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绣周末 | 红楼中的“打孩子”

 水清木华kkxa19 2017-11-25




作者

暜航

 

古人认为,管教孩子,是要靠打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根深蒂固,民间也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俗语。就连最早的教育专论《学记》中也说,“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认为要管束孩子,打的方法还是要用的。


在正统的父权制度下,责打孩子甚至变成了父爱的一种体现。因此就有了被父亲打伤后不但不医治,反而把伤口或疤痕四处向人展示的“炫父”行为。


《红楼梦》中也有不少打孩子的情节,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观念。


在贾府中,最早出现的打孩子情节,主角却不是贾家的人,而是拐弯的亲戚刘姥姥。

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她的外孙板儿也挨了两次打。头一次是板儿看到王熙凤屋里撤下来的饭食,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过去。她有求于人,生怕板儿的行为让人笑话,耽误了打抽丰的大事。这一次打板儿,还是管束的目的为主。


而第二次打板儿,是在探春屋里,板儿指着床上的纱帐认草虫玩,刘姥姥打了他一巴掌,口里还不断责骂。这一次周围人极多,刘姥姥不免就有些做给别人看的意思了,表明自己注意到了管教孩子。众人也自然会意,因此板儿被打哭后,大家连忙劝解。


刘姥姥打孩子,也不过是拍几巴掌。而贾府的主子们,打孩子的方式花样更多。

 

 

打醮清虚观时,贾府女眷来了很多,自然要谨慎行事。而前来帮忙的一些远房子侄,不忙正事,却偷空到墙根下躲阴凉了。


贾珍自然是看不过眼的,但若直接指责,似乎又有损亲戚颜面,失了自己身份。这时,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擒贼先擒王。就如同几个孩子打了架,懂事的家长会先训斥自己的孩子一样,贾珍便拿贾蓉作筏子。贾珍命下人啐贾蓉,并责问他。贾蓉只是垂手挨着,丝毫不敢辩解。


贾珍实际是杀鸡给猴看,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但子侄辈,就连平辈的人也被震慑住了,不敢再偷懒。

对于贾蓉而言,这一次的管教虽然没有打,但众目睽睽之下,被唾、被责问,这种屈辱感,恐怕也不比被打差多少。只是不知贾蓉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唾面自干了。


这一啐,是贾府主子管教儿子的展现,这是前奏,拉开了贾氏打儿子的序幕。


贾府主子打儿子,可就不像刘姥姥随手上去一巴掌了。论形式,还分两种。


一种是请了家法,正式地按倒用板子打。


这类挨打,最惨的非贾宝玉莫属。三十三回中,他因忠顺王府长史官索要琪官,以及贾环栽赃等原因,被贾政结结实实打了一顿。小厮执行,贾政尚觉得不够狠,自己夺过板来猛打了三四十下,直至血渍透过小衣渗出来,把宝玉打得到了面白气弱的境地。


这一次打孩子,打出了红楼中矛盾冲突的高潮,打出了水平和高度。

书中还有一种,是非正式的站着打,具体器械也不拘是什么,可信手拈来,随意发挥。


贾琏因为索取石呆子的扇子未成,又否认了贾雨村设法讹扇的做法,贾赦认为儿子是有意顶撞他,不由分说,“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直把正值壮年的贾琏打了个动不得,甚至也顾不得颜面了,连脸上都打破了两处。


荣国府打儿子,局面都相当惨烈。而宁国府,也是旗鼓相当,不逊分毫。


在老资格仆人赖嬷嬷的口中,荣国府打儿子是有着优良传统的,贾政小时候也挨过父亲贾代善的打,至于贾赦,更是“天天打”。宁府也是一样,贾代化是火上浇油的性子,气急了打儿子,竟如审贼一般。


看起来,贾蓉挨打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赖嬷嬷到底是知根知底,看得明白——虽然该打也打了,但管教的结果,仍是到三不着两的。究其原因,还是贾珍自身不正,任凭打得多重,也是无法令儿子心服口服的,好了伤疤忘了疼,过后还只是一样。

 

 

主子会打孩子,仆人们自然也会打。在书中,最擅长打孩子的仆人,非春燕之母、芳官的干娘何婆子莫属。三天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打得风生水起,打得多姿多彩。


她先是因洗头水风波,打了芳官。紧接着,莺儿等人折了柳枝鲜花编小花篮玩,便惹恼了管理柳树、花卉的春燕姑妈。她不敢对莺儿发作,便用拐杖打春燕撒气,分明是做给莺儿看。贾珍约束子侄,尚且只啐骂自己的儿子,而这婆子却连侄女也打,果然愚顽昏聩。何婆子到来后,也帮着春燕姑妈说话,把以往的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上手就打春燕耳光。

春燕何辜,却被何婆子当成打压莺儿的工具。此类打孩子莫名其妙,却不是孤例。


鲁迅的小说《风波》中,这种打孩子的方式更得到了彰显。文中,寡妇八一嫂出于好心,劝解七斤嫂不要辱骂丈夫。由于不经意间揭了七斤嫂的短,她恼羞成怒,反而大骂八一嫂。偏偏女儿要添饭,七斤嫂便用筷子戳了孩子的脑袋,指桑骂槐地大喝“你这偷汉的小寡妇”。孩子受到惊吓,以至于摔破了饭碗。七斤正被媳妇骂得没面子,又借题发挥,上前一巴掌打倒了孩子,使她大哭起来。


跟别人质气,却拿打孩子撒气,是流传已久、一脉相承的。七斤与七斤嫂在这方面都发挥得游刃有余,比何婆子更胜一筹。


看来,对于底层人来讲,自己理亏的时候,当着对方的面拿孩子撒气,似乎成了反击对方的有效武器。这种泄愤式的打孩子,只是愚蠢与欺软怕硬的表现,已经与“教育”二字毫无关系,无理可笑之极。

 

 

无论是贾府主子,还是刘姥姥、何婆子,都偏爱当着人多的时候打孩子。但当众打骂或羞辱孩子,根本不可能收获让孩子改正的效果,而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得不偿失。


至于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打或骂,就更无可取之处了。若像刘姥姥那样在别人地盘上打孩子,更难免徒增尴尬。


而贾赦打贾琏、何婆子打春燕,又是另一番缘由——其实纯粹是迁怒。这也是最忌讳的打骂孩子的理由。由于自己的不顺心,借着孩子过失的由头,抬手便打孩子。这种打,已经变成了家长自己的发泄。这样的家长很不成熟,至少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许在其内心中自己不是家长,倒也是一个孩子。


红楼中,贾府主子对儿子的教育,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打”字,而不见任何的教导、管束,更谈不上什么言传身教。毕竟在封建时代,“打”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合理且合法的。这打出了父权的威严,只是,效果是否真如父亲们所期待的那样呢?

贾珍虽严厉,贾蓉却跟父亲一样荒淫无耻;贾赦常打孩子,但贾琏的庸俗好色却与父亲如出一辙。优点没有学到,缺点一样不少,如此的管教结果,也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家族,不败也就怪了。


打得狠,并不等于教的好。古人的老规矩,到如今也该改改了吧。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让家长抓狂的时候。但打孩子本身不解决任何问题,需要的还是家长的以身作则,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纵然惩戒,也应重在让孩子意识到错误,防止今后再犯,比如暂时剥夺玩的权力,让孩子在僻静处冷静反省,等等。


正如红楼情节,只打不教显然是无效的,只会适得其反。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希望孩子与自己的关系,像贾宝玉与贾政那般如鼠见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