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风下之乡沙巴 送出一份来自婆罗洲的问候

 zychu 2017-11-27

沙巴慢生活 那么小又那么大

在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之前的悠长岁月里,沙巴始终是一片神秘的土地,热带雨林覆盖着婆罗洲北部的沿海低洼地带。事实上,从由20世纪初期照片印成的明信片可以看到,那时候的沙巴仍然由木屋、河道和森林组合构成,而现在许多地方都已经被城市取代了。

其中一座城市就是哥打基纳巴鲁(Kota Kinabalu,简称KK)。在马来语里,Kota是城市的意思,Kinabalu是神居住的地方,由基纳巴鲁峰命名的沙巴首府,即神山之城KK。按照当地向导的描述:“我们的城市哥打基纳巴鲁啊,有那么那么大……”她把手臂张开,在身体两侧慢慢画一个圈,最后将手收在一起,团成一个团。“对!就只有这么大而已。”她为自己精巧的笑话感到开心。

如果还要再具体一些,爬上哥打基纳巴鲁市的山丘顶端,用一支14毫米的广角镜头,几乎可以把KK完整地记录下来。这座城市的体量就是如此之小,但是它又很大,城市角落里散布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走在其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容纳了多样文化的哥打基纳巴鲁市的丰富,要是精细地逛起来,便要不由感慨这座城市原来那么大。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全文)

下南洋 肉骨茶里的在他乡

下南洋,自古就是被华人看重的“去他乡”的路线。无论是旅行、贸易、避难与谋生的定居,华人凭借着坚不可摧的船和信念,到达了东南亚的每一个角落,又从这里走向更远。他们比欧洲人到达沙巴早得多。

肉骨茶是华人在“他乡”向“故乡”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创作。经过艰苦的海上风浪考验,又不适应热带地区潮湿蒸闷的气候,许多华人在沙巴得了病。有人研究出用排骨为主料,猪下水、肉丸、蘑菇、豆腐等为辅料,配以中药材熬制的浓汤同煮,以此作为进补佳肴。

饮食是亘古不变的传统信仰,几百年来,世界各地的商人经由海路来到沙巴。他们始终忘不了家乡的美食味道。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带来了自己民族习俗和传统的同时,也带来了各族料理之精华。

今天的马来西亚料理,记录了这个国家奇特和丰富的过往。千百种味道汇于一地,免不了一场隐形的美食战役,当拉锯战结束之后,马来西亚终成三大菜系——马来菜、娘惹菜和印度菜。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全文)

夜生活 老虎虾和BBQ相伴

夜晚的空气里弥漫着炭火的烟味儿和热气,新鲜的鱼虾在加了冰块的大托盘里排列,等待食客翻牌,然后置在火炉的铁架上现烤。通常当老虎鱼坚韧的表皮被烤到焦硬时,鱼肉就柔嫩得恰到好处了。调料是不被使用的,海水的盐分早已在每天的潮涨潮落中渗入鱼虾看不见的血管里,这是鲜美的自然由来。

这里的夜市少有游客到达,裹着头巾和袍子的马来人将桌椅坐满,在暑气消散未尽的炎热星空下,用手掰开螃蟹的硬壳,用手拆解烤焦的老虎鱼,用手抓食椰浆饭,一切都是用手。

少有人喝酒——除了教义之外,大概丁点酒精的摄入都会妨碍美食入嘴的表现力——除了抓取食物,他们另一只手端起的是芒果沙冰或冰冻柠檬水,一切都是冰冻的。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全文)

山打根 雨林深处的奇异居民

在山打根,城市就像森林中的孤岛,热带地区特有的红树林沿着海岸生长,包围着像积木一样钢筋混凝土制的“盒子”聚集地。而与山打根人为邻的,是雨林深处的奇异“居民”。

这里有一座拉卜湾象鼻猴保护中心,建立者本是做木材生意的马来西亚华人。然而即使森林遭到砍伐,象鼻猴们也不愿离开家园,木材老板索性停止此地的砍伐,建起一座保护中心。

当站在阳光微微透射出彩色波芒的绿植之间,凝神观察古老的树皮展示着岁月的斑痕,你可能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惊吓而手足无措——这里是人类近亲的地盘,你一定要小心——突如其来的惊吓并非来自凶猛暴烈的野生动物,而是各式生物们奇异的外貌。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