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世界美食之都”的故事

 玖玖家政 2017-11-25




 

大良

大良的由来 顺德县城,原名太艮。据传,很久以前,现在称为“鉴江”的河段蜿蜒穿流于烟墩山、猪仔岗与锦岩山、凤山、华盖山、禽爬岗之间,这一地带叫“太艮峡”,坐落该峡的大村子就是大良镇的前身——“太艮村”了。

明景泰三年,黄萧养率领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明王朝合南海的东涌、马宁、西村、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加上新会白藤等地,设置了顺德县(顺德意为“顺天之德”),把县治设在曾经是起义军根据地的太艮村,含有镇压之意。“艮”为八卦之一,粤语里“八卦”有绕舌,爱管闭事的意思,被视为不雅。有人巧妙地把“太”字那一点移到“艮”字上,改成“大良”。也有人说,当时知县为太艮题字,因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将“太”字一点写到“艮”字的头上,于是成了“大良”。另一说更是妙趣横生,神乎其神:据说,一块竖写着“太艮”二字的木牌经风吹曰晒而开裂,“太”字的一点正好跌落在“艮”字上头,于是天赐“大良”芳名。

而近代的学者提出了第四种看法,推翻了所有关于太艮的说法。他们认为大良是古南越族的语音遗留文字。大是地的意思,良则含有黄色的意思。大良合起来所表达的意义就是黄僮族人的居住地。黄僮族又称为大良族,是古南越族的分支。大良其实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古地名。

 

陈村

原称龙津,东汉时太尉陈临死后在村头建置陈太尉庙,故后来称为陈村。 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这里除西淋岗及零星小丘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道纵横,排灌方便。主产稻、甘蔗、塘鱼,尤其是盆栽花卉历史悠久,又有“花乡”之称。

陈村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儿童教材,代表中国启蒙教育走向成熟的作品《三字经》,其作者区适子是宋代陈村登洲人;有诗、书、画三绝美誉的黎简是清代陈村弼教人;现代雕塑艺术家梁明诚是陈村大都人。

 

龙江

唐代建村时当地名为大岗墟。龙江的得名众说纷坛,据说是因当地有龙山、大岗,故合称龙岗,而后渐改称龙江,但此说未经确切考证,只供参考。

煎堆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年年三十晚,突然问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沙中窜出一只巨形怪兽,发狂似地冲进村民住宅,见人就咬,逢人就撕,留下一具具无头尸首,村中老人认出这怪兽叫‘连’,凶狠无比,力大无穷,习惯先扯人脏腑,后吃人头颅。

村中有位名叫阿堆的年轻人,主张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和几个老人商议在明年用禾草仿做人身,用面粉塑成有眼耳口鼻的人头,里面用渗上烈酒的鲜肉做馅,再放进猪油锅炸香,披上假发,嵌在穿衣服的草人身匕,引怪兽来上当。结果怪兽果然上当,吃了草人醉意醺醺,战斗力大减,但是在围杀它的过程中,阿堆不幸重伤而死,村里人为了纪念他,每年岁晚,村人都制作煎果敬奉他,后改用谷花和糖为馅,易名为“煎堆”。

 

杏坛

在南宋时由夏、谭两姓开村,取古语“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坛二字为村名,既是夏谭两姓的谐音,又标榜为礼乐之乡。

伍道荣巧对乾隆:杏坛古朗乡书生伍道荣上京赴考,当年的考题是“把你家乡的风土人情或风景名胜写出来”,但是伍道荣觉得自己家乡的景色平平,缺乏亮点,但是经过思考,他灵光一闪,写下七言诗一首:龙波水灵金鲤跃,一朝折桂登龙门。天市景色世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东边红日彩霞现,西面竹林紫气生。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

乾隆质疑诗的真实性,要将伍道荣关押起来,这时他解释道,自己是利用家乡景色的名字,将家乡平淡无奇的景色以如此出彩的方式写进诗里,这番解释得到乾隆的认可,收回判罪的旨意,直到今天,古朗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津津乐道这个故事。

 

勒流

勒流原称额流。北江水本是向东流,但流到此地逆转向北,故称额流(逆流),但额、逆两字均意头不利,于是取其谐音勒字,改称勒流。

 

均安

在清朝宣统年问由仓门、三华两村富户共同开辟为墟市,取名均安,意为共同安居乐业。

 

容桂

容奇——因以前有容山、奇山得名。桂洲——于南宋末年,南雄珠矶巷人逃难至扶宁岗定居,因岗上有三株较大的桂花树,故称桂花洲,以后逐渐简称桂洲。2000年2月2日,撤销容奇镇、桂洲镇,成立容桂镇。

 

乐从

在清朝时期名为葛市通津。清末,各乡组织义军云集该地步行前往攻打佛山、广州等地清军,旗号写着“乐意顺从”,于是后人便把葛市通津改称乐从。

 

北滘

因当地有一百多条大小河涌,而本地人惯称河涌为滘,所以有百滘之称,后因与北语音相近,逐渐改称为北滘。

来源:地名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