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北海道冬天,美到超出你的想象(上)

 Haobin725 2017-11-24

今年春节刚过,我就同夫人一起去了趟日本的北海道(Hokkaido),而且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是北海道道东地区那些冰天雪地和人烟稀少的野生动物出没之处。

有人说,北海道旅游,至少要去四次,因为那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而我们这次选择冬天去,除了观赏北方漫天大雪的绝美景致和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就是享受当地特有的天人合一的露天温泉和最新鲜的海产美食。

下图是我们这次到北海道主要游览的道东地区示意图。

从上海直飞北海道,航线是走日本海的,在即将抵达札幌(Sapporo)时,我们在空中看到了一大片雪山,非常壮观。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的飞机在札幌上空盘旋了好几圈才降落札幌新千岁机场,但这倒是给了我在空中拍摄北海道皑皑白雪和这个日本第二大岛周围海岸线的机会。

在出发前就做了些功课,也设想过要拍摄些什么样的画面,其中就包括在飞机上如何寻找雪地上的道路、山岳,树木村庄的投影,以及美妙的色块、线条等。

这是札幌周边农村的小院落,从空中俯瞰,雪地上的农舍小巧玲珑,画面干净简洁,很有意思。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首府札幌的新千岁机场。简单归纳,我们这次冬游北海道,主要玩的地方是道央的小樽、札幌两地和道东的钏路、根室地区。在地理上一般多将呈菱形状的北海道这个岛分为道南、道央、道北、道东四个区域。小樽、札幌在道央,钏路、根室属道东。

去北海道时,正好赶上札幌冰雪节和小樽雪灯节。我们选择了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小资情调的小樽为第一落脚点。因此,我们这次冬季北海道之旅的行程,是从怀旧与浪漫的小樽开始的。

这是我们这次冬游行程的札幌、小樽、钏路三地位置示意图。

小樽(Otaru)是日本北海道的一座港口小城,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以西,JR车程只需大约30分钟。“小樽”一词语源自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语,意为“砂岸中的河”。

小樽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因建设札幌的木料都由小樽港运上岸,令其成为昔日北海道的重要港口。

小樽因多坡道,故又有'坡城'之称。其中有取名为'地狱坡'的陡坡和斜而弯曲的“船见坡”。远处是小樽的天狗山滑雪场,两条雪道清晰可见。

早些年的小樽因港口贸易发达,曾经作为北海道的金融、经济中心,素有日本 '商都'和'北方华尔街'之称。如今虽繁华不在,但仍保留了以小樽运河为主的历史建筑,并成为很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小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莫过于那条早已被废弃的仅剩长约1100多米的古老运河,据说它的年龄几乎与北海道开拓的历史相同。二战后小樽港没落,运河也被填埋了大部分,但日本通过制订条例保护历史古迹,小樽运河及两岸建于明治、大正时期的石造仓库群被保留了下来,改造成商业区、餐饮区、艺术区,如今成为旅游景观。

下图是最让少男少女们迷恋的小樽运河夜景。每年冬天,小樽迎来飘雪的季节,入夜的运河两岸,煤气路灯被点亮;运河水面上漂浮起一颗颗过往系在鱼网上的玻璃浮球,浮球里烛光闪闪,在波平如镜的运河水面上星星点点,煞是动人。运河一边的石板路和河岸堤坝上也被点起雪灯,令整个古运河两岸,相映成小樽冬季最美丽的浪漫景色。

小樽雪灯节期间,入夜前桥上就会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占位置等天黑。到开灯后,摄影爱好者最好尽快拍完照片,否则很快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人满为患了。

小樽运河最经典处,是从中央桥到浅草桥这一段。从运河畔昏黄的煤气灯,以及由数十万块石砖所砌成的石板步道,一直到浅草桥上特别为观光客服务的传统人力拉车,均令小樽运河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散发出同样媚惑动人的神采。

如果说,小樽运河是这个城市的地标与见证,那么北一硝子馆则是这个小城的文化代表,这个小城的物语,就是从小樽运河和北一硝子馆展开的。

'硝子'是玻璃艺术制品的意思,小樽的玻璃艺术制品也被誉为'写在玻璃上的情书',能让无数少女爱不释手。有人说硝子、八音盒、甜品,小樽这三样东西,甚至可以让无数女人还原出一颗轻柔的少女心。

从浅草桥向东南方向走一会儿,就可以到各色商店林立的堺町通步行街,街上有设计风格独具的玻璃艺品店、新鲜美味的海产品餐厅、浪漫怀旧的咖啡吧和乡土美术馆等,沿着这条街一直可以逛到童话十字路口。

经过多年努力,加之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现在的小樽,成了全球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尤其让少男少女们趋之若鹜。

到小樽,我们也不会错过周边的那些宁静悠闲的小镇,和JR沿线的那些充满小资情调的小车站,其中就包括小樽筑港(Chikko)和朝里。

这是小樽筑港的游船码头。冬天的傍晚,雪国色彩的那种素雅,真的就像安静地倚靠在白色窗帘边读书的少女,淡淡的,平静而美丽。

一抹淡淡的夕阳红,平静的港湾。面对这样的美景,相信任何躁动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

小樽筑港的日落时分,海面平静,灯塔凝神,停泊在港湾的游艇,披上了一身淡淡的晚霞。

只有你回望筑港街里,才看见一点点霓虹灯和汽车的尾灯。小镇悠闲安逸得令人舒心。

朝里是个JR小站,小到只有个一间屋子大小的候车室,而且是机器售票,30多年前就开始实行无人化运作管理。

清晨的朝里小站,非常安宁。当天正好是周末,人们都在休息。

只有当火车靠站时,才有一两声悠远的钟响,除此以外,真的只听得到鸟叫声。

这是朝里的一个雪后清晨,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海对面据说是北海道最北端的宗谷岬。

从小樽到钏路(Kushiro),再从钏路走中标津(Nakashibetsu)、标津町(Shibetsu)沿海边到罗臼(Rausu),我们进入了日本最知名的四大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的知床半岛(Shiretoko),也抵达了日本北海道的'大地尽头'。

半岛最北端知床岬的名称,来源于当地原住民阿伊努族语,有'大地尽头'的意思。如同其名,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知床半岛,因此被称为'日本最后的秘境'。那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野生动物、露天温泉、海鲜美食,吸引着一批批慕名而至的旅游爱好者。

知床半岛位于北海道岛的最东北部,是个狭长的半岛,长约63公里,半岛西面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根室海峡,有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完整的高山森林。知床半岛是日本原始自然保存最完好的地区,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上图这张片子拍得比较辛苦,为了等日落红云,我们在渔船码头的一个伸向海里大约有100多米的堤坝尽头,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见下图)。毕竟是零下十几度的寒冷黄昏,我们又是面向西北,尽管穿的很多,可当我拍完最后一张片子后,手指已经冻麻了。

知床半岛海域,是全球纬度最南、能见到海冰流冰现象的地方。每年1月到3月,北方海域的浮冰顺风飘到知床半岛海岸边,流冰景观成为当地一大旅游特色。因流冰的侵蚀作用,长年累月也形成了知床半岛独特的海岸悬崖绝壁景观。

知床半岛上有大小5个湖泊散布在原始森林中,就像是5颗宝石小巧静谧。湖面上倒映着知床的群山,水的透明度非常高。

在北海道看雪,当我拍到下图这样的雪景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画宗师朱屺瞻的画作来,那种黑白比例关系、那种墨韵,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某种联系。有时候,我甚至会刻意用镜头去寻找这种墨韵。

罗臼虽是个小渔村,但海带、鲑鱼、鱿鱼的产量在日本都名列前茅,有'鱼之城下町'的美誉。罗臼面对根室海峡,并与北方四岛之一的国后岛相对,从罗臼到国后岛,直线距离仅25公里。我们在罗臼富士見町的一家名为'栄屋'的民宿住了一个晚上,她家距离码头最近,为的是方便第二天凌晨登船出海,观赏白尾海雕和虎头海雕日出时分觅食捕鱼的激动人心的景象。下图为罗臼渔船码头晨曦。

我们从小樽到札幌,再到钏路,一路走到“大地尽头”。然后在罗臼住一晚,第二天拍完海雕后,再从罗臼出来,开始了我们计划中的下半程——林海雪原游览,其中包括根室地区沿海的野付半島(Notsuke Peninsula)、钏路地区的阿寒国立公园(Akan National Park)、钏路湿原国立公園(Kushiro Shitsugen National Park)等景点。

那几天,我们不仅饱览了北海道道东冬天的自然美景,也近距离观赏了在那里被很好保护起来的丹顶鹤、天鹅、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尽情地享受了天人合一的露天温泉,更是饱尝了当地最新鲜的山珍野味和海鲜美食。

离开羅臼,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南,经过标津町(Shibetsu)后再往东不远,就到达突出在北海道东部沿海的野付半島(Notsuke Peninsula)了。

野付半岛是由标津川排放出的泥砂顺着海流堆积而成,是日本面积最大的分支沙洲。半岛长约 28 公里,形状奇特,一般形容为宛如一只'躬着背的大虾',可我觉得它看着怎么都像横伸在海岸线边的鸡爪子(见上图)。

野付半島上大部分为草滩和湿地,有一条从头到尾的'直肠子'公路,两边都可以看到海。在野付半島往东看,对面就是北方四岛之一的国后岛(下图)。在半岛的雪地上,我们还与一群北海道梅花鹿(Hokkaido Sika )不期而遇。

在这块半岛上,可以看到成片被称为“涛到哇啦”的冷杉枯木林,这些树桩和树干犹如根根白骨,层层叠叠地突兀在绿色的湿地中。这是生长在野付半岛上的冷杉终年被海水冲洗浸泡,枯萎后形成的景观,很有特色。

在野付半島的冷杉枯木林附近,我们看到了一群鹿。

这种鹿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属低危鹿种。

这是一头漂亮的公鹿,鹿角是性征,也是争偶和防卫的武器。

从野付半島原路返回到标津町,再往西南拐到中标津,在中标津以西有一个叫开阳台(Kaiyo-dai)的丘陵高地,上面有个海拔271米的观景台(瞭望台)。上到顶,可环顾四周美景,其中可见北海道遗产根钏台地的格子状防风林,往北可见知床岳,往东可远望国后岛,往南是一大片牧场。

根钏台地的格子防风林,是北海道一大景观。在明治维新初期开拓北海道时,开拓者们为防北海道恶劣气候,想出了种植防风林的好办法。这些落叶松也为如今的水稻生长,储存了充足的水源。根钏台地的稻米,是北海道最好的稻米,仅次于秋田小町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稻米之一。

如此层次丰富的林海雪原,令我痴迷。

这是开阳台东面的一个丘陵地带,下面的一个木栅栏,或许是牧场所建,但如此美妙的曲线,却有意无意中成就了一幅装饰性极强的美丽画面。

这样的画面,既简洁,更富装饰性,真是美妙无比的雪地佳景。

下图我取名“雪坡小树”。这次来北海道看雪,寻找尝试拍摄极简构图的画面,也是我的计划之一。但真的要想找到满意的画面,而且还要拍得好,拍出意境来,实践过后,才知道很不容易。

密林深处有人家。

当晚我们住在阿寒国立公园边弟子屈町(Teshikaga-chō)的一家民宿(Yado-Hanafurari)。这是距离阿寒湖约1公里、四周山峦起伏、树林茂密、唯独的一个木屋旅舍,环境非常优雅,乡土气息极浓,还有露天温泉可泡,实在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和享受。

第二天全天计划是在鹤居村拍摄丹顶鹤。先是一早到音羽桥(Cranae Otowa-basi)等待日出,拍摄在那里栖息和'起床'的丹顶鹤;然后跟着丹顶鹤到鹤见台(Tsurumi-dai),和伊藤丹顶鹤保护区拍摄;下午再到国际丹顶鹤中心'丹顶の里'拍摄。晚上入住阿寒湖边的酒店。(注:丹顶鹤见下集)

下图就是阿寒湖(Lake Akan)和湖东北面的雄阿寒岳(Mt. Oakan)。海拔1371米的雄阿寒岳,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阿寒湖温泉区是个已经开发很不多的度假好去处,那里宾馆酒店、邮局银行医院一应俱全,既可以在北海道土著民族阿伊努族称为'古潭'的民俗村里欣赏传统的舞蹈,又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湖、登山、民俗活动项目,并享受湖畔真正的天然温泉和可口美食。

清晨的阿寒湖边,我们站在“幸运森林栈桥”,空气清新冰冽,爽到极致。我们守望红云当头,等到太阳出来。

早饭后我们游览了摩周湖(Lake Mashu)。摩周湖也是一个火山湖,面积比阿寒湖稍大一点,因为完全没有河流的流入和流出,因此湖面如镜,带有深深的静谧的魔幻蓝色。摩周湖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透明度水的湖,阿伊努语称之为'神之湖'。

摩周湖东岸高耸的海拔为857米的摩周岳,也是个火山口。因而观赏摩周湖,可以看作是火山口套着一个火山口,好像有个专业词汇叫'二重式火山',如此地貌,相映成趣,很有意思。

摩周湖中央有一个叫做卡姆伊修的小岛,当地人赋予了它一个美丽而又拟人化的名称——“摩周湖的酒窝”。 小岛高出湖面大约30米左右,据说是原来这一火山的山尖。

摩周湖常年云遮雾绕,难得能看清其真面目。当地有个传言:据说当年的昭和天皇想去看摩周湖,特别是想到看湖中心的小岛,管气象的御用官为此忙活了好久,预测了天气好的日子,昭和天皇就去了,结果去了三次都没看到。下图就是这个乖巧的酒窝小岛。

当地有一种迷信说法,说初来摩周湖就能见晴天的人,会晚婚。呵呵,虽说这也就是编点瞎话哄哄人,但摩周湖真的很美很迷人。那天我们运气非常好,一早到摩周湖,就是蓝天白云,空气通透,更重要的是,没有一点风,气温还很低,所以山上的原始森林,都披上了白色树挂,瑰丽无比。心里嘀咕:能看到如此仙境,谁还顾及早婚晚婚。

摩周湖有三个展望台,第一展望台在湖南,观赏摩周岳和西別岳更近些;第三展望台在湖西,看“摩周湖的酒窝”更近。站在展望台放眼望去,湖对面摩周岳上原始森林银装素裹,一片白色世界,非常震撼。因为有点云,所以我会等待一些局域光的出现(下图)。

通过长焦镜头,我发现了远处密林中被白色雾凇包裹着的一个尖顶小木屋。哎呦,那简直就是卡通故事里才有的场景。我不知道那里面住的是熊大熊二,还是光头强,反正我知道,我那还在幼儿园的外孙女肯定喜欢。

近处的白色雾凇,在晨光折射下,更是晶莹剔透,亮得闪闪发光。拍摄雾凇,要抓紧时间,因为越是天好,气温上升越快,等太阳升起来了,树挂也很快就融化消失殆尽了。

我们花了三天时间,游览拍摄了阿寒国立公园区域的三大火山湖——阿寒湖、摩周湖和屈斜路湖,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阿寒湖是完全结冰的,湖面甚至可以开雪车;屈斜路湖有一部分岸边不结冰,因而有黄鼻大天鹅来越冬;唯有摩周湖没结冰,不知道为什么。

下图是摩周湖和屈斜路湖之间的硫磺山,这是一座烟雾缭绕的千年活火山,海拔508米。硫磺山在阿伊努人的语言中叫“Atosanupuri”,是“赤裸的山”的意思,火山常年被硫磺味笼罩,举目望去到处是一片草木不长的景象。

屈斜路湖(Lake Kussharo)是北海道内仅次于猿涧湖的第二大湖,也是日本最大的火山口湖。因湖水呈酸性,故湖里几乎没有鱼类生存,湖水非常清澈干净,呈现晶莹剔透的蓝色,美得让人动容。

由于湖周边有众多活火山,而且湖底下也不断涌出温泉,所以屈斜路湖周边终年热气腾腾,被认为是“汽水湖”。屈斜路湖周边多有天然露天温泉,日文的汉字为“露天风吕”,很有意思。

在屈斜路湖川汤温泉岸边竖有一块木牌,上书“挖掘岸边沙滩,就有温泉涌出”。这绝非信口开河,而是确实如此。例如砂汤(Subaru)、古丹温泉(Kotan Onsen)、和琴半岛上的月牙形的和琴温泉(Wakoto Onsen)、湖北边的川汤温泉(Kawayu Onsen)和南边的池の汤等等。这些温泉有些是完全无人管理的“野汤”。屈斜路湖不仅是休息疗养的好地方,更是体验天人合一、享受大自然的绝佳之地。

屈斜路湖冬季湖面会结冰,但由于地热较高,所以岸边会有一部分冰面融化,因此每年都会有几百只大天鹅(Whooper swan)在这里休憩,让游人们大饱眼福。

在古丹温泉观日落,是屈斜路湖美景之一。当晚我们就住在屈斜路湖南岸、古丹温泉边的“丸木舟(Marukibune)”旅舍,湖对面是海拔1000米的藻琴山(Mt.Mokoto)。

'丸木舟'是个两层的原木建筑小房子,我们在阿寒国立公园内总共住了三晚,其中两晚都是住的民宿,而且都是那种纯原住民经营、原木小屋并带'露天风吕'的民宿,吃的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其中包括鹿肉、野菜、豆腐等,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古丹温泉日落美景。

(未完待续)

题图来源:严子健 栏目主编:李宝花 图片编辑:李宝花 编辑邮箱:renwoxinggy@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