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 ”时代,产业地产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yanyahoo 2017-11-26
原创 2017-11-12 王瑞章 转型帮
转型帮


集孵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聚集孵化服务资源,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专属、高性价比的服务和产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追溯“产业地产”这个概念,2003年提出,是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本身就和“转型升级”有密切的连接,在政府侧,解决的是追求高效增长的经济与自已减少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引导经济逐步从单纯OEM代工厂向ODM、自主研发的转型过程。


百度上给出的一个产业地产定义是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


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地产的核心形式,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或者是重要载体,在整个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创新升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整个社会更是把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园等载体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数量上也急剧扩张,但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


1

“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是理想,现实却很骨感

2

产业园区孕育创新,自身在管理、运作等方面,仍处于“互联网”史前时代,服务水平低效,缺乏数据沉淀,以经验决策、政策资源、人脉资源为依托,难以质的提升

3

地产思维、物业思维主导,缺乏产业运营思维,追求短平快的回报

4

…….


现今时代,每个行业都受到数字化的影响,根据新进入者给予压力大小以及数字化领域变化程度,企业应对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对于产业地产从业者,好消息地产本身的“重资产、重资源、重政策”的因素让这个行业的壁垒相对较高,被数字化、互联网化影响相对较小,新进入者难以迅速获得全面颠覆式动作


坏消息是新时代下变化的趋势正在加速,行业先行者已经在布局了;政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资源也都在数字化,地产作为核心要素,从获取角度,产业的筹码在逐渐增大。


对于产业地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压力,简单梳理有:


1


不断数字化的客户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正迅速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习惯并希望拥有一个简单、快捷、用户友好的数字化体验。产业园区需要重塑用户接触点,倒逼园区把用户放在中心,在传统线下接触点基础上,与线上数字化服务渠道无缝切换。


2


不断打破的业态边界:

传统产业地产不同业态有明确的边界,写字楼、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产业园、专业市场,新时代下,边界在模糊,一切围绕用户(入驻企业)的需求,全链条大孵化体系正成为趋势。 

3


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传统产业地产盈利模式中,通常90%以上依然靠土地收入(租金、土地增值、配套商业/住宅等),在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土地收入的瓶颈越来越大,产业地产必须开拓新的服务型盈利模式,通过数字化实现企业虚拟服务平台,打破实体及区域的瓶颈,从中国5000万以上的中小企业池中筛选服务对象。


4


数据沉淀价值:

通过数字化渠道产生的数据量级和类型不断增加,可以为园区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洞察力,为实时、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用户群定位提供信息支持。


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5个策略

产业园区需要创新性地开展数字化转型,有些已经开始做了,有些依然在观望;有些已经通过自己摸索,迈出数字化的步伐,例如上线了网站、微信公众号、社群等,但在缺乏运营、缺乏长期合作伙伴、缺乏系统运营策略的情况下,效果不佳,陷入“窘境”….

 

结合转型帮在产业园区领域的数字化项目实践,为了捕捉数字化的价值,总结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5个基本策略:


01

数据的统一与数据化价值的挖掘

第一阶段是数据的梳理与规范:

产业园区内部存在众多零散的数据,物业数据、收费数据、客户数据、招商数据等等,分属不同的部门,散落在不同的软件系统、财务系统、Excel表等,要充分提高运作效能,数据的统一是基础。


●围绕用户(入驻企业)为中心整合数据,而非单纯功能部门需求;


●以高度灵活可扩展的协同平台方式,聚合招商、管理、运营数据,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围绕核心的数据而非软件,可以通过软件接口、中间数据文件等模式,解决系统对接问题,例如以EXCEL标准模板为中间数据交换文件。


●围绕用户服务,从解决相对紧迫性的小问题入手,打造可迭代的系统平台,例如,缴费单的微信查询与催缴;


第二阶段是数据的类型扩充:


在基础数据统一基础上,应增加数据的类型,从静态数据扩展到动态数据,例如将与企业的沟通服务过程节点数字化,企业日常经营情况数据化、个人消费数据化等等,逐渐沉淀大数据;


第三阶段是数据化价值的挖掘:


随着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增加积累,赋予园区利用大数据的契机。但这些数据需要以特定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产生准确的预测建模和有意义的用户洞察,例如:通过系统解读用户的行为,帮助园区更精准把控企业的需求;定向抓取数据(内部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创造新的服务产品。


02

重新定义客户体验

现在的客户,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比以往更加复杂,今天的客户已经习惯了跨平台和跨设备的7*24可用性和无缝交互,并且对服务延迟的容忍度非常有限。


过去,产业园区通常只是靠线下物业服务及企业服务团队与客户进行对接,关系松散,客户也很习惯地把园区仅仅定位成物业管理方。产业园区需要重塑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其中,园区服务的数字化、在线化是基础!很多产业园区有个误区,认为建设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就是在线化了,但大多园区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都仅仅是展示静态内容的平台,缺乏互动,缺乏服务内容,企业在线化的核心是要把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放到线上!对于园区来说,核心的服务流程应梳理出来,打造O2O的闭环,例如:物业服务、缴费、科技服务、政策咨询、产业服务平台、资源对接等等。


在客户体验优化方面,可借鉴硅谷流行的“设计思维”方法,把用户放在运营的中心位置,以此来刻画出客户的旅程、识别出用户的痛点、创造卓越的用户体验,满足客户线上线下渠道间体验的一致性和流动性。



03

长板策略构建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现时代是专业分工更精细化的时代,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专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战略)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新时代,互联网让企业内外信息流通速度更快,合作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桶”是必经之路。


伟大的公司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腾讯则做好了社交…... 对于产业园区运营者来说更是如此!


产业运营的核心在于打造产业生态圈,每个产业园区运营方都有特定的资源背景和实力,有些产业地产背景,在资金、项目开发、整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些是物业管理背景,在物业服务、客户服务方面具有专业性;有些背靠产业集团,有产业资源背书等等,找到自己的长板,花最多的时间将长板做到极致,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通过系统化的战略,采用合作、购买等方式,补足其它短板,IT、互联网运营不够专业,可以寻找优秀的互联网战略长期合作伙伴;市场公关是短板,有大量的优秀广告公关公司可为你度身定做,同样还有会计师事务所、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高校研究院等等,产业园区通过围绕自身长板,制定开放合作战略,最终构建属于园区的生态圈。



04

资源的数字化与产品化包装

产业园区是资源密集型的行业,而这种资源往往是以人脉资源、招商入驻、信息对接为表现形式的,很多时候难以有效复制和推广,且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如人员变动、服务不可控等等。通过资源的数字化、产品化包装将有效解决该问题,并形成产业园区可快速复制的竞争优势。


例如,某个园区拥有中科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战略合作资源,在某地开发了10万平米的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园区与研究院也合作共建了一个智能制造实验室,宣传上主打智能制造产业资源聚集,园区也希望通过此标杆,可在外地实现园区开拓。但在实际招商运营中,存在资源太空泛,无法落地的问题。企业更关心自己具体怎么链接研究院,怎么链接市场,园区能给到什么具体帮助?……


园区需要的是资源数字化、产品化的解决方案与平台化的合作伙伴:


1

与研究院合作,将研究院可提供的智能制造服务能力、智能制造相关的科技成果等 数字化包装梳理,将相关服务产品化包装,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交付成果等等。


2


将智能制造相关服务与园区服务进行融合,包装特色服务产品,例如:入驻企业可以免费预约使用实验室;优先科技成果对接;优先参与产学研对接活动;有机会免费参与专业展览等等;



3


上线园区互动服务门户,以园企互动为中心,将园区各类服务线上化,物业服务、商业服务、增值服务、智能制造服务,建立会员制,为入驻企业开通账号,可在线预约、下单,服务过程可通过线上监控。建立会员成就体系,根据预约、交易等行为积累积分,积分可抵扣服务费、活动费、物业费等等;



4


基于园区线上平台,建立蓄客机制,非园区入驻企业,可注册会员,享受部分园区服务,例如:有空置房源、新开园区可优先预约登记,享受折扣等等。




园区通过数字化转型,将资源、客户进行数字化沉淀,通过运营体系盘活数字化资产的价值,实体与虚拟结合,重塑与企业的信任关系,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05

给运营思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经常会听到产业园区从业者会说:“我们知道互联网很重要,数据很重要,运营很重要,也想往这个方向发展,但实际情况是总是很难推动,即使做了,效果也不好!…..”这番话透露了3个核心误区:


“你知道什么并不重要,你做来才重要 ” ,知道但没有导向真正的行动,其实是不知道!“产业园区 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导入,更是一种经营战略的变化,园区应该制定自己的中长期战略,指引方向;


怪罪于工具。当我们使用了新的工具方法,效果不好,一个误区是怪罪于工具,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是否有专人负责运营?怎么考核的?运营平台是否真正实现了园区服务的在线化?是否以园区企业互动为核心?


急功近利的心态。运营是构建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需要有沉淀的过程,数据的沉淀,资源的沉淀,服务的沉淀….,考核运营的指标应根据阶段进行设置,应该借鉴互联网的“拉新、留存、促活、转化”,层层递进,逐步迭代。


产业园区一旦建立了适应自身的运营机制,配合产业运营团队的完善,同时在顶层战略上予以重视,短期中期结合,量变到质变,才能创造真正的创新竞争优势。

通过以上5个战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