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电宝黑名单已出!碰撞就爆炸,打火机就能点燃…你可能还在使用!

 恰恰365 2017-11-27

充电宝,

已经是大家出行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了。

很多人选充电宝,标准很简单:

好看的,便宜的,容量大的!

却很少有人注意,

自己买的充电宝到底是不是合格产品?

日前,广东省质监局

抽查了市面上80批次的充电宝产品,

29批次产品不合格

不合格率逼近4成!!

展开剩余92%

本次检测,

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

检测中发现,

充电宝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

重物冲击阻燃要求两个方面。

重物冲击检测

不合格产品直接爆炸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工程师表示:按照国家标准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充电宝产品的内部电池在遭受9.1公斤的重物从610毫米处落下撞击电池表面后,内部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才是一个质量合格的产品。

在这样的要求下,

这些不合格充电宝的电池都没有通过检测

△待检测的充电宝电池

在遭受重物冲击检测后30秒左右

电池发生剧烈反应,继而爆炸

工程师表示:

重物冲击检测是近年充电宝抽检中

经常不合格的项目。

而在本次抽检中,

以下公司生产的充电宝产品

均未通过重物冲击检测。

▽▽▽

充电宝重物冲击检测

关乎充电宝的使用安全,

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近几年,

一直是充电宝产品质量抽查的重点抽查项目。

外壳阻燃性检测

外壳不阻燃,反而助燃

充电宝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充电宝的外壳阻燃性。

充电宝外壳除了金属外壳之外,更多的产品采用的是塑料外壳。

根据国家标准:充电宝在电芯或其他部件发热失控的情况下,外壳应能有效阻止或缓解火势蔓延,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在工程师检测过程中,

有的充电宝外壳遇火不燃烧

或短暂燃烧后熄灭,

但有的样品遇明火后却迅速燃烧,

并持续很久。

▽▽▽

这种使用非阻燃材料的充电宝外壳,在充电宝发生起火爆炸后,不能有效起到阻燃效果,甚至会助燃,引发更严重的燃烧爆炸。

而有的产品外壳,甚至用打火机就能点着,并且迅速燃尽。

工程师表示,消费者在使用充电宝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直充电的现象。劣质产品在过度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起火。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阻燃不合格的产品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而在不合格产品中,

阻燃项目不合格的产品大批量存在。

以下公司生产的充电宝产品

阻燃项目均不合格

两轮检测中,

以下产品重力冲击检测

外壳阻燃检测均不合格:

广东质检院副院长唐穗平直言:

(充电宝)整体产品质量状况

还是问题比较多,

还是应该持续加大对该类产品的质量监管。

产品性能指标检测

容量虚标现象严重

除了上述的安全项目检测之外,本次抽查还增加了类似有效输出容量等产品性能指标检测。

工程师表示:充电宝产品都标有额定容量数值,方便消费者了解输出功率。但通过大批量检测发现,充电宝额定输出容量普遍存在名不副实,虚标乱标的现象。

该款标称3万毫安时的充电宝,

实测只有1万8千毫安时。

只达到标称的60%左右。

该款产品标称10安时,

但实测只有6安时,

也只达到了标称的60%左右。

而产品中发现的相差最大的产品,

实际测试值只达到标称的40%。

这样的产品,显然会极大的影响消费者使用充电宝的效果。本次检测中,80批次产品中有49批次产品存在容量虚标现象!

部分商家为了抬高产品售价,故意虚标容量。

而另一部分商家在产品包装上标识的是充电宝的电芯容量,而并非实际输出容量。电芯容量在转化成实际输出容量时,会有所损耗。很多厂家因为制作水平较低,实际输出容量损耗非常大,因此不愿意标出实际输出容量。

小编有话说

随着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加重,充电宝已经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

这样庞大的需求自然引起了很多商家的主意。

据工程师介绍,充电宝制作门槛很低,所有原材料都可以从电子市场轻易购买。这也吸引了很多缺乏技术能力的小型企业。而在没有产品质量把控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生产的充电宝产品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充电宝产品的质量监管。让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更加放心,这样充电宝才真正的是我们手中的一个“宝”。

来源:浙江消防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