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感冒的分型与中成药推荐(上)

 广州平淡 2017-11-24


也难怪,现在已进入天寒地冻的小雪节气,加上前阵子季节更替,早晚温差大,感冒进入了高峰期。小朋友们因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往往是首当其冲。


 

为了孩子们少受罪,感冒快点好起来,有些家长会选择中成药,但面对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中成药,如何选择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如果吃错了反而加重病情。怎么办?


今天,达生中医馆教妈妈们简单识别感冒的类型,并快速地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减轻感冒症状。

 

一般来说,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大类型,治疗有所区别。


(一)风寒感冒——见到“寒”便知“冷”和“清”,主要症状:鼻塞,流清鼻涕,不出汗;手脚凉,比较怕冷,需要多盖被子或多穿衣服才暖和;咳嗽有白色清稀痰;不想喝水。

 

这种类型的感冒感觉整个身体像被寒气给包围着,只想能从中挣脱出来才舒服,所以需要“发散风寒”,用些温性的药把表寒给散出去。

 

常用中成药推荐:

 

1、风寒感冒颗粒——从名字上一眼就能明白,主要是治疗风寒感冒的。组成成份有麻黄、苏叶、桂枝、防风、白芷等祛风寒的中药。首选!

 

2感冒清热颗粒——虽然少量加了点清热的药物如薄荷,苦地丁,有一定的清热作用,但组成成份与风寒感冒相似,以祛除风寒为主。如果宝宝体质相对偏热,容易咽喉发炎可以优先选择这款。

 

3正柴胡饮颗粒—与小柴胡颗粒的名字相似,但作用不一样哦!对于受了风寒又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咽痒等更加适合。



(二)风热感冒——见到“热”便知“红”和“痛”,主要症状:鼻塞,黄脓鼻涕,会出汗;发热比较重,不怕冷,手脚热;头痛,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咳嗽吐黄色粘稠痰,口干想喝水。

 

这种类型的感冒类似于西医常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腺炎等,治疗上要“发散风热”,用些寒性的药把表热给散出去。如炎症较重,常伴有“红肿热痛”的症状,还要加上“清热解毒”的药物。

 

常用中成药推荐:

 

1、小儿感冒或解表颗粒——以发散风热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为主,对于小儿风热感冒可以优先选择

 

2、银翘颗粒——以金银花和连翘为主,源自清代医学大咖吴鞠通专门为风热感冒所创制的银翘散。经过几百年的历史验证,效果没问题!

 

(这里忍不住插一段:很多人都听说过VC银翘片,这是维生素C+银翘散的复方。“维生素C可以治感冒”的观点由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博士(19011994)在1970年出版的科普著作《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中提出,VC银翘片就这么被研制出来了。80后的宝宝感冒了估计都是吃VC银翘片长大的吧,到现在大量实验又证实发现加大维生素C的摄取量并不能减轻感冒症状。呵呵,宝宝心里不要苦啊,起码我们老祖宗的银翘散还是对路子的)


3、桑菊感冒颗粒——由桑叶和菊花等组成,也是源自吴鞠通大咖为风热感冒创制的桑菊饮,对于风热感冒偏咳嗽或眼屎多的宝宝更加适合。


4、蒲地蓝消炎颗粒或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组成。如果说VC银翘片是80后的感冒神药,那“蒲地蓝”就是80后的孩子们的“神药”了。现阶段由于抗生素的限制使用,大量西医大夫及药房的导购都在主推“蒲地蓝”。但事实上,中成药也是要辨证使用的,但凡见到感冒就用蒲地蓝,也无异于抗生素滥用。蒲地蓝的使用,必须要有扁桃腺、咽部的“红肿热痛”等热毒壅盛状态才可以用!!!


5、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组成,加大了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石膏、黄芩、鱼腥草等,对于风热感冒,对于咳嗽比较严重,吐黄脓痰的宝宝更加适合。



大家发现没有,风寒感冒中成药可供选择的相对少,而风热感冒中成药相对多。其实风寒感冒刚开始还可以用食疗的方法,妈妈们可以煮一锅热稀粥或者热腾腾的原汤面(稍微多放点生姜和葱),宝宝吃一碗,盖上被子稍微出出汗就好了。


这里我推荐的中成药大多属于颗粒剂型,这是因为颗粒剂容易溶解,吸收速度快,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而且加了蔗糖和糊精,口感偏甜,宝宝们大多能够接受。


对于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具体要看说明书,体重和年龄不同,服用剂量不同。一般都是饭后半小时服用。尽量不要空腹喝。

 

那还有其他类型的感冒吗?

宝宝感冒了不想吃药,又怎么办?

这个,我们下篇再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