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Confucius365 2017-11-25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掌权的司马皇室力量几乎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所说的王指的是王导和王敦兄弟,马则指的是司马睿等家族的人们。要想弄明白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三国后期,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统一了中原,魏、蜀、吴三国归晋,建立了晋朝,晋朝又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大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傻子皇帝司马衷接班,于是发生了“八王之乱”。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

跟随司马睿去南方的一些中原人,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刚去人生地不熟的,司马睿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没有王家家族的支持,当地人陈敏势力司马睿也惹不起,哪个地方也是欺生。

刚建立东晋时,王导位高权重,一切事情都有他独断。他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也就是相当于丞相一般。

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相当于诸葛亮那个角色一般。

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这成何体统,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和小草岂能相提并论,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应该尊卑有别”,晋元帝司马睿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就和刘禅称孔明为相父一样。可见,当初君臣关系还是挺融洽的。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可谓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元老,地位一直十分崇高。王家兄弟为了在当地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司马睿的形象。想出一个主意来。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音xì)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

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这一来,提高了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殷勤地接见了他们,封他们做官。从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北方发生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个人,在王府里做官。这样以来,司马睿在江南的势力更加巩固了。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这就揭示了东晋的势力分割情况。无论国家还是个人,相处易,共事难。尤其是日子一长,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逐渐不把晋元帝司马睿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以后慢慢疏远了王敦,重用了大臣刘隗和刁协,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现了裂痕。

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发生叛乱。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于明帝太宁二年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终年五十九岁。为何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琅邪王氏能与司马氏“共天下”而终于不能篡天下,这主要是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牵制和南北民族之间相互排斥所造成的。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