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豆豉的炮制

 潇湘夜雨12 2017-11-25
                                                                                        淡豆豉的炮制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与栀子合用,张仲景称之为“栀子豉”汤。主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味辛、甘、微苦,药性平。(根据炮制方法另有微温);归肺、胃经。

淡豆豉的炮制本来是很有讲究的:取桑叶、青蒿加水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大豆拌匀,俟汤吸尽后,置笼内蒸透,取出略凉,再置容器内,上盖煎过的桑叶、青蒿渣,闷至发酵生黄衣为度,取出,晒干即得。(每黑大豆100斤,用桑叶4斤、青蒿7斤)
《本草纲目》记载: 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内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人瓮。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
淡豉制法,除上述加工法而外,还可用其它药物炮制。如:佩兰、苏叶、藿香、麻黄、青蒿、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葛根、赤芍、桔梗、甘草等煎取药汁,然后用药汁煮豆;或将药物研成粉末同煮熟的大豆拌和,然后闷置发酵等不同的加工方法。
可是如今市场上见到的“淡豆豉”是怎么制出来的?他们为了节省工序、节约成本只是简单地将黑豆用大锅烧水煮熟、以少量盐水浸泡半曰、晒干包装而已。嘴嚼之只有一点咸味,远未达到味辛、甘、微苦的程度。当以药用上这种淡豆豉时,它的功效、归经又怎么能发挥岀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