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乡愁1-18万家村-立德树人

 追梦一往无前 2017-11-25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万家村,

就要开始一年一度的隆重的祭祖活动:秋祭;

最重要的一样祭品是村里池塘里的莲藕,

因为它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含义,

君子人格的代名词。

 

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

万家村毕氏就种藕作祭品,以藕相激励。

400多年来,无论村庄如何变迁,

种藕作祭品的传统从未中断,一直延续。

万家村毕氏,历代祖先:

堂堂正正清廉为官,

清清白白为人做事;

誓将美好品德作为立身之本,

并薪火相传,世代传递;

盼望毕氏家族:万世兴盛,生生不息。

 

600年前,

万家村是万姓人居住的祖姓庄;

明宪宗时期,

任史部尚书的首辅大臣万安,

就曾生活在万家村这里。

明弘治初年。

万安获罪,诛连家族;

万家渐渐破败,失却昔日的辉煌绚丽。

 

到了明嘉靖初年,

淄西毕氏六世祖毕忠臣,

出资购得万家村,有了更好的家园安居。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各地淄西毕氏后裔,

都会聚集在万家村祖坟前的广场上,

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祖仪式……

敬献雪白的藕片--同根连心菜,

让族人记住毕氏家族的家风:

做人要有莲藕一样高洁的品质;

用德行立身,并世代传递。

万家村流传的俗语:

积下德行传后世。

 

为什么家族能传之久远?

如孔子、范仲淹、曾国藩、梁启超等家族;

是因为他们的德的修行传之久远,世代传递。

因此,对立德的传承,

万家村人格外重视。

 

1987年前,经人介绍,

32岁的王延华与丧夫的由秀芬认识,

后建立王、由、毕姓组合的家庭,

居住在万家村这里。

毕姓人家一直把他当成自家人,

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

婚后第二年,

家里还添了一对双胞胎姐妹;

一家五口的生活艰难,经济拮据。

在由秀芬住院治疗的最困难的时候,

是毕氏村民细致照看

他的一岁多的孩子;

临时看护,给吃穿衣……

王延华夫妇感动不已。

 

他精通木匠、电工、瓦工,

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问题。

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延华乐意助人,不计报酬,

有求必应,从不推辞;

成为万家村受人敬重的人,

成为万家村德行之师。

 

毕氏家风立德树人的力量,

虽然无影无形,触摸不到,

但深深影响后世子孙的为人处世。

在万家村毕氏族谱中,

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家规、家训,

但在历次重修族谱的序里,

以及人物自传、小传中,

能看到祖先对自己的约束

及对子孙的殷切寄语。

 

毕氏第七世祖毕木家训:

承前谟,不居间,

不放债,不攻煤井,

愿后世,学吃亏,

学认错,学好读书。

围绕做人的品德问题,

警醒毕氏后人:

积德行善、反省自己。

在自己的花园中,

毕木修建了投豆亭子,

放置两个瓶、两个盂。

每天自我反省;

做了好事,投一黄豆到一盂中;

做错了,或有一恶念,

就投一黑豆到一盂里。

时时查看,时时反省自己。

他创设责善簿;

序言道:古称父为子隐,吾非老悖,

欲彰子过,正欲汝曹警惕勿匪彝耳……”

子孙做了好事坏事都记录在族谱里,

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父孝子孙贤;

毕木八个儿子都德行高洁,

二人中进士,一人中举人;

村里村外,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与荣誉。

 

传递德行,需要家规、家训,

更需要:细节载体,一种仪式,一些规矩,

体现象征与暗示的意义;

放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具力量,更易传递。

毕氏有传承了上百年的规矩:制衣礼;

孩子成年工作后,

为了表示自己成年,

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把赚到了第一笔钱,

给父母做一套新衣。

 

毕于睦是万家村有名的孝子;

40年前,

他把赚了的第一笔钱

为母亲做了一套时髦的涤卡新衣;

今天,他的儿子毕文浩,

也用工作后的第一个月的工资,

为父亲做一套名贵的西装,

以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意。

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

研究生毕业的毕文浩

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与肾移植专业,

回到周村工作,

经常回家照看父亲的生活起居。

 

在万家村,还有许多生活中的细微规矩:

在家里,吃饭时,

要用最大的碗盛饭给老人,

以示尊重、爱老、懂礼。

族谱记载:第十世祖毕世际,

四岁时,专捡次品樱桃吃,

祖母好奇问之,

他说:“美者予与诸兄

小小年纪,就懂仁让、敬兄,

真值得表彰、鼓励、学习。

 

当了三十几年村支书的毕令德,

2003年开始,

也仿七世祖毕木设立投豆瓶子。

一年下来,

一个瓶子投有许多黄豆;

另一个瓶子也有黑豆4粒。

毕令德解释说:

与兄弟商量伺候老人的问题,

因没有达成共识而生了弟弟的气;

事后很奥悔,因此投了一粒黑豆子。

 

1987年,毕令德留下重建投豆亭遗言;

2008年,经毕令德的努力,

在村里荷花池上,把投豆亭建起。

村里老少,看到投豆亭,

 

都会想起祖先的故事。

毕氏有32字的派辈:

自际盛世,海岱丰隆;

远承先德,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昭旷堂亭;

温良恭俭,苗裔嗣铭。

可见,派辈也蕴含德育之意。

立德树人,千年之计;

积德行善,生生不息……

 

作者:追梦1979

20152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