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沙龙系列

 璇琮坑 2017-11-26
营宸斋主——马炳坚
     8月5日由集团主办的古建筑讲座在环境典雅的旦园举办。
    本次讲座请来了著名的古建专家马炳坚先生。
    马先生年近七旬,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讲座的内容是:
清代官式木构建筑的通则、尺度和权衡。
    马先生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简易的木结构样式,以便于讲解。
    我事先就做好了准备,带上了全部家当,看准了机会为先生抓拍了一组镜头。讲座结束后与先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并在室外也拍了几张照片。
    事后我将自认为满意的几张照片洗印出来准备送给先生,因先生一直很忙,所以直到节前才得空给先生送去。
   先生看了我送上的照片很是高兴,忙说:我得给银子呀。我忙说:咱可没有这个惯例。
   于是先生拿出新著
《五十年传承与思考——马炳坚传统建筑设计作品集》赠送给我,我请先生签字留念,先生让我把名字写下来,很工整地写下几行俊秀的字。我看着先生的题字,忙说道:我岂敢言雅正,我只是个古建刚踏进门槛的新手,您是着方面的专家。
    马先生与我亲切交谈,并把手机里保存的以往工程中的得意之作与我分享,丝毫没有专家与小学生间的隔阂,让我感受到了先生的为人。
    作为一个摄影师,能够获得被摄者的首肯,就是最大的满足。
    我又为先生在办公室里拍了几张照片后而告辞,先生送我到楼梯口还要继续送,我忙让先生止步。
    我在先生频频挥手中离开了他的单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马先生所赠的《五十年传承与思考——马炳坚传统建筑设计作品集》
图片
 
图片
 马先生所赠2016年第8期《今日中国》
图片
杂志是刊登的介绍先生的文章
图片
 杂志所登的照片
图片
 近日为马先生所摄照片
图片
 
图片

附:
马炳坚,1947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为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兼任《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他从事中国古建筑施工、研究、设计、教学近50年。1967年步入传统建筑行业,1983年与同仁共同发起创办《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并在其中担任重要工作,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设计的传统建筑园林工程遍布国内外,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其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被海内外学者誉为“近代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并多次获奖。设计项目包括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澳门渔人码头中国城方案、武汉归元寺圆通阁等50余项,代表著作有《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四合院建筑》、《五十年传承与思考——马炳坚传统建筑设计作品集》等,对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