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菌群的动机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7-11-25



人类理解菌群的动机,并且实现对于菌群所需食物的满足和奉献,人类精神世界可获得进一步解放与发展。

千百年来,人类和动物一样,虽然总是在忙碌着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吃饭,并一直在进行着不同经验的探索(例如辟谷、断食、禁食、绝食等),但是却一直不知道“饥饿源于菌群”这个重要的原理和道理。基于我们前面的叙述、分析和讨论,以及我们已经发表相关论文和出版相关专著,我们基本上已经确认了在吃饭方面,需要贯彻和落实“肠道菌群优先原则(GFPP)”,即必须先让肠道菌群“吃饱、喝好”之后,肠道菌群“不再折腾”人体,人体就可以减少和消除饥饿感,从而可以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忙碌人类自己的事情了。

肠道菌群的“主要兴趣”或者说是“唯一兴趣”就是“吃吃喝喝”,和家里养的可爱的小小孩子一样,小小孩子吃饱了、喝足了,就去睡觉和贪玩儿了,不再折腾大人了。

其实,我们体内的肠道菌群,就和这些小小孩子一样,相当于每个人的肠道里边都养了一大群“菌群宠物”或者“菌群宝贝”,每天一日三餐或者一日两餐的时候向人体传递着“饿了要吃饭”的信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菌心说”学说的第一要素,当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面。其次,人们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也都直接取决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种类及其数量,即人们对于特定食物的特定欲望,实际上是人类大脑对于肠道菌群的总体欲望的翻译和统一解读,让人体表现出“吃香的、喝辣的”的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美食世界。当然,即便出现了没有食欲、不思饮食的情况,也与肠道菌群处于“疲倦”状态有关,即当一个人的肠道菌群没有做好利用人体摄食的准备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对于食物的冲动和欲望。

因此,我们提出的“菌心说”学说,实际上说明的意思是,只有人类能够真正、深刻地理解上述过程,即只有人类才能够通过人类独有的智慧窥探出菌群的动机、而且背后是自然界的动机,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找到相关问题的解决答案!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虽然本文的很多观点和内容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和知识范围,然而,须知我之所以撰写本文,当然是有备而来的,读者不必瞠目结舌,更不必肝火旺盛、大动干戈,毕竟如果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而且本文更像是一个“学术争鸣”而已。正是由于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尤其是使用自己的身体进行了大量直接的测试之后,才能够明明确确地告知大家:本文所述的很多内容尤其是“饥饿源于菌群”这一点是真的,即菌群通过饥饿感来控制人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也不是所谓的“伪科学”;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人类可以反过来“四两拨千斤”,例如借助于菌群对于人类在物质层次(空间)的(现实性)控制,而快速跃迁到更高层次的精神空间之中!事实上,这是“物质领域”通过“生命领域”向“精神领域”进化的一个必然过程,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详述,因为这一点涉及到“脑心说”学说的核心,并且必然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为了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菌心说”学说的意义,我们需要简要地介绍一下基于该学说所形成的“柔性辟谷”技术的核心。显然,既然肠道菌群每天分三次以一日三餐的形式向人体传递饥饿感,那么,理论上我们只需要使用多糖和膳食纤维等食物(是柔性辟谷饮料的主要成分)“喂饱菌群”,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菌群向人体传递的饥饿感!为此,我们近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切切实实证明了这一点,即每天只需要在一日三餐的时候向肠道菌群提供其所需要的食物,把柔性辟谷饮料作为“贡品、祭品、牺牲品,祭祀品”等奉献给菌群,去“满足”菌群的需求,就可以平稳地消除人体的饥饿感,人们可以连续7-14天只喝水不吃饭,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状态啊!而且,在此期间,肥胖、“三高”等症状会自然改善,肠道菌群也将从紊乱状态向健康状态调理改善(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稿件正在审理中)。由此所形成的“柔性辟谷”技术,显然可以认为是基于生命科学领域关于“人菌共生、人菌平衡”的重要研究成果,采用现代(食品)科学的技术手段,结合“饥饿源于菌群”的全新科学原理,把人体必须进行“一日三餐”吃饭的传统认知进行了一个颠覆性的突破,让人体能够在短期例如一周到半个月之内甚至更长时间之中,能够轻松地“暂时”摆脱食物的需求,通过消耗自身的糖原和脂肪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正常工作和生活。

事实上,自从2013年以来我使用自己的身体开始陆续测试“柔性辟谷”技术的时候,的确没有想到自然界对于人体会是这样的设计,所以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只是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和内心感受,结合从大学学习以来的动物学、微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最终总算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人体竟然只是为肠道菌群提供的一个生存场所,而菌群则为人体提供了饥饿感,两者相互配合,导致了“饥饿源于菌群”所驱动的人体吃饭动作,人体和菌群相互受益,进而通过柔性辟谷技术可以平稳地阻断菌群向人体传递的饥饿感,相当于开车时踩下了离合器,菌群由于拥有柔性辟谷饮料为食物而不再“骚扰”人体,人体则不再由于菌群的“骚扰”而能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进而推动了“菌心说”学说和“脑心说”学说以及“菌脑双心论”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还觉得难以理解的话,大家不妨可以思考一下食品领域有的商家推出来的“可以吃的包装”这样的食品,例如冰淇淋,用来包装、包裹冰淇淋的外壳即“甜筒脆皮”也是可以吃的。其实这样的设计和人体的结构类似,即肠道菌群会优先“吃”人体通过吃饭传送到胃肠道里边的食物(食糜,和冰淇淋的性质类似),如果菌群把这些食物(食糜)消化完了或者这些食糜被人体吸收完了之后,在肠道菌群仍在增殖的情况下,就会进一步开始分解人体的肉体即胃肠道黏膜本身了,此时就很容易表现出胃肠道疾病例如消化道炎症了,相当于我们人体吃了包裹冰淇淋的外壳一样——虽然人肉(人体胃肠道,想一想美食“溜肥肠”)是细菌的食物,但是还是轻易不要破坏的好,否则人体病了的话,肠道菌群也不好生存了。

关于如何正确理解人体和菌群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使用“菌心说”学说,现在看起来变得非常直接和简单了,例如我们可将人与菌群的关系,很轻松地理解、解读为鸡蛋(蛋清蛋黄)与胚胎的模式。此前我写过相关论文,即从动物层面的角度看过来,人体和动物的肉体(相当于蛋清、蛋黄)可以被理解为向“由肠道菌群构成的胚胎即‘菌心’”提供能量的工具,而自然界在设计人体的时候,直接使用人体这样的肉体来“供养”菌群胚胎的发育,即“动物和人体的肉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是用来为“菌群胚胎”提供营养和能量服务的!

这种意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微生物菌群驱动的人体和动物肉体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现实存在方式。换句话说,也可以这样理解:自然界为了“供养”微生物菌群,在人体和动物出生之后,将其(主动地)“接种”进入到人和动物的胃肠道中,让人体和动物的肉体来“供养”这些微生物菌群,这一点类似于卵生动物的发育过程,即自然界里边是有类似例子的,只不过没有被详细研究过,尤其是没有从这个角度即菌群利用人体储存能量的角度详细研究过,但是现在可以这样考虑了。

在我们进行的大量研究中,通过柔性辟谷技术让人体在特定的边界条件下(即使用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消除人体饥饿感)实现“自养”,表现为自身糖原和脂肪的消耗,在获得健康、改善肥胖和“三高”等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异常的肠道菌群。由此可见,柔性辟谷技术实际上协助人类显著加深了对于自身结构的理解,让人们能够在短期时间内暂时摆脱食物对人体的控制,而促进人脑对于人体的控制。结合前方的讨论,如果说肠道菌群通过“万有菌力”将人体通过肠道的饥饿感吸引在菌群周围的话,那么,柔性辟谷技术的意义则在于能够让人类挣脱了“万有菌力”,可以在一段时间段(连续7-14天)之内摆脱食物的需求而“奔向太空”了,相当于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人体能够进入到“不饿不食”的“自由生活”状态。

显然,毋庸质疑的是,基于“菌心说”学说的“柔性辟谷”技术,是在中国传统的“辟谷”养生技术上经历了大量的科学发展、论证、验证发展而来,具有典型的普适性,从而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明明白白地、可以暂时不需要为每天都要吃饭而辛辛苦苦地去努力工作的新生活的开始!尤其是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来说,更加可以在短时期(7-30天)而直接使用自身脂肪为人体供应能量之后,轻松地生活和生存了!

很多人和我自己的感觉是类似的,即通过柔性辟谷技术,在短期内摆脱食物的束缚,思想上因而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相对自由!平时在正常吃饭的情况下,每天都会由于肠道竞争大脑的血液(肠道血液循环系统中通常拥有人体血液总量的1/4左右),从而导致血液被肠道从大脑而竞争,导致大脑相对缺血,而容易影响精力和思考。因此,如果想提升大脑的思维能力,可以时不时地进行柔性辟谷,平衡菌群,提升心理,愉悦精神,思考未来。同时,很显然,如果想提高自我心理控制能力,也鼓励进行柔性辟谷。试想,一个人既然能够轻松地控制吃饭(的饥饿感),还有什么不可以控制的呢?!因此,我们的研究实际上鼓励从小开始、从早期做起,从特殊环境生存做起,例如地震救援等情况,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知道和领悟“菌心说”学说的道理,并能够体会“柔性辟谷”技术,有利于控制肥胖和超重、远离“三高”以及糖尿病等的威胁,从而有利于打造出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精神自由的高素质、高情商、高起点、高追求的公民。

人类,贵为万物之灵,其智慧、理解力、创造力前所未有,并正在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当前进入信息时代、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制造与创造为例,不断地凸显着人类的智慧。从人类的理解力和智慧看过来,其实,人体以及人类的制造过程,和手机的制造过程是类似的,甚至不妨可以说,人们制造手机的过程,类似于自然界制造人类的过程。在手机制造过程中,通常是先造硬件、然后安装操作系统,接下来安装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即手机APP(应用程序)。类似地,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通过十月怀胎制造出了成形的人体,相当于制造出了人体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当胎儿出生之后,自然界就将不同的肠道菌群(类似于手机APP一样)接种(下载、安装)到婴儿的胃肠道之中,赋予人体饥饿感以及摄入不同食物的能力(源于食肉菌群和食素菌群的不同组合)。例如,拥有了“微信(菌群)”就能够交流、安装了“高德地图(菌群)”就能够导航、安装了“搜狗输入法(菌群)”就能够打字输入,这样的道理,和人体的架构是一样一样的。反过来,当卸载了这些软件(应用程序、菌群)之后,手机变成了“裸机”,就只有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功能进行工作了。然而,这种情况(我指的是在“柔性辟谷”的情况下),在人体则演变成了推动精神进行深度思考的开始。




互 动 菌 心 说 认 识



欢迎大家从科学网下载PDF文档(目录+幻灯+序言+后记等),以便了解我们的研究内容和体系——张成岗:《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上册、下册(共146万字)。下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061911.html


讲述菌心说系列学术观点,系统介绍“菌心学说'

www.junxinshuo.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