,我们大家熟知的晋武帝传位给傻瓜儿子,最终葬送了西晋王朝就是如此,立太子还是应该能者居之。最后要说的是,虽然朱棣是靠不正当手段取得皇位,但是在他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少有的永乐盛世,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性大国,和唐太宗是一样的人,他们也许取得权力的方式不对,但是他们真心对老百姓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也算的上是一代明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