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
2017-11-27 | 阅:  转:  |  分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常常听到爸爸妈妈们讨论的都是孩子学什么知识,参加什么兴趣班,分享的都是学习材料、资源等等。但其实,随着搜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获取各种知识的门槛会越来越低。相对于早晚都会学到的知识,从小拥有好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冯唐曾说,“成功没有捷径
,但需要一些好习惯。”的确,如果将人的各种命运分解、揉碎,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的话,那么良好的习惯,敢于抓住际遇的勇气是比天赋更为
重要的东西。而幼年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好习惯,就能在这张白纸上慢慢展现美妙的图
画,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笔划。中国人对习惯的看法?中国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喜欢说:给孩子上规矩。其实我们更愿意说,那
叫给孩子“习惯养成”。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教育大家们都说过类似的观点:??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
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后期教育花
1吨之力。美国人对习惯的看法?曾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的柯维先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高效能人士的7
个习惯》的作者,曾经还专门针对孩子写过另外两本著名的书:《The7HabitsofHappyKids》和《The7H
abitsofHighlyEffectiveTeens》。美国学校把它们归纳为孩子成长的7棵习惯树。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1,
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负责对自己负责,做事积极主动;管理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情绪;做了错事不怪别人,而应反省自己;不用别人说我也会去做
正确的事情,哪怕没有人在看。2,有目标,有计划做事前先定计划和目标,努力去做有意义和能带来积极影响的事。3,做事分主次,先工作,后
娱乐不该做的事,勇于说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学会制定优先级,做日程表,并执行计划;对自己有纪律,做事井井有条。4,从双赢角度考
虑问题,利己利人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但同时也会考虑别人的需求;有矛盾的时候,寻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决方案。5,先去理解别人,再求被
人理解仔细聆听别人的主意和情感,努力从他人角度去理解问题;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插嘴、不打扰,并注视他的眼睛;能自信地说出自己的主意。
6,协同——合作会更好珍重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即使别人和自己很不一样,也能与大家友好相处;能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始终保持谦虚的
精神。7,磨刀不误砍柴工,寻求健康和平衡注意饮食、锻炼和睡眠;多花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不是电脑手机。阅读习惯的养成1,尽早开
始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要尽早开始。多早?孩子三个月。三个月的婴儿开始能趴着,练习抬头,偶尔伸出小手触摸前面的玩具,这时候他的玩具中就可
以包括图案很大、色彩鲜明的布书了。“看,这是摇铃,这是宝宝的小镜子,这是布书,看看,能翻哦。”大人拿给孩子看,边说边翻,孩子会慢慢
认识他的布书玩具。别拿小孩子当什么都不懂的小动物哦,即便是刚出生的小婴儿,也是很有智慧的,只是大人不懂而已。等到能坐起来时,他会拿
布书啃咬,偶尔还会翻页。这时候还可以加上一些彩色的识物大卡,也可以拿一些大画幅的画书给孩子胡乱翻,被孩子撕了也不要紧,大人注意孩子
不要吃到嘴里就好。让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对这些可“读”之物保持接触,等到了八九十个月,孩子长成能滚、能爬、满屋子好奇探索的活跃大婴儿,
你就会发现,他开始能偶尔拿起他的画书,像模像样地翻看了。让小婴儿随时能拿到书,对于日后孩子和书建立起亲近感非常重要。尽早开始这么做
,然后一直保持,到孩子一岁,开始走路、说话,他会偶尔专注地拿着他的书“阅读”一会儿,孩子越大,他“阅读”的时间会变长,再辅以大人的
帮助、讲解,他会发现,原来“书”也是好玩具呢。之后的两到三岁,大人逐渐增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适龄童书,孩子慢慢就会把“看
书”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带第一个孩子时,因为早就有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理念,所以开始得很早,到三岁时,他已经是个每天都要阅读
的小BABY了。第二个孩子有大孩子的示范,也很早就能自己看书。您看到这里也不要着急,阅读这么美好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只
要大人方法得当,孩子一样能慢慢开始阅读的。2,读纸质书让孩子读纸质书,而不是各种介质的“听书”、手机、pad、网上的读物。真正的阅
读,是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也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没有经过一个像纸书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那样
一个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书。而“听书”,培养的是听的能力,不是阅读文字的能力。从传播学信息接触的角度看,
人们接触“听”的媒介,如广播、听书,是不专注的状态,因为只需要投入听力,不需要投入视觉上的注意力。而视觉媒体,因为要占据视觉,相对
更需要专注。所以热爱阅读的孩子,会培养出更强的专注力,玩乐高那样需要很长时间搭建的玩具、听课、做作业,都会更专心致志。孩子课上听讲
不专心、做作业写写玩玩、坐不住、静不下,归根到底,是孩子缺乏专注力。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吧,等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学会半小时、一小时甚
至更长时间沉浸在书中,他会变成一心一意地玩、一心一意地学、一心一意地读书的,很有“静气”的娃。3,尽早开始把学龄孩子读的书叫“课外
书”,隐含了“课内”重要、“课外”不那么重要;“课内”优先、“课外”靠后的意思。我们小时候,读“课外书”几乎等于不务正业。现在学校
强调阅读,也只说让孩子读书,而不是读“课外书”了。所以现在开始,就把“课外书”三个字,从家庭语汇中清除出去,也从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
中清除出去。阅读就是阅读,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大人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告诉孩子:“书让我们的生活
更丰富,让我们知道更多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不要跟孩子讲:“多读书你学习成就会更好。”“
多读书你更会写作文。”总之,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而不是学习成就之外好不重要的一件事,或者上学之外多出的不得不做的新任务
。4,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架甭管房间多小,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架,如果条件具备,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房”。这是形式,也是方法。当孩子像
拥有自己的玩具架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他会更容易和他的书建立亲近感,而且也更容易随时拿起书来阅读。孩子有了书架,要慢慢教
会他自己整理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排列好。别小看这项“小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孩子在整理书的过程中,会从已经看过的书里发现新的兴趣点,
而且整理书架,也是在培养他分类、归纳、整理的能力。孩子很小时,当然是自己管理不好书架的,经常拿下来不放回去,最后几乎整架的书四散在
屋子里。大人千万不要叫苦,也不要批评孩子,要知道,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几乎都是这样的,他们不太觉得这样乱糟糟的状况不能接受,而且他
们觉得乱放的书有自己的秩序。大人只要隔一段时间带孩子一起收拾一次就好。收拾好,也不能严令孩子必须保持。如果让孩子感到,书架一定要保
持成刚刚收拾完的样子,他们会对从书架上拿书来看失去兴趣。其实孩子慢慢就会掌握自己管理书架的技巧,我家俩娃,到小娃三年级时,已经能完
全不用大人帮助,自己把十来个书架的书全部分门别类整理一遍了。5,多买书,不限预算别嫌书贵,书真的不贵。一个作家,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的
训练和准备才开始写作,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一本真正好的著作,其中凝结了他从自身经历、阅读、教育、挫折、成功中获得的故事
、知识、情感、思想,而读者读到这本书,所费不过二三十元,你所能从中获得的财富,可能会受益终生,这样的东西,怎么会贵?实在是我们日常
购买的种种商品中,性价比之最。我的偏见,比书性价比低的东西比比皆是。一瓶好的化妆品几百上千块,能买十本以上的书;一双普通时髦度的长
靴,要两三千块,能买二十本书;一款最新手机,六七千块,换成书,能填满书架两个格子;一个名牌皮包上万块,能填满半书架。这些可能都是大
人的日常消费品,或者等“什么什么时候我一定要买”的东西。既然大人买这些的时候不会嫌贵,给孩子买几本书又所费几何呢?上面说的那些东西
,我们家都不买。大人孩子只穿普通品牌、基本款式的衣服,干净、舒适、得体就好。我们不追新款数码,用老旧手机。孩子妈妈不用大牌化妆品,
只用基本护肤品,一家人穿材质过得去的舒适鞋子,不吃烛光晚餐,不买贵重首饰。但我们孩子大人买书从不限量,从不说贵。要说我们每每感叹书
实在是太便宜太超值,听起来好像太矫情,我们真是这样。大儿三四岁起,我们就让他上网自己挑书,让他自己挑好了放购物车里等爸爸妈妈提交订
单。近几年,直接把密码告诉了他们,让他们自己挑好了书下订单,等爸爸妈妈收货时付款了。我们不要求单本价格在多少之内,大儿就买过百八十
块一本最新出版的英文原版奇幻小说;不限制每单金额,买几十块也好,买几百块也好,一套书几百块也好,都没关系;不限制每月的买书次数,今
天才下订单,明天又下订单也没关系;不限制每月买书的金额,一月买到上千块也没关系。孩子买的书,不论是漫画、儿童玄幻小说,还是其他什么
,我们从不说“这本你买得不好”或者“这样的书咱们家太多了”,让能够阅读的孩子自己买书,他会慢慢学会识别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够好,哪类
型的要继续买,什么样的以后不再买了。自己识别出好书,也是阅读能力的一部分。孩子买的书,我们不监督他读,也不要求孩子必须这批读完了才
买下批。书是要反复读的,读到什么程度算是读完呢?有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们夫妻中学时确实是这样,主要是去县城的两个图书馆借书来看
,一方面是家里确实没有条件供我们自己买书,一方面县城书店确实也没有特别多的好书。但现在,图书馆借书显然没有那么便利,而且穿越大半个
城市去借来几本书,又能保证多高的借书频率?再说个我的偏见,开过18年书店,如果不是为了买书,我从来不会把孩子带去实体书店的童书
区,让他们从书架上随便拿书下来在书店里读。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蹭书读的地方。买书来读,既是尊重作者,也是尊重书。这是读书人的清高
和自律。所以,一家人一起买书吧,家里无书可读,何谈阅读呢??6,不给孩子“讲”书这是我特别要提醒想引导孩子开始阅读的爸爸妈妈们的。
不要讲,一句都不要讲,除非孩子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自己提问,孩子提问时,也只是恰当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做引申、不要做引导,除非孩子
提出的,是纯知识性的问题,你所做的,是纯知识性的解答。?爸爸妈妈给孩子讲书,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开始,孩子自己还不识
字时,爸爸妈妈会给孩子讲,讲童话,讲绘本,在画面和文字之外,加上大人的理解、大人想要孩子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看,这是小老鼠的妈
妈,她多爱小老鼠啊,小老鼠多乖啊,小老鼠要听爸爸妈妈话啊。”“白雪公主的后妈真坏,是不是?”“看,渔夫这么贪心,要这要那的,最后什
么都没有了吧?所以,做人不要贪得无厌是不是?”我要说的是,上面这样的讲解,一句都不要说。孩子对图画有天然的理解能力,如果只有图画,
没有文字,就让孩子自己“读”,如果有文字,而孩子还不认识字,就由爸爸妈妈来“读”,照本宣科地读,把书上的文字原原本本地读出来,让孩
子自己去理解。小时候常听说一句话,鼓励孩子自己学习的,叫“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只是大人长大之后,就把这句话给忘了,常常“为了孩子好
”,专门嚼馍给孩子吃,“讲书”就是此类的嚼馍行为。老觉得孩子不懂,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一定要在给孩子读书时,加上大人自己的理解、引申
、引导。殊不知,这会把孩子束缚在大人设定好的框框框中,大大限制孩子的理解和想象,习惯于被“讲”书的孩子,从书中得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甚至根本丧失自己从书中获取养分的能力。所以,孩子还小的爸爸妈妈们,也提醒您家的保姆阿姨、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停止给孩子“讲”书的
行动,从阅读引导者的角色退回阅读辅助者的角色,孩子阅读时,不要在一边看着,不要忍不住开讲,不要试图引导孩子的理解。7,积极参与讨论
不要主动找孩子讨论书,但在孩子主动提起书中话题时,积极主动地、毫不勉强地参与讨论。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偏颇,都不批评、
不否定,只作为平等的讨论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看法,就像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会。我家大儿六年级差不多一学年的阅读兴
趣,都在《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本,不是专门的儿童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书还不过瘾,又把三部加起来可能有一百多集的
电视剧都看了一遍,买了大套的《三国杀》桌游和小弟一起玩儿。小儿对这种半文半白的大部头还没啥兴趣,就和哥哥一起看电视剧,玩《三国杀》
。于是乎我们家的餐桌讨论就热闹极了,一会儿是小说上怎么说的,一会儿是电视剧怎么演的,一会儿是某货到了游戏里变成啥样。谁最厉害,谁和
谁关系最好,谁在某一战某一场景说了什么话,这句话到电视剧怎么说的。大儿兴致上来,还给大家背一段小说原话,有的时候还会背一段《三国志
》的原话。连没咋读过三本书原著的爸爸妈妈都跟着涨了不少见识(为了能和孩子讨论,我们也跟着读了这几本书的原著)。?想要孩子爱上阅读的
爸爸妈妈们,在孩子一开始表现出和大人讨论、分享的兴趣时,就把自己也当成孩子,积极地投入孩子发起的讨论吧。你会发现,孩子信手拈来的故
事、情节、典故,东拉西扯的联想,不着边际的比较,比你所能讲的,实在是丰富得太多太多。而且大人参与讨论的兴致越浓,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浓,这是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的一部分呢。?8,父母最好也培养阅读习惯这个无需细说。大人只看手机电脑电视剧,孩子不会热爱读书;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学不会自己买书;大人之间不兴高采烈地分享阅读所得,孩子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发起与阅读相关的讨论。其实大人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轻松的旅行书、美食书可读啊,开卷有益,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开始读书,乐趣自己会跳出来的。我家大人书房里,除了妈妈大学专业的文学书、爸爸大学专业的政治学书,妈妈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的传播学书、我们出版过的广告学书,俩人共同兴趣关于历史、心理、社会的书,因为工作积攒下来的广告营销书、经管书,还有拉拉杂杂好几架的美食书、旅行书、保健书、菜谱、编织缝纫指南,随便拿起一本来,都是乐趣。
献花(0)
+1
(本文系阅伴教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