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配饰可以说是各式各样,千奇百态,从几年前的简单型制,到现在的纯手工设计修型,从各种稀缺材质,到层出不穷的花样…… 南妃知道大家都很喜欢自己搭配手串,可搭配的时候又不是很懂这些配饰,那么一起来了解了解: 从形制上看: 圆 珠 圆珠,顾名思义就是圆形的珠,这是最经典也是最受大众认可的,绝大部分好料都制成了圆珠形状,适合佩戴,与盘玩以适应不同风格、体型、喜好的需求。 苹 果 珠 苹果珠也称苹果圆,由于接近藏式风格,有了更多的搭配空间,使得苹果珠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老 器 型 老器型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串饰中以玛瑙制作的珠状或管制的“西玛”珠。 老型珠的弧面,又与圆珠不同,它相对来说更加“柔和”,讲究细微处的渐变,两面相交处根本感受不到有棱角,就这么一体自然地结合了! 桶 珠 实际为圆柱形,类似苹果圆,成品上有长有短,两端是否打磨,底部是否突起都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是最为丰富的款式,各种规格不一而足。 勒 子 勒子的一般做背云挂坠用,咱们看到的天珠,大多是勒子形状。 瓜 珠 南瓜珠顾名思义就是南瓜造型的珠子,在中国的墓葬中发掘出最早的瓜珠,可以追溯到宋辽时期,但是南瓜最早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的,其最早起源于美洲大陆。 算 盘 珠 算盘珠也叫做车轮珠,是仿照算盘珠的形状做成的一种扁珠子。这种珠子的造型比较省料。一般单独用它做成独串的很少,常见的是用来搭配圆珠。 其他配饰: 佛 头 佛头其实就是佛教念珠中的“母珠”,很多人把它称之为佛头。 但事实其实并非如此,珠子上面的“佛头”跟真实的佛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后人的理解和坊间的流传,这种叫法也就被流传了出去。 一开始这颗“母珠”并不叫佛头,在当时它只是比别的珠子特别了一些。当然也正是因为了这份特别,赋予了它这样的名称。 背 云 背云,又被称为背鱼儿,是由清朝朝珠演变而来。清代朝珠是由108粒珠贯穿而成,每隔27粒穿入1粒材质不同的大珠,称为'佛头',与垂于胸前正中的1粒佛头相对的1粒大珠为'佛头塔',由佛头塔缀黄绦,中穿背云,末端坠一水滴形佛嘴(坠角)。 最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凸显整个手串风格的元素,就是背云! 隔 片 隔片的材质也是多样的,有金属的,木质的,各种菩提的,还有就是玉石的。 这个小隔片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珠子之间的摩擦;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增加手串的美观度。隔片由于颜色上的多样化,也能很好点缀手串色泽,通过颜色的反差,使手串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弟 子 珠 弟子珠体积一般要小一些,多用六颗到十二颗不等的数目,平均排列为两列,起到装饰作用。 卡 子 卡子也是计数工具,多由金属制成,佛教吉祥图案造型。活口,可以随意挪动在佛珠上的位置,配合计数器一起使用。 计 数 器 佛珠计数器是指悬挂在念珠之上的两串小的珠子,计数器现在用的很少了,就是悬挂在念珠上珠子,比子珠要小,每一串十颗,一般将这两串珠子成为记捻,主要用在长串的念珠上。 流 苏 流苏也叫拂尘,装饰在念珠佛塔顶的线穗,其缘起是缨络上面的垂拂,配上一线流苏,绝对让大家眼前一亮,风趣雅致,仙气十足。 再看一篇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