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控制不住吼孩子?真正的原因可能在这里

 醉美的小花 2017-11-26

“亲爱的,外面没别人,只有你自己。”


做个好妈妈

别再喝骨头汤了,补钙第一名竟是它,打死也猜不到!快看


1



2



3


孩子做得不妥,我们可以引导、教育,甚至批评、惩罚,但我们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大吼大叫?


明明知道只是一点小事,明明知道发火对孩子心理不好,就是控制不住,就是想把情绪发泄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把自己整明白。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就是纠结的、冲突的、压抑的。


你把自己被压抑、不认可的那一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越压抑,越否认,越投射,情绪越强烈。


你嫌孩子胆怯害羞,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自己的胆怯。


你因为孩子磨蹭大发雷霆,是因为你的焦虑不允许自己磨蹭,什么都要争先。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孩子不冷,是你觉得冷。


爷爷奶奶总想让孩子多吃饭,吃成个小胖子才高兴,是因为他们自己饿怕了,有深深的匮乏感。



4


再讲一个我的故事。


从小到大,妈妈忙里忙外做家务的时候,我就变得小心翼翼。


如果她在忙,我闲着,妈妈的脸色就会越来越不好看,就会开始唠叨,家里的气氛会莫名变得很压抑,妈妈的情绪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妈妈的唠叨和发火,每当妈妈忙的时候,我要么去搭把手,要么也找点事情做——反正不能闲着。


后来,结了婚,我发现,自己也变成了妈妈那样。

我在忙家务,老公要是闲着,我心里就来气,憋了一肚子火总想找个机会发泄出来,为此两个人闹过不少摩擦。


当然,他做家务时,我也会找点事做,因为会隐隐地担心被唠叨,给脸色看。


结果,我渐渐发现,老公干活我闲着的时候,他的反应却和我不一样——即使我什么也不干,老公也没什么情绪,脸色照常,居然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唱歌,很享受的样子。


我暗暗吃惊:原来也可以这样?


为什么同样是做家务,我同样闲待着,妈妈和老公却是不同的反应呢?


开始自我成长后,我渐渐想明白了。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妹,姥爷常年不在家,她就要帮姥姥撑起这个家。自己多出一分力,姥姥就少辛苦一点,所以养成了为家庭辛苦操劳的习惯。


虽然有时也想偷懒、轻松一些,但她不允许自己懒,别人忙、自己闲着就是罪恶。


想懒惰的欲望虽然被压抑下去,但始终存在。多年后,当她为自己的小家忙忙碌碌,看到女儿“游手好闲”时,她就把当年那个想偷懒的自己投射到女儿身上。


她对那个想偷懒的自己有多压抑和否定,对女儿就有多强烈的情绪——愤怒、抱怨和委屈。


相比之下,老公没有这样的经历,他做家务是因为他想做,不想做的时候就先放一放。他允许自己有时会懒惰,允许偶尔的游手好闲。


所以,当我闲着时,他也觉得这是正常的,没有太多强烈的情绪。



5


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


不仅是教育孩子,很多时候,你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某一部分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这一部分,可能是你不喜欢的,可能是你想要而不可得的,也可能是你认为不好、不应该的。


你把这些不喜欢、不可得、不应该深深地压抑到内心深处,以为否定掉它们,它们就消失了。


其实不然,压抑得越深越久,它们就越在潜意识层面扎根越深。


更重要的是,它们会无时不刻影响着你的生活。


你会把它们投射到外界的人和事中。


那些人和事就像一把把钩子,钩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


压抑得越多,钩子越多。


所以你会为一点小事勃然大怒,你会愤愤不平,你会看不惯很多人和事。


一个咨询师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曾经很反感一个人,觉得他特别八面玲珑,会看眉眼高低。但她发现,其他人好像并没有这种感觉,和他相处得挺好。


难道别人看不出来他是怎样的人吗?她一直很奇怪。


后来她才明白,之所以看那人不顺眼,是因为这个人钩出了她内心的不自信。


内心深处,她也想“会来事儿”,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圆融和谐,但自己性格偏内向,怎么也做不到理想中的样子。


她恨自己的“做不到”,就会把恨意投射到那些能做到的人身上,莫名地对那些人生出反感,还以为是“气场不和”。


其实,所有的“气场不和”“一见钟情”都有投射在里面。



6


回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并不是说孩子不该被教育,而是在发脾气的时候,问问自己:


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发这么大火?


它带出了怎样的情绪?


是否在无意中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当你察觉到了自己的投射,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就会从情绪中跳脱出来,意识到有多少是自己的问题,有多少是孩子的问题。


看到这些,会帮助你就事论事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毫无觉察地带着情绪大吼大叫。


是的,就事论事,而不是“推己及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性,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有阴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是自然之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有坏,有善有恶,这就是人。


成长,就是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育儿先育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


看到自己被压抑的一面,承认它,接纳它,让自我变得圆满融洽,这就是成长。


自我成长了,就会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你头脑中的孩子。


内心圆融了,目光也会变得平和,不再轻易被激起情绪的巨浪。


所以,下一次再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时,记得默念张德芬的一句话:


“亲爱的,外面没别人,只有你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