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人缘差,是因为你没有界限感

 casgb2006 2017-11-27

播放GIF

原 创

你就是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就是我,不干涉别人的生活。

2017
十一月
24日
宜:阅读
  • 本文共2537字,预计阅读6分钟。

上学时候听老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绅士来到海边,看见渔夫正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就问道: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打渔啊,浪费了大好时光,多可惜。

渔夫听了很不高兴,白了绅士一眼,说:我晒我的太阳,关你屁事!

绅士觉得没有劝动渔夫,很没有面子,同时也很不理解,继续问道:难道你不想多打些渔,让家人改善改善生活?或者像我这样,凭自己的劳动当个有钱人?

渔夫鄙夷地“哼”了一声,抬起头看了看蔚蓝色的海面,淡定地回答:你有多少钱,关我屁事!

绅士仍不甘心,再次劝告渔夫:像你这样一不打渔,二不织网,只愿意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每天不思进取,怎么能给你的孩子们做个榜样呢?

渔夫很生气,站起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沙子,一边愤愤不平冲着绅士吼道:这怪我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存方式,绅士觉得自己努力工作衣食无忧,渔夫觉得自由自在更令人向往,那些在自己眼里的不合时宜,也许正是别人最为得意的生活法则。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两个人,认知有偏差,会导致行为有偏差,而处事方式的不同,又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感知,有时候,这种差异,正是他们不同于别人的得意之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最愚蠢的一代》中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其实根本毫无意义。

跟群去爬山,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40多岁的男性驴友。聊起天来才知道,他居然是我姑姑的小叔子的一担挑的邻居。

没错,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接下来的谈话令我很是不爽。

经常参加户外的人都知道,户外结伴出行有一个默认的规则,驴行三不问:不问姓名、不问收入、不问家庭状况。大家彼此以网名相称,上山是朋友,下山是路人,各回各家,互不联系。

这种松散的户外关系,也让每个参加户外的人心情很放松,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护了个人隐私,又让长期禁锢在人情世故中的人在相处起来,少了些伪装,你不再是公司高管,我也不再是工厂保安,大家卸下了面具,没有地位尊卑,相处起来更加轻松自由。

不知道是这位大哥因为久未出门心情激动,还是因为初次出游不懂规矩,他在车上的表现,渐渐令我心生厌恶。

他先是东问西问,各种打听,见我不回应,接下来东拉西扯,滔滔不绝。碍于面子,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嗯哼两声,后来就装聋作哑,不再接腔。

他见我跟他交流不主动,就开始自曝家底,他从工作,说到孩子,从邻居,说到社区,甚至连他家那只名叫考拉的狗喜欢咬沙发,都告诉了我。

当时,我的心里布满了黑线,直替他老婆感到难过,天天面对这么一个跟陌生生都能叨叨起来没完没了大神,他老婆的内心该有多么崩溃!

我跟你很熟吗?你这样自报家门,不仅不懂自重,还显得不尊重别人。

如果想在公共场合里不惹人讨厌,就收起那些莫名其妙的好奇心吧,你在家里的冷暖得失与我何干!我只负责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有原则的人,懂得不模糊与朋友交往的界线,不越界,也不退缩,保持相对的独立,也是一种尊重。

小雪今年35岁了,还没有找到她的真命天子。认识的人提起她,都会不由自主叹口气,惋惜地说:都是她妈给害的,那么优秀、那么漂亮的一个女孩儿,愣是把日子过成了一滩死水。

小雪从小就没了爸,妈妈带着她从农村搬到了城里,妈妈没文化,没技术,换了不少工作,也吃了不少苦头,日子依旧过得捉襟见肘,越是这样,她越是谨小慎微,生怕小雪被别人欺负,时刻把她保护在自己并不宽大的羽翼下面。

妈妈毫无底线的保护,让小雪像一个被罩在玻璃罩下面的巨婴宝宝。

小雪在妈妈跟前,几乎是个透明人,毫无隐私可言。

她的日记妈妈要看,她报志愿妈妈做主,她买衣服要妈妈同意,甚至连她交男朋友,都要先过妈妈这一关。妈妈包揽了她的一切,从生活到职场,事无巨细,应有尽有。

起初,小雪也反抗过,结果斗志都被妈妈的眼泪泡软了,在妈妈强大的气场面前,她那些愤怒的小火苗还没有来得及燃烧,就被妈妈的唠叨给无情浇灭了,

大学毕业以后,小雪男朋友见了几十个,都因为他妈妈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儿而再无后续。

有一次,小雪跟男朋友相约着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两个年轻人发现,妈妈居然也跟着来了,尴尬加气愤,两人扭头离开了电影院,恋爱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妈妈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爱,让小雪苦不堪言。

一边是深爱自己的妈妈事无巨细全方位的干涉,一边是渴望爱情渴望自由希望逃离束缚的纠结,母女的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日渐加深,关系也接近冰点。

即使亲密如母女,若不懂得适时放手,不懂得找对位置,相互保持人格的独立,也会在亲密关系之间竖起一道厚墙,把日子过成一堆乱麻。

那些你认为的所谓关怀,因为你跨越了情感界线,成为捆绑亲情的一道绳索,越用力,勒痕越深,最终压迫得人透不过气来。

最好的相处,便是适时放手。

生活中我们真正应该该珍惜的,是相处时的放松。既不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也不眼睛里只有自己。意识到我就是我,你的生活与我无关,才是与人相处应该具备的大智慧。

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去否定别人的做法,也不要为了应和别人,去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更不要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放弃自己喜欢的人或喜欢做的事。

生活中一大半的烦恼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情绪,而没有给自己留下转身的余地,别人喜不喜欢你,真的没那么重要,他们喜欢你,并不能提升你的人生格局,他们讨厌你,也不会让你的命运走向穷途。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利他主义”。

心理学家认为:人不会绝对无私地做好事,人们做好事,可能是因为觉得帮了别人,别人以后也会来帮自己。或者是觉得如果不帮别人,自己内心会愧疚,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就去做好事。

其实,明白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的原则,既不委屈自己,也不指责别人,不让别人侵扰到自己,也不踏入别人的生活,是做人的本分。

最好的相处,是做事有节制,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缺乏边界感,会让周围的人对你竖满边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