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第一碑:赵孟頫书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

 毛毛鼠mvj31puv 2017-11-25

元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八月,蕭山縣學重建文廟大成殿落成,十月立此碑。此碑由張伯淳撰文,趙孟頫書,賈仁篆額。此碑石質爲太湖青石,歷經七百多年,碑身基本完好,高約二百六十厘米,寬約一百三十厘米,厚約三十厘米。原石現存杭州蕭山原浙江省湘湖師範學校(今湘師實驗小學)校園内。一九八四年五月定爲縣級文保單位,一九八七年從原址移至校園西南,首建趙碑亭加以保護,沙孟海先生題寫亭額。

魯燮光《蕭山縣儒學志》有載:“蕭山儒學,宋初在治東南里許,曰雷壤,今芹沂橋存焉。紹興二十六年,知縣陳南徙學於城南,即今所。宋敷踵成之,莫濟……元大德初,縣尉王振、教諭陳處久、陳適修,張伯淳記,趙孟頫書。大德三年,邑人張孫聖繼成之。胡長儒記:甲戌大雨雹,學圯。”另據史料記載,蕭山之大成殿自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已得到朝廷的重視,大德二年(一二九八)、縣尉王振麟、天台教諭陳久德、四明文卿陳適等正式商議,大家一致同意將舊殿拆掉新建,於大德三年(一二九九)農曆四月夏開始,至同年秋八月大殿建成,工程共歷時五個月,並請翰林直學士張伯淳撰文爲紀,趙孟頫時任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因爲書碑。

趙孟頫作爲元代最爲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所提倡的書法復歸二王的主張深深地影響了以後的書法家及書學觀念。趙孟頫真、草、篆、隸皆善,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其書論也在書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在寫給杭州朋友王芝的信中就表露了他對書法的思考,其道:“近世,又隨俗皆好顔書。顔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種臃腫多肉之疾,無藥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實。尚使書學二王,忠節似顔,亦復何傷?”表現了趙孟頫復古及推崇二王的書學思想。

趙孟頫的書法成就《元史》本傳云:“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絶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而在趙氏諸體之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其趙體楷書。目前存世的趙孟頫大楷作品有《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膽巴碑》、《湖州妙嚴寺記》等,皆爲其大字楷書代表之作,而《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亦爲大楷傑構。趙孟頫書時四十六歲,剛接任爲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據史載,元貞元年(一二九五),趙孟頫借病從京城乞歸故里,夏秋之交終於得準返回闊别多年的故鄉吴興。大德三年,趙孟頫被任命爲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趙在江南閒居四年,與鮮于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士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爲中年之力作,風格與其書《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近,結字嚴密,點畫準確,筆法寬和流利,書風較爲嚴整,用筆沉穩,一絲不苟。個中偶露行書筆意,瀟灑超逸之氣蕴乎規整莊重之中。但可能由於石刻工匠的手法與嫺熟程度的原因,刻的時候丟掉了趙書太多的細節,也可能因爲趙墨蹟太多了,所以此碑長期不被人重視。民國上海有正書局曾有此碑石印本,可惜拓印俱不佳。

此次出版所用本爲淡拓,字口清爽,拓功亦佳,我所見此碑拓本數種,此拓爲最佳。蝴蝶裝,原有朵雲軒出售的印章,或爲朵雲軒早年的藏本。此次将之出版,以供各位書法愛好者臨摹研習。

——钟妙明


赵孟頫书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

完整内页


赵孟頫书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

释文:

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前翰林直學士、奉訓大夫、知\制誥、同脩國\史張伯淳譔,前集賢直\學士、奉議大\夫、太原路汾州知州趙孟\頫書,\朝列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賈仁篆額。\縣有學,學有\大成殿,凡皆然,不特蕭山也。蕭\山為邑,西瞰錢\塘,東接千嚴萬壑之秀。宋紹興\間,建學文筆峯\前,拓址恢規,自昔為諸邑最。弦\誦聲日相聞,名\公鉅卿彬彬輩出。皇元混一\以來,士由學者\咸給復,部使者往往能以宣明\勉勵為己任,以\故飭弊植僵,視前弗替。當至元\壬辰歲,廉訪副\使東平王俣既宏闢郡學,行\有餘力,重建斯\學。時教諭山陰王酉焱亦能營\治如家,不日而\成,當有紀其事者。惟殿之成欲\速,不皇擇木,曾\未十稔,腐弗克支。大德戊戌,縣\尉大名王振麟\伯、教諭天台陳處久德可、四明\陳適文卿首議\撤而新之,既而尹燕山王琛君\寶來上,慨然謂\宜,主簿太原王泰亨仲通與達\魯花赤可馬刾\丁咸是其議,顧力有不逮。會是\秋,副使拜降公、\簽司事王公焕循行至邑,奠謁\已,諸君闔辭進\曰:「殿不稱學,不亟圖之,將壓焉。\戾止藻芹,顧瞻\若是,為士者獨無内愧乎?」二使\者作而曰:「是余\心也,若所言,犂然有當。」謀既僉\同,於是,邑令提\其綱,尉相其役,教諭傾廪以經\其始,諸生莫不\輸材薦力。起己亥歲夏四月,至\秋八月告成。易\腐木而堅,改舊觀而新。民不知\伇,士無異論。奂\然翼然,過者駭目洞心。於乎盛\哉!竊謂士君子\之於學,患不固耳,思必精,辨必\明,行必力,然後\見諸日用而不悖。猶之農,鹵莽\滅裂而種,其報\亦將鹵莽滅裂。向使當時工善\度材,官不計速\效,殿雖歷千載猶一日也。欽惟\制詔婁頒,崇尚\孔子之道,有地治者罔敢行其\胸臆以壅\皇澤,士何幸!然士所學何事?如\徒切切然求以\復其身,而其所以自立則惟苟\且是務,殆與前\所謂腐木者奚以異?可不懼哉!\德可於伯淳為\中表,道其脩建顛末為詳,惟麟\伯儒而通,見義\有勇,故於是伇宣力靡不至。文\卿,名家子,敏而\好脩,心惟身任,蚤夜弗少懈。令\佐皆知所本,故\能底于成。然則豈偶然哉!衿佩\來游,知其成之\不易,而責效之不可以速,則在\我者,必將求為\可久之道。是豈施於繕脩一事\而已。邑之官若\士謂伯淳曾職太史氏,言或可\信後,求文以垂\不朽。因述所見聞云然,尚相與\勉旃。德可昔嘗\有位于朝,介特可稱云。\ 大德三年\十月日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