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格那丁说诗(15)

 梦只羊 2017-11-25

易顺鼎

天童山中夜月独坐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

 

易顺鼎《天童山中夜月独坐》一共六首,但流行的却是一四首的合成。这是有道理的,二三五六首是俗笔,尽可删去,一四首合二为一效果更好。此为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有趣现象,不知这是出于谁的手笔,可谓知诗矣。编辑不是作手,不一定会写,但一定要会鉴赏,这是个证据。

易顺鼎性格奔放,诗风恢弘,兴之所至,写起来便刹不住车,有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哪首好哪首不好。性情放达的人多有这个问题,李白《望庐山瀑布》五古如果压缩成一首五律,味道将更好。

看过很多人引用这首诗,都引错了,包括编辑校点《琴志楼诗集》的人(见《前言》)。原诗开头是“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而引用者却写成了“青天无一尘,青山无一云”。出现这个错误是因为天、山相对,人们觉得先说天后说山好一些。但是,若错成“青天无一云,青山无一尘”倒可以理解,而今错成了“青天无一尘,青山无一云”,一读就感到别扭。记得王士祯的《真州绝句》,网上有把“直送离心到秣陵”写成了“直送离心在秣陵”的,懂诗的人一读就会感到 “在”字别扭,直觉会告诉你那是个“到”字。这反映了一个人的诗词鉴赏水平,值得注意。

《天童山中夜月独坐》写山中清寂,言简而韵腴,带点禅味,是佳作无疑。但有人却轻看了,说“这样的诗一天写十首是不会太难办的”。这是不知诗者的妄言!这种诗看似简易实则难办,不是灵感到来写不出。汉乐府有《江南》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简单吧?简单是简单,但不好写。试试看,多半会写成顺口溜、打油诗,没人家这个味道。

易实圃此诗意思不大,“宴坐群峰表,太空无一尘,”“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古诗里常见,但好在艺术手法,一种排比与极简主义的写法。此诗结构为排比:青山/青天,无一尘/无一云,天上/山中,惟一月/惟一人;此时:松声、钟声、涧声、虫声。《晦窗诗话》说:“诗有似未用韵而实暗用韵者,如易哭庵《天童山中月夜独坐》诗。初一吟诵,以为全诗均以‘声’字为韵,然仔细寻绎,方知此诗之韵脚实暗藏于‘声’字之前,即‘松’‘钟’‘虫’三字是也。此种押韵法滥觞于《诗经》,唯后人罕用耳。”可见韵上也是排比。排比法采取类似结构,回复照应,属于一种重复模式。它的重点不在引导读者走向新的指称信息,而是同化异物。读者阅读时恐怕不会太关心其意义,而会更倾向于韵律感受:词语成了装饰,句法变成了节奏,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效果。

至于禅味,我是不会轻许的,因为禅诗是这样的少和难写,因而我才说禅味,就是有那么点味道。此诗禅味主要表现在清寂上,作者只是最低限度地选取了几个物景就达到了目的,这就是禅味。说明作者此时心境的确渐趋空寂,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那样。一个人独坐山中,渐渐空寂入禅,是不可能见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如果这样就叫着相,又叫动心,一着相一动心就不是禅而是一种游览观赏心态了。禅境与观赏心态不同,一个超脱,一个庸俗。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言与禅:以王维<辛夷坞>为例》中有详细论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