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平江不肖生开创昆仑派、崆峒派

 七彩阳光3109 2017-11-27
人物
向恺然:(1890-1957),笔名平江不肖生。1923年开始连载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引起轰动,成为“现代武侠小说鼻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黑幕小说” 领袖、“留学生小说”开创者。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的部分会员合影(1907年)后排中为向恺然。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这是近代武林侠士的理想境界。而自幼习武的向恺然,偏偏将自己的志与气都立于国家、社会的兴废上。


  “一天下午,祖父说起他参加革命的事:在长沙高等实业学堂读书时,他就因闹公葬陈天华的风潮而被学校开除,后来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又参加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百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从下午激战到深夜,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我祖父也身受重伤但未致命才免遭一劫。他说:‘要不然我也会壮烈牺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得增加到七十三烈士了。’


  这一惊心动魄的经历在向恺然看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写黑幕小说得罪官场
  起义失败,向恺然不得不于1912年逃亡日本。


  向恺然此次逃亡,也是他的第二次留学深造。1905年,向恺然因被学校开除,便在父亲变卖家产下考入日本弘文学院;1913年,又考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


  这一次,他深入烟花柳巷,对留学生及亡命客中的花花公子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终于忍无可忍,于1914年以笔名“平江不肖生”奋笔撰写《留东外史》,将那些拿国家的钱在外寻欢作乐的留学生化名成书。后又写成《留东新史》,对一些亡命客形形色色的丑闻无情揭露,尖锐抨击。其中,牵涉一些后来在政、学两界有头有脸的人物。知道内幕的人,可按图索骥,一目了然。


  《留东外史》中有言,倘看此书的人,不以人废言,则不肖生就有三种请愿:一愿后来的人莫学书中人,为书中人分过。二愿书中人莫再做书中事,为后来人作榜样。三愿若后来的人,竟学了书中人,书中人复做了书中事,就只愿再有不肖生者宁牺牲个人道德著《留东外史》,以与恶德宣战,请君勉之。


  虽辞严意善,但《留东外史》系列从此将向恺然人生轨迹悄然转变——因为书中骂的人太多,致使向恺然回国后难以谋得稳定的职位。在黄兴、蔡锷相继辞世后,向恺然便脱离政治,客居上海,专以卖文为生。



向恺然的第一部黑幕小说《留东外史》。

小吴门丐帮如何做叫花鸡
  在向恺然的从政之门关闭后,社会为他打开小说之窗,从此,不肖生之名盖过向恺然。


  “我爷爷最初租住在上海斯文里,后来搬到新闸路稍大的房子。”向晓光说,“白天家里人来客往,与沪上名流,帮派头目,武林高手,各路好汉,无不交往甚密。宾客满堂,来去随意,很少一一介绍,只是在畅谈中相互拱手,自我介绍,走时也并不打招呼。有时同坐两三班不同的人,谈笑风生,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


  一到晚上,不肖生便将江湖掌故化为小说故事,疾笔至天明。江湖上的杰出人物,南侠杜心五,轻功很好,对面用脚可以打到对方的后颈窝。北侠刘百川,擅长软功。山东响马终忠义,精于骑射,他的神弹弓,百发百中。通臂猿猴王黄云标,南拳黄润生,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大刀王五的刀法,见刀不见人。这些人的武技和故事,都被向恺然写入书中。


  不肖生对江湖了如指掌,文字又虎虎生威大快人意,这点被当时的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看中,便签约撰写《江湖奇侠传》。小说开笔便是长沙小吴门一带的乞丐,他们如何制作现在有名的美食叫花鸡,如何以身上背包袱的多少来分等级行走江湖,大约背九个包袱的,算是资格最老、本领最大的了。也有用包袱的色彩分等级的,如黄包袱、白包袱、黑包袱、蓝包袱。也有以补丁多少分高低的。总之,等级高的叫花头,一呼万应,决无反抗……传说中的江湖丐帮跃然纸上。


  随着情节的铺开,小说中的人物降龙伏虎、呼风唤雨、烧鼎炼丹……江湖奇幻惹人痴狂。昆仑派、崆峒派不再依附于官府,江湖自此各成派系,傲然独立。而大刀王五和霍元甲,则以爱国的挚诚深情和民族的凛然正气,成为一代气贯长虹、铁骨铮铮的侠士豪杰的群像。


  尽管文字江湖风起云涌,但现实的江湖里,奇术斗不过困境。向晓光、向犹兴说爷爷谈到自己在上海的写作时直言“很辛苦”,向晓光还至今保存着爷爷1926年与新闻报馆签的稿酬合同:千字四元半,这算是不错的了。


  在当时上海报人郑逸梅的回忆中,不肖生在写了数十万字后,悄然离开上海回湖南,沈知方便请杂志社编辑赵苕狂代写。后来不肖生由湘来沪,沈款宴他,想请他再为世界书局写小说,不肖生故意拍拍身边钱袋说,“今尚得生活,不再煮字疗饥了。”因为沈给他的《江湖奇侠传》稿酬非常微薄,小说畅销,作者却所得无几。


  向恺然的突然辍笔,当时在上海引发不小的轰动,各大媒体传言“不肖生去世”。1929年《琼报》刊登了笔名为戏凤的文章:已死的不肖生,他的大作江湖奇侠传,却还不住地出下去,不知道的人以为是死者遗著,可是内行的,哪一个不知道,是个活人赵苕狂先生顶冒了死人的名字,继续替他做下去的。“越作下去,越是四金刚腾云,悬天八支脚了。结束没有看到,却多了几件有头没尾的海话,累得老子发起火来,也要学着林豪杰的口吻,骂声直娘贼的。”


向恺然《江湖奇侠传》中人物。


回到现实中的武林世界
  向恺然为何突然辍笔?他到湖南做什么去了呢?


  原来,1932年“一·二八”日寇侵犯上海,向恺然应何键之聘,回到长沙学宫街兴办湖南省国术训练所。


  向恺然六岁习武,学习巫家拳,在日本留学时又随拳王王润生老师学习八拳,八拳只有八下,只进不退,攻中有防,以沉托、哼哈、吞吐、顾盼八字为基本,八动八招,动动有攻,动动有防,打起来千变万化、凶猛异常,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势。后又学习了吴氏太极拳、内家拳、外家拳等。


  在向恺然次子向一学的回忆中,父亲兴办国术所,训练的宗旨是培养有高度爱国心的、懂时事的、能文能武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湖南国术训练所设有国文、音乐、军事、武术理论等课。父亲从全国重金礼聘各地武术名家来湘任教。又成立了对外开放的儿童班、民众班、特别班(由各单位、机关、学校、部队组织),由训练所派教官教课。


  向恺然聘请的老师来自全国,如拳击教官白振东,太极拳吴氏祖师爷吴鉴泉师爷的儿子吴公仪和吴公藻;棍术老师范庆熙,是被誉为湖南的“王拳范棍”的埃山子午棍王;南侠杜心五、北侠刘百川都被邀请来指导。


  其中一位教官是从北平请来的摔跤大王纪寿卿(1872-1935),满人,身高1.85米,重117公斤。一身摔跤的过硬本领,当时武术界没有出其右者。


  纪寿卿对训练要求极严,每堂课、每对人必须摔得爬不起来。他说:“只有苦练才能摔出功夫。耐力和方法,是在苦练中摔出来的。要培养极高的必胜的信心。你们不在短短的时间内摔出成绩,我如何对向秘书交代。向秘书出一百多元一月的薪水给我,要我教你们摔出水平。”


  严师出高徒。经过纪寿卿教过的学生,在后来武术比赛中都是名列前茅。但是,好事多磨。由于纪寿卿年纪太高,加上身体太胖,不适应长沙炎热的天气,教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却病了。“他老人家睡在床上,床前摆一块大冰砖。电风扇吹过冰砖再吹在他老的身上。热天不宜吃补药补品,如燕窝、白木耳、人参之类。我父亲只想给他治好病,都想法弄给他吃。这样适得其反。没法,只好回北平。临行,全所师生赴车站送行。纪老躺在卧铺上拉着我的手说:来北平一定要来看我呵……我很难过。当年秋末,纪老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后来,湖南派代表团参加全国和华中运动会或武术比赛,均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湖南的武术进入全盛时期,全国排名第一。


  抗战爆发后,这些毕业的学生都成为抗战的主力。向恺然与儿子向一学也各自奔赴前线。向一学考入空军军官学校,编入十二期当飞行生。临行前,向恺然说:“现在真到杀敌的时候了,你去空军,不久我也会到前线去抗击日本鬼子。现在是立体战争,你在天上,我在地面,父子俩打一场抗日的现代化战争,胜利后我们再见面庆祝。


  这一别就是10年余。淮海战役后,父子相聚于南京玄武湖,在划船聊天的时候,向恺然做了一家老小回湘的决定。


晚年擅长言谈坚持打太极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向恺然成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一家七口人住在妙高峰南村十号的一个小平房里,类似现在的小两室一厅。房子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墙之隔。现在从妙高峰的牌坊往里走百来米,右拐上一小坡还能寻得过去南村的痕迹。


  1957年,当时20来岁的向犹兴回长沙借住爷爷家。“房屋很简陋,我当时只能搭个蚊帐睡在客厅。”


  晚年的向恺然依然擅长言谈,与晚辈提起写作时说“很艰苦,只能租房子住”,哪怕小说最畅销的时候也并不宽裕。在上海租住的房子里,有两只小猴,那是曾经因救人一命,对方托人所送。向恺然取名“将军”、“博士”,隐喻军阀、官僚,军政两界中的废物样品。但在向恺然的调教下,一只小猴会磨墨,一只小猴会舔墨;后来,又喂了一条狗,叫它“甲板”(英文Japan的音译),其情感不言自明。


  向恺然的爱与恨总是摆得明明白白。从革命起义到江湖小说,从少年到暮年。这种不加遮掩让他一方面增添了朋友的爱戴,一方面也增添了自己的波折。


  但是,坦然才是向恺然所追求的。晚年的向恺然坚持早晨六点起来打太极,爱与晚辈讲述“天人合一”、“气沉丹田”等基本理论。在与向犹兴谈到修心静坐功夫时说:“我修心静坐时,可听到家外50米远妙高峰水井有人提水时,水桶在井下击水的‘嗵’‘嗵’声音。这样表明心就静下来了。”


  如今,妙高峰小巷两边房屋参差老旧,头顶电线如蛛网密结,走到巷子尽头,狭长的水井仍在,井边的青石台阶早已磨光。井中有鱼在游动。 


向恺然和孙儿孙女合影。摄于南京(1948年) 

[手记]江湖之外,与世无争
  平江不肖生一生著有武侠小说十多部,武术理论文章数十篇。其中小说以《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异人传》、武术理论文章以《太极径中径》、《拳术》最为有名。而由《江湖奇侠传》改编的《火烧红莲寺》成为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当时可说是火到万人空巷,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后人总结平江不肖生在武侠小说里的地位时确定他为“现代武侠小说的鼻祖”,首开武林门户之争,江湖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武侠小说也由此具备了独立的品格。唯一的缺憾是,小说中的高手从没有过真正的巅峰对决,后来者金庸在继承昆仑派、崆峒派的同时便加入了华山论剑。


  没有巅峰对决,其实是平江不肖生的本性使然。他少时师从不同门派学武,所以一直希望武术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南北之争。那时在国术训练所里,严厉要求学生不得武力相见,只许器械打击声,不准争吵咒骂声。如有违犯,定予开除,决不讲情。一次为避免南北两派矛盾冲突,他在比武现场临时更改规则。可见,在平江不肖生内心里,他的江湖武林绝不愿为分出三六九等争到血淋淋。


  而对于自己的修佛,他也做过忏悔式的坦言:安徽孙仲霞居士送了我一部《楞严直解》,我觉得孙居士直解的文字很美,我看了又看,从此我对佛法的博大精深,稍有认识,但是感觉到我学佛所得的好处,做文章多一些佛学名称作装饰品,说话多一些公案作引证,一般朋友多赞叹我学术有进步。只是我想想觉得惭愧,我佛四十九年说法度生,难道目的只教会人做文章会说话吗?了生脱死是何等大事,专在知解上做功夫,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内心里保存着自己的良知尺度,平江不肖生才能对自己到头来落得两袖清风,困居上海靠卖文为生的生活虽感叹却释然。“我的经历坎坷,旁人观之可谓之不肖。这就是我平江不肖生。”  


向恺然在上海专事写作,摄于上海(192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