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潘天寿《兰花》

 沧浪之歌66 2017-11-25
原文地址:潘天寿《兰花》作者:



[转载]潘天寿《兰花》

潘天寿 兰花 山东天承2013秋拍 成交价247.25万元



作品鉴赏

王者之香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兰为香草,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也可以作为一种美感的对象化。古往今来,书画家以兰花为题材,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
诗、书、画、印俱佳的潘天寿,也非常锺情于写兰草,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潘天寿的绘画,上承南宋马远、夏圭,近取石涛的苍浑、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风貌,更与潘天寿的气质相宜,因而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他于近代画家中唯取吴昌硕,令吴昌硕发出了“天惊地怪见落笔”的感叹。但潘天寿不满足于对古人的吸收,而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创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
历来画兰花不称画,而说写。这是因为画兰花是以中国书法为功底,每一笔都是写。绘画出的兰之形神,往往与画家的书法造诣息息相关。潘天寿有常用闲章“强其骨”,浓缩了他的绘画审美追求,即以骨气、骨力取胜。而骨之力首先在用笔上,所谓“以笔线为间架,故以线为骨”。从这幅画的画面上可以看出,他在作画时毫不犹豫,下笔速度很快,以中锋为主,使转顺逆、提按顿挫,富于弹性,老辣苍劲,一气呵成。潘天寿书法上的造诣,浑然熔铸在兰叶的线条中,令原本轻柔之物显得挺拔秀劲。
潘天寿作画极为严谨,尤其重视画面布局,尝言:“画须站得住。故不可不重布局结构,亦即取舍、虚实、主次、疏密、穿插、掩映、斜正、撑持、开合、呼应等等原则。”这幅兰花图虽内容极为简单,但其布局、虚实、开合等显然也经过了缜密的思考。
中国画中的大虚大实,大疏大密,是为求画面的清楚明豁,主体之点突出。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家作画只要着眼于一丛兰花,除此再无任何杂草峻石,背景一片虚空,令兰之姿态更为清楚、突出,给人极为深刻的视觉印象。而在兰的表现中,墨色之浓淡变化,也显示出虚实的互相衬托。
中国画讲究气脉,既画面上的形体或空白所标示和贯穿起来的脉络走势、感觉趋向。画中气脉布置得好,就能统领全局,使画面整体而有变化。潘天寿作画,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环,力图在有限的画面上让气脉运行最长的路线。这一幅兰花中,兰叶整体呈上升姿态,但并不是单调的直线向上,而有曲折迂回,这样既显示兰叶迎风摇曳的灵动之姿,又可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中,加强自身的圆满性。
潘天寿以“静穆幽深”为中国诗画的至高境界,对于“静”有独特的感受,并曾发表过“静美高于动美”的文章。在处理画面时,他常将“动势”寓于“静态”之中,令作品在宁静中充满了力的紧张,蕴蓄着强劲的生命,形成了潘画富有生气的“静气”。整幅兰花,笔势飞动迅疾,兰草摇曳,但整个画面呈现出的却是极为静谧、淡雅的氛围。国画家曾宓手录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句子密布画之四周,画外的繁密,更衬托出画心的空灵飘逸。
君子以兰自喻,而潘天寿笔下的兰花也正是他高洁品性的呈现。

题跋: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草木,是自然之文也。人有性灵智慧,孕育品德文化,是人为之文也。国画大师潘天寿早年就以有了对自然界及人品道德上的正确论述,道出了自然界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太朴混沌,浑茫无象,三才未具,无自然之文,亦无人为之文也。潘老将人类还未出现以前的天象描述的如同未破壳而出的鹰,浑然不知壳外的景物。传说中盘古开天,破壳而出成就天地,将身躯四肢百骸置于天地中,化成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土地河流,汪聚成湖聚成海,使天地之间有了无为之本,有为之成。此天道,人事之大致也……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钤印:知可(朱文)寿觞举慈颜和(朱文)石不能言最可人(白文)聊寄江南一枝春(朱文)游戏(朱文)宓宓所欢(朱文)长乐无极(白文)三石(朱文)翰墨缘(白文)玉壶(朱文)造化因缘(朱文)师竹(朱文)老三(白文)一片冰心(朱文)人是人非都不问花开花落尚关心(白文)三石藏玩(朱文)家学(朱文)得意唐诗晋帖间(朱文)好山好水好地方(朱文)陆鼎铭(朱文)
款识:寿写兰。
钤印:潘天寿(朱文)

作品资料

作者 潘天寿  
尺寸 150×41cm
估价 RMB  1,6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2,472,500 
专场 中国书画精品夜场、近现代及当代卷
拍卖时间 2013-09-28
拍卖公司 山东天承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