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大一:为什么让做了支架的患者一年后回医院做CT或直接冠状动脉造影?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7-11-24

我在门诊经常看到做了支架(该做与不该做)的患者一年后回手术的医院找手术医生复查CT,更直接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我一直在问:这种医疗行为是否是患者的需求?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而很多患者很容易接受这种建议,甚至不到一年,手术后几个月、半年就自己复查CT了,又是为什么?


如果这些不必要,至少不应作为常规,有什么更低成本,无创有效的评估办法?


一、患者角度——心有不安!


一是怕支架出事,不知支架做过管多久。二是不少患者做了一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的支架,还有些狭窄程度据说不够严重,当时不需支架,那几个月、半年、一年后呢?会不会狭窄重了,该再放支架了?


二、医生角度:“随访”(Follow-up


随访应是医生的职业习惯。但问题是动机是什么?如真正为了患者,那就应术后安排患者做康复/二级预防,指导患者个体化落实五大处方。预防支架内出问题(血栓与再狭窄),预防和稳定或逆转那些当时尚无需支架的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不重的血管病变。


如果这些都不做,却热衷召回患者一年后回来做造影,无非一是要收集数据,写论文,发表SCI;二是支架内或其他血管有了事再支架。如果为了研究收集数据,也并非不可,但要有伦理审批与患者知情同意是为科研奉献。如同时为后者——再支架,那就反映的是“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的消极被动碎片化的医疗模式。


三、我们应该做什么?


      对支架患者应规范做术后五大处方的康复/二级预防服务。


      每年应查血脂及相关他汀类用药的效果与安全性监测。


      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每年做有质控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估。


      认真问诊,患者支架后有无症状,症状是不是心绞痛。由于接受支架后的患者普遍存在虑病又虑支架的“双虑”状态,不敢运动,不敢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这种对病与支架的焦虑也会导致胸部、后背、肩部不适。问诊要花时间,患者也要有些常识(见《说说心绞痛》系列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