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诗语丨《诗经·女曰鸡鸣》:生活的语言就是诗丨语音播报

 恶猪王520 2017-11-27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女曰鸡鸣 来自腾讯儒学 11:51


激活诗心

《女曰鸡鸣》这首诗读来颇有情趣,深情里有着俏皮、甜腻里带着哄劝。与《诗经》中其他一些沉郁的表达风格比,它非常年轻化;而与《诗经》中其他更为精细的用词方式比,它又非常口语化。

——因为《女曰鸡鸣》,就是一首将新婚夫妇私下对话串联成歌的联句诗。所以这首诗,具有年轻人的轻松心态,具备生活化的口语表达特色。

这使它不太像典型意义的诗了,更像是一幕生活情景剧。联句诗的特色,就是能用一种平实话语,表达出最自然的情感流露。

以一对小夫妇的生活对话提炼而成的联句诗《女曰鸡鸣》,让我们看到,最美的话,不是只存乎于特定时段、特殊场景里,而是可以就存放于日常相处、实在生活里。生活,本就是一首诗。而生活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

生活的诗意虽处处都有,却不是人人都能发觉;就像语言之美虽句句可存,却不是人人都能表达。生活对人的考验,就是想考验人在柴米油盐之间,是否还能怀有一颗诗心。

怀有诗心的人,一切皆可入诗、一切皆可成诗。像《女曰鸡鸣》能把起床、打猎、做饭、喝酒这些琐碎情景,都融为诗的内容。

诗心的具备,能使苦难不白费,最终磨砺成饱满的珍珠;

诗心的有力,能使平淡不平庸,把生活调剂得有滋有味。

所以,我们今天还要读这些古人诗、这些旧时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当个诗人吟风弄月,也不是为了去背下名篇炫耀人前,而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一颗诗心。

诗心,就是看待世间具有诗的眼光、经营生活具有诗的心情、为人处世具有诗的气质。存有诗心的人,能够在平凡中不乏味,在孤独时不寂寞,在进退间不庸俗。

正因为有诗心,大多数家庭都可能同样经历着的平凡的一天天,却在《女曰鸡鸣》的表述下变得不平常。读着这首诗,让人也不免反思自己的生活:为什么那样一个也需要为生计操劳奔波、也不是锦衣玉食的寻常人家,看起来却如此柔情蜜意?仅仅是因为他们恩爱?但是,能够走入婚姻殿堂的人,起初大多都是恩爱的,这份恩爱之情后来丢到了哪里、为什么彼此不再耐心而变得充满火气?

原有的恩爱,是消散在了炊烟灶炉的繁琐间、消散在了早出晚归的劳碌中、消散在了审美疲劳的相对里、消散在了重复无聊的生活里。生活像一部文笔不佳的纪实文学,枯燥冗长。此时,便需要诗的点缀,需要以诗心激活暮气沉沉的人,为生活润色添彩。

烹调是食物的升华,没有一双巧手,猎物只好生冷;

鸡鸣是拂晓的升华,没有一声啼唱,黎明只好沉默;

而诗意是生活的升华,没有一颗诗心,日子只好寡淡无味。

激活诗心,用诗意装点平凡生活,生活就是一首最动听的诗歌。

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不理现实俗事,而是能用心提高生活点滴的品质。生活品质的提升,可能就在于一屋悉心的布置、就在于一串温暖的动作、就在于一番理解的话语。而《女曰鸡鸣》中的诗情画意,就全在两个人的细碎言语里。

而《女曰鸡鸣》中的男女,无疑都是善用语言的人。妻子会在丈夫偷懒赖床的早晨,用美味晚餐作为奖励,悄悄诱惑他奋进,而不是劈头盖脸地训斥和讽刺,她说“弋言加之,与子宜之”,用对他劳动成果的期待和肯定,赶走了丈夫的慵懒。

而丈夫看到妻子用心持家、操持劳务,就把自己赚取的全部财物交付给妻子打理,用自己持有的全部积累告劳着妻子的付出,而不是对家中的留守者不理不睬、懒于开口。他说“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就在说,感激你是这样辛苦、感慰你是这样温柔、感动你是这样美好,给你我的玉佩,给你我的全部,我的疼爱与赞美。

在生活的烦琐与疲乏里,爱会随着时间与耐心的消逝而悄悄溜走,这才有了感情中所谓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不是不肯爱,而是不知道如何爱。其实,让爱长留,可以就从简简单单的话语开始,以良好的交流,给爱的火焰添柴。

美的语言,不仅能留住爱,更能深化爱。

生命不堕平庸

《女曰鸡鸣》中的夫妻是和谐的,一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就是对夫妻关系最美的形容。

琴和瑟,都是中国最早的弹弦类乐器,两者齐鸣时,琴多以单音表现乐曲的旋律,瑟多以和弦表现乐曲的节奏,有点类似于今天乐队里主音吉他和节奏吉他的配合。瑟,如华丽的彩云,铺成漫天锦绣;琴,如清丽的月亮,绽于星云之间;琴瑟合奏,就如彩云追月,云托起了月,月点亮了云。所以琴瑟和鸣,在音色表达和技法展现上都呈现出阴阳之分,是彼此交织、相互衬托、此起彼伏、起落有致的。这不禁会使人联想到和谐默契的夫妇之道,所以美好的夫妻情感,就被称为是“琴瑟和谐”。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里这一句,既可能是一种实写,写作为乐器的琴和瑟经常在用,演奏者配合默契,一切如此静好;也可能是一种虚指,用不蒙尘、不被冷落的琴瑟乐器,喻指着夫妻之间的恩爱。

夫妻偕老,岁月静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莫不静好”的岁月,就要靠“和”来实现。

求安和,首先在于生计。所以《女曰鸡鸣》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晨起打猎,就像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础,也是在于对“生存”的无忧。

“生计”和美之后,便要追求“生活”的和睦。《女曰鸡鸣》中妻子对丈夫的“宜言饮酒”、丈夫对妻子的“杂佩以报之”,都是一种为生活增色的情调。饱腹之余,妻子这一杯酒完全可以不奉上;成家之后,丈夫这一块佩完全可以不相赠。但他们在满足了生计之余,是为了不失情谊而推杯换盏,是为了不减情趣而对酒当歌,是为了不忘情分而为对方备下惊喜、送上心意。

是心中对自己、对彼此、对人生的热情,把“生存”这一杯只能维持基本需求的白水,调制成了浓情蜜意、滋味万千的“生活”蜜酒。

在“生活”和睦的基础上,两个真正的灵魂伴侣,便会追求“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首先是自我的完成,每个人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意识、系统思维、生活情致、生命追求,而后再不冲突地融入对方的生命,彼此成为彼此灵魂的归属。这就不仅仅再是生存同伙、生活同伴,更是生命伙伴。他们的思想能在同样的高度里遨游,他们的感受能在同样的深度里探索,他们的志趣能在同样的背景下发展,他们的才能能以同样的价值观相互欣赏……你嵌入了我的生命、我理解着你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琴瑟和谐”。

他们灵魂的发声是心有灵犀的、是交相辉映的、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所以真正是良配的一对,绝不会感情越走越淡,反而会随岁月的渗透越来越好,像扎根泥土,越来越彼此需要。只有从思想根源开始和谐,才能让生活中的一切都真正“莫不静好”。

无论是完成自身和谐,还是追求琴瑟和谐,都要从心灵开始修炼,从细节开始入手。一杯酒、一餐饭、一块佩、一席话,这些小细节,往往是大境界的展现窗口。从窗口望见内心,从细节把握人生。

所以,人生万万不可懈怠,谁怠慢了生活,生活就会糊弄谁。而《女曰鸡鸣》中的两个人用堪为万世典范的相处智慧告诉人们:诗心要点滴培养,语言要注意修炼,生活要学会经营。

在此诗中,为生计狩猎、为生活诗酒、为生命琴瑟,夫妻俩以一幕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情景剧,演示给后世,如何在平淡里保有诗的情怀、爱的箴言,如何使生命不堕平庸、超越平凡。

对话成歌、联句成诗,原来,最美的诗句,就是平淡生活里,一句句出于爱的话语。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