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侄文稿》与中国人文精神中的家国情怀

 清虚堂 2017-11-25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公元755年12月16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安史之乱”爆发, 此次暴乱一直持续至公元763年2月17日结束。

祭侄稿[馀清斋帖原拓]

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叛军进逼,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在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军。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

一代忠臣颜真卿在失兄丧侄之痛的促使下,伏案作文,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季明文》一文。文章慷慨悲愤,字字激昂,处处充斥着对敌人的仇恨和贼臣的痛斥,是心狠手辣的敌人将其兄侄残忍杀害不得全尸,更是同朝贼臣见死不救,最终导致了这一结局。身为效忠王朝的忠臣,深处战火之中,心里想的是保国安民,国家安定。可是,当危难来临时,无人救助,是感慨?还是失望?


祭侄稿[馀清斋帖原拓]


面对着眼前微微泛黄的麻纸,颜真卿将满腔怒火全部写下,他的痛苦、他的悲凉、他的仇恨无人去说,他能做的就是默默的祭送自己的兄弟、侄子。看着亲人的死去,就连最后一面都不得见,心中所压抑的情感有着对家人的缅怀,有着对国家安危的顾及,该何去何从?颜真卿心里的痛苦有谁能够解答?如果这时被仇恨冲昏了大脑,贸然攻打会不会为兄侄报仇?还是会身死沙场?颜真卿作为一位将领,士兵的生命对于他来说同样和自己的兄侄一样珍贵,即使是为了复仇,也要制定一个万全的作战方案。如果自己失去了理智,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一旦兵溃,全城百姓的性命也将岌岌可危,颜真卿不能这样糊涂。可是,他悲愤,他仇恨杀侄仇人,更痛恨奸臣贼子,是他们一手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在理性与感性交织下,颜真卿信手写下了这篇文章,文中有对奸臣的指责“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有对兄侄的缅怀和仇人的憎恨“念尔遘残,百身何赎?”,也有对国家出现战乱局面的思考或者说是对执政者的指责“天不悔祸,谁为荼毒?”还有为自己不能为侄子厚葬的内疚“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文中鲁公用了“方俟远日”(等到一个遥远的日子)而非“方俟吉日”(等到一个好日子),我想颜鲁公当时心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是如何吧,这句话应是颜鲁公内心最好的诠释了,为了保卫家国,鲁公已经做好了或者说不得不做出随时战死沙场的准备。颜真卿在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祭侄稿[馀清斋帖原拓]


颜真卿《祭侄季明文》体现着我国人文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爱国主义”和“家族亲情”,保卫国和家是一个臣子一个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守国是大忠,守家是大孝。不能为国家尽匹夫之责视为不忠,不能保护家族亲人的性命安危视为不孝。在这场战争中,颜真卿处于忠孝不能两全的夹缝中,胸中大义不可使然,这是对颜真卿最大的考验。《祭侄季明文》杂乱的章法显现出的不仅仅是丧侄之痛,同时也是颜真卿“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鲁公为了保卫国家每一寸土地,也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忍痛薄葬了兄侄的尸首,并撰文告知他的侄子“等到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再好好厚葬你)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这是他当时唯一能为侄子做的事了,他选择了愧对亲人,而不是拿全军的性命、全城百姓的性命以及国家的命运做赌注。宁可自己牺牲,不愿他人受苦,这是颜真卿胸中的大义,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虽然这对颜真卿来说是不公平的,但他以及其兄侄在奔赴战场的那一刻起,我想他们就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了吧,这是为了国家安定的慷慨,是为了人民幸福的胸襟,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崇高精神,这值得我们永远传承,永远守护。

祭侄稿[馀清斋帖原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