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清玉洁:中国清代玉器

 天宇楼33 2017-11-25







 


清  玉佛

清 玉盖罐

说明:和田玉质地温润细腻,玉色纯美,其造型精巧凝练,动人优雅。纹饰、布局舒展开朗,繁而不乱。工匠运刀娴熟,雕琢细致,用刀之处打磨圆润,不露棱角。整器造型优美婉转,飘逸灵动,更有帷幔坠饰,宝珠萦绕,装饰华丽,精美异常。

清 玉留皮双鹿摆件

此摆件玉质细腻,宛若凝脂,温润柔滑,光泽柔和。玉器雕琢双鹿造型,一大一小两只鹿相互依偎,一前一后倚靠而卧。大鹿鹿角微耷,眼神与嘴角都流露出慈爱之意,右前蹄轻轻搭在小鹿身上,做保护状。小鹿则回首相望,神态亲昵可爱。小鹿鹿颈下方留有皮色。整器雕琢生动,造型精准,线条流畅,工艺精妙。因鹿与“禄”同音,常被用来表达吉祥福运之美意。


清 玉羽觞杯

羽觞杯是从战国开始就有的,这种器形首先被发现在战国的青铜器上,当时出现了一个字的铭文,该铭文是金字旁加个“和”,发音就是“舟”,寓意是小船的意思。从外形上看,的确如同一只船,因此印证了该铭文和此种器皿是对应的。到了汉代以后便被定名为羽觞杯,双耳杯,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的时候绝迹,至明清又有出现,不过这时形制已有改变,用途也已不作为实用器,只作为礼器或摆件。

此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微高足。周身纹饰分为三层:上层和下层为连续的兽面组合纹饰,中层为横竖搭配的卷云纹。两侧半月耳则采用中心兽面加两侧卷云纹的组合纹饰,耳形微微上扬。比较特殊的是,此杯还有一个圆耳翘首的杯把,与杯身浑然一体,器形与“红山文化”的玉龙十分类似,杯把的顶部和翘首两侧分饰简单的水滴纹和凸起几何纹。

清 玉浸色芝亭款人物诗文牌


清嘉庆 白玉御题诗文吉庆有余如意

此柄如意以整块白玉雕琢而成,质地光润,略带皮色。所雕如意呈瑞芝状,云叶首,四周起如意云纹边框,首面隆起,正中心圆框开光雕寿字纹,左右点缀卐符纹,中轴浮雕吉磬,下悬双鱼纹,寓意万寿无疆,吉庆有余,连绵不绝。左右两侧各有出廓洪蝠,两翼攀附,寓意福保平安,表现了清代宫廷审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用意。如意曲柄光素,唯曲柄末端雕琢蝙蝠,用工极精,线条洗练顺畅,为典型清代中期宫廷玉雕风格,蝙蝠下方有活环,用以穿系穗子。





清乾隆 白玉盘龙十二章圭璧(原配錾胎珐琅座)

这件清乾隆时期的白玉盘龙圭璧,温和润泽,宛若凝脂,玉色冰洁无暇,纯净清冽,仅局部有俏色。该器造型生动,颇具动感,展现出蛟龙出海、升入碧空的壮阔场景,环境烘托细致入微,细节表现精炼传神,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此件取材精良,体量巨大,整体雕琢,一气呵成,采用圆雕及浅浮雕工艺完美地将玉璧、玉圭结合在一起,精雕细琢,搭配完美,颇有艺术灵感,配以铜錾胎珐琅底座表现波涛翻涌的海浪,更能烘托出海蛟龙盘旋于与玉圭之上的磅礴气势,意境恢宏,儒雅大气,充分体现王者风范。器身背面浅浮雕十二章纹,两两对应,由右而左、由上而下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技法纯熟,细腻精致,这一巧妙的设计暗合蛟龙、玉圭、玉璧所蕴含的文化寓意。整件器物饱满充盈,极富美感和活力,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既有个性出彩之处,又蕴藏传统文化之精髓,可谓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风格优雅,工艺繁复,打磨抛光精细,雕工亦精细传神,大处利落痛快,小处精妙传神,外形优美精致,线条婉转流畅,颇见深厚之功力,辅以上等材质,使得该器物在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上更胜一乘,值得用心收藏。另清代宫廷中的陈设玉器多配有精美的器座,纹饰与主器物相互呼应,材质以木质最为常见,铜制者较少,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肉形石,即配有铜鎏金底座,而这件底座为铜錾胎珐琅材质,更为罕见,可见级别之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