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活儿”大师刘洪沂(之一)

 七彩阳光3109 2017-11-25

    刘洪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相声大师王世臣先生。他擅长“柳活儿”(学唱,就是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和歌曲,分“歌柳儿”和“戏柳儿”),尤其擅长“戏柳儿”,与侯耀文在京剧的造诣上,并称于相声界。   

 

与侯宝林大师的渊源

    刘洪沂生于1949年,出身于天桥文艺世家。父母都是“唱小戏”的,所谓“小戏”,就是京剧,虽然也唱整出戏,但是不扮(化妆,带行头),近于今天的清唱。父亲刘醒民,是天桥醒民剧团的创始人。母亲在华艺京剧社唱戏,唱金派,是中国第一位女花脸演员。小戏和相声颇有渊源,都赶上清末国葬,禁止娱乐,艺人们被迫“撂地摊”谋生,连拉客的方式都差不多,都有白沙撒字、唱太平歌词。

    父亲刘醒民小时候学戏时与侯宝林大师是师兄弟。有一次,侯先生曾指着刘洪沂说:“这孩子,我从小跟他爸爸一块睡觉盖扁担。”怎么叫“盖扁担”呢?过去当学徒没床没被褥,桌子一拼当床,摘下门帘当被子,老门帘中间都横一根木棍,跟扁担似的。后来,刘洪沂和侯耀文都擅长使“柳活儿”,以“戏柳儿”并称于中国相声界,他们唱戏的功夫都来源于自己的父亲。

    按刘家和侯先生的关系,刘洪沂拜侯宝林为师不过一句话的事,但他不想攀高枝。此外侯先生忙,也没时间教,相声这东西要靠“熏”。最后,刘洪沂还是拜了王世臣先生为师。解放前,王世臣与侯宝林齐名,侯宝林柳活“尖”(好),王世臣则功力深厚,各门功夫平衡。过去他们俩一个在南城,一个在北城,互相串园子“压轴”(互相到对方的场子帮忙演出)。1976年,刘洪沂开始跟王世臣先生学艺,当时“文革”刚完,也不敢搞仪式,直到10年后,才补办了两次仪式(一次拜师,一次谢师)。

    文革结束,侯先生重回舞台,每次上台前都找刘洪沂吹头发。虽然剧团有四联美发的老师傅,但侯先生不喜欢把头发吹得太时髦,显得人老。侯先生梳的是老年背发,讨厌两侧的头发翘起来,要让头发贴在两侧。刘洪沂每次拿吹风机给他吹头,还不敢直接吹,怕烫着他,要用毛巾压着头发,通过吹毛巾把头发压住。每次一边吹头,侯先生一边念叨:“今天我说的这个(段子),听懂了吗?”刘洪沂就模仿一遍。侯先生听,觉得不对,就说:“今天再好好听。”

    一次彩排,刘洪沂刚上台,侯先生就说:“下去!”刘洪沂挺奇怪。侯先生问:“你心里怎么想的?”刘洪沂说,就当台下观众都是老朋友,所以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侯先生反问:“谁是你的老朋友?我上台还差不多,你一个小年轻,套什么近乎?”再上台,刘洪沂只好一脸严肃,结果又被轰了下去;第三次,他脸上的笑容都僵了,又被轰下去;到第四次,他不敢上台了。侯先生问为什么,他说害怕,侯先生说:“侯宝林坐底下,你害怕什么?我再厉害,还能上台把你揪下来?”听了这话,刘洪沂彻底明白了,从此再不怯场。(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