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名言佳句
2017-11-27 | 阅:  转:  |  分享 
  
文字來自《大方廣公益網》圖畫來自網絡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點擊翻頁人生首要之事——莫過於盡孝。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故
行孝當及時。錯過機會,將是終身的遺憾!其次,做人亦當盡本分,謹言慎行,心存厚道。一生無過,雖是平凡,確是現今社會中的不凡之人了。
愛,可以長養慈悲,廣愛善待眾人。人與生就具足善良的心,只因為習相遠,纔把那善良的本性蒙蔽.故善念恆存你我心頭,心念一轉,剎那間就可
得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根基穩固,纔能受教有地。而簡單的應對進退,其實就是家教的開始。然而,有許多父母卻忽略了這紮根教
育的重要性,反而錯失了奠定良好德性的先機。損失之大,誠難估矣!古來孝子行孝,莫不從順從父母開始。今雖時空不同,然而孝道之理千古
不易。當夜闌人靜,捫心自問,父母的教誨我們可曾做到幾分?為人子女怎能不承歡膝下、主動為他們分懮解勞呢?有人終身能牢記父母的教誨,
有人卻不曾憶起絲毫訓勉。前者在面對迷失與困厄時,往往能懸崖勒馬,知所進退,不敢愧對父母,讓父母操心、蒙羞;而後者卻經常惹事生非、得
過且過令父母傷心。『愛之深,責之切。』天下父母無不如是。而為人子女者,卻甚少能體會父母這至深至愛之情。犯了錯,不能接受父母師
長的教誨,反而陽奉陰違。其實知恥近乎勇,改過遷善不是羞恥,這需要極大的勇氣纔能做到。因而,我們更應感念父母不厭其煩教導、成就我們的
苦心。古人對父母的關懷照顧,可謂無微不至。今雖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產品,讓父母親得到物質的享受。然而你我心中可曾經常惦記著孤苦寂寞、
滿身是病的雙親?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親情的關懷!晨昏定省,早晚能對父母關懷問候,是人間最幸福、溫馨的樂事。想想有一天你我都
會老,若現在能孝敬父母,子女也會傚法。知恩報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人生纔有意義。『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古今皆然。尤其
,當今社會染污嚴重,能讓父母瞭解子女的行蹤,不但免去父母的掛心,亦可避免意外發生。古云:『三十而立』,長大之後,應居有定所、
作息有常、事業專注。此刻,父母纔總算能稍稍心安。孔夫子常言少而不學長無能。為人子女於年少之時,即當努力自強,切勿荒廢,空過一生。能
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隨心所欲,又能處處替人著想,所作所為自然合乎於禮。環視當今社會,最欠缺的就是禮節,因為大家都不懂得彼此尊重,
纔會為所欲為,擅作主張,造成今日的紊亂。當子女品德有欠缺時,最最痛心的莫過於父母。未能盡孝,又讓父母蒙羞,怎不叫父母傷心欲絕
呢?凡是不屬於自己所有,即使非常喜歡,也不能起貪念,更不可以佔為已有。尤其公家單位的東西,許多人誤以沒關係,殊不知物品不分大
小,只要不是自己的,拿了就是『偷竊』的行為。奢華,長養欲望。若平素能少欲知足,那麼名利當頭也會如如不為所動。更何況人的一生最重要
是能對得起自己與父母,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怎能讓父母傷心。看到父母華髮銀生,想想他們一生為家庭、社會付出了青春與勞力。此刻,正
是兒女回饋孝敬之時。那怕只是輕輕的一聲問候與關懷,都是父母最歡喜欣慰。若能讓他們含飴弄孫,將是最難得的天倫之樂!禮記云:年過七十
之後,性若稚童,最需要的是關懷與安慰;而老人家也最怕孤寂,所以能貼近父母之心,經常關懷他們,免去他們的懮擾,逗他們歡喜,也是孝親、
事親的好方法。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告訴了我們為人子女,當要會照顧自己,千萬不要讓父母掛心自己的
健康,尤其是不良的嗜好,更不可以沾染,如酒、色、賭等,它們都是毀家損身的禍首。清白傳家,祖德流芳。昔時之人重視以『德』傳家,今人
不知『德』實乃奠定家庭幸福與社會安定的根基。因此,『德教』之始在於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子女自然傚法。故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疏忽不得!
想想父母自小養我、育我、撫我、顧我,不計一切拉拔我長大。那麼理所當然我們也應該懷有感恩孝順的反哺之情纔是。而孝養父母更不分富貴貧
賤,人人皆能為之,怕的是--沒有那份孝心罷了!自古以來親子間的緣份,總有深淺與好惡之分。緣份薄的,難免遺憾得不到父母的喜歡,但只
要有心努力去改善,以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孝敬,自有感動父母的一天!舜王就是我們最好的典範。子曰:『事父母幾諫』。面對父母的過失,真正
的孝子並非一昧地從父母的話,應當見機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語,或請適當的長者來幫忙,切勿使他們造更重的罪業。當規勸或開導別人
之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之心,言語要溫和,態度要懇切,這樣纔能打動對方。更何況是對自己的父母,態度、容色更應委婉。如果第一次
勸解父母過失無效,應該運用善巧方便,再予婉言勸說,千萬不可輕易放棄,讓父母背負不譽之名!人人說好話,個個聽好語,不道不善言,
不說不實話,這樣好話連連,淨語綿綿,是非人我即可免!諺云:『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言語的傷害,往往銳勝刀鋒。若能
常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自然話到嘴邊更三思。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氣毛病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因為,難就難在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人一生最大的修行,也只在戒除習氣毛病而已!謝謝欣賞THEEND更多图片更多幻灯片更多照片ESC退出连网状态下点击图标进入
献花(0)
+1
(本文系Derek998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