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幅中国史上从未有过的江山长卷。 初见,青绿逼人。再看,气势惊人。继而,你会看失了魂。
视觉随长画移游开去,恰若庄子的逍遥游,御风而行、翱翔天际,自在非常。 移步换景间,自己的心里也生出一个无比广袤的诗意世界。这是每个中国人梦里都有的锦绣山河。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这便是号称“青绿山水千年第一神品”的《千里江山图》。 它在一整幅长绢上画成,宽约1米,长达11.9米,比那以长著称的《清明上河图》长上数倍。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最为神秘、最让人惊艳。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集南北之长,成最高之境 青碧辉煌,大气广阔又精微细致 很难想象,这中国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来自一个十八岁的生命──王希孟。 这个画家,一生只有《千里江山图》一个作品,却凭此名垂千古。他年纪轻轻,便能在画中融合南北画派之长。画龄不长,却有大画家的眼力和笔力。 老师宋徽宗看见这卷最长的江山图,一时惊愕,旋即大加赞赏,加官升爵,后将此画转赠名相蔡京。宋微宗擅画,他深知这画是一个奇迹,谓之“集大成者”毫不夸张。 ▲ 注:北宋·蔡京题跋,记录了这幅画的来历。若非文中“希孟”二字,世人永远无法得知这幅没有署名的奇作出自谁人之手。 它是故宫的镇馆之宝,历百年颠沛岁月,五次进宫。乾隆对其极为珍爱,不仅亲自题诗,还让画师临仿。 ▲「乾隆御览之宝」印 ▲ 清·乾隆 题诗 这千古绝笔藏于深宫,近一个世纪里,只展出过三次。即便你排了3个小时的队,也只能匆匆一见这国宝,更别想看清楚上面的朱印、黑字、山中小人、天上飞鸟了。 如今,我们为你找了这么一册堪称博物馆级别的《千里江山图》复制品,并附上由央美专家的解读笔记,带你读懂中国山水画的美与哲学。 物道君相信,这是你看《千里江山图》的最好方式。 社长监制,采用文物复制技术 长卷在手,你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赏画 你每一次看《千里江山图》,都会有新发现、新快乐。 这套书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社长徐洁民担任项目负责人,亲自监制、耗时半年而成,堪称博物馆级作品。 ▲ 元·溥光 题跋 采用文物还原技术,特聘专家把关色彩,以1:2比例再现巅峰之作,捧在手上大小刚刚好,展开在桌可以细细端倪。有了它,你不会错过任何精彩之处。 ▲ 布局大胆,移步换景,峰峦不一。虽属于写意,却又不乏工笔,工整严谨、心细如发。可见飞鸟列阵、临风微波、河边对饮者、屋舍楼宇亭台。 你会发现,《千里江山图》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远观、近玩,皆有乐趣。 那一股热烈、张扬的青春感让人着迷,仿佛画家的整个生命都在其中。老辣的大画家,不会有这样作品的,而一般的年少画者,又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唯有才气最盛的年轻人,可承前人所长又不落窠臼,可无惧资历深浅,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去挥洒生命,创作出让人五体投地的东西。 纵观历史,王希孟是独一无二的。《千里江山图》里的才气,如虹贯日、气啸山河,直冲千年百年之后。 央美专家带你全方位鉴赏 读懂中国山水画的美与哲学 什么画,可修身、齐家、传文脉,物道君首推《千里江山图》。 此生,不领略一回《千里江山图》,关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就连陈丹青都说,他看到这画,整个人都傻了。 你不静观,不知其妙。我们距离那个笔墨丹青的年代太远了,听听专家老师的讲解,会更懂这画的大格局。 专家详述创作背景,解读画作的历代主人,解释流传印章,让你知道中国书画收藏的真趣。 全画分成10段讲解,让你从“看懂画”到“心中有画”。 放大精华细节,仔细品评,让你感慨“画家的每一笔都有故事”。 对比赏析历史名作,看懂中国山水画流变。 因为王希孟,你不会忘记中国山水画里,还有一种光华灿烂的“青绿山水”。 因为《千里江山图》,你会感受到整个中国文化天地的无限魅力。文化之美的种子,早在你的心头悄然落地、勃勃生长。 |文 字 为 物 道 原 创| |产 品 为 物 道 严 选| 物 道 严 选 《千里江山图》 ﹏ 藏一册「最贵山水」 享一味千载风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