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科技大行其道,传统银行业应该如何接招? ?

 long16 2017-11-28

从看不起到想跟上,再到跟不上,这几年传统银行对待金融科技的心态有着非常大的转变,从互联网金融兴起,银行业的态度通常是将贷款业务搬到网上,没什么突破,还是传统的贷款业务,但随着余额宝/支付宝这些“爆款”产品兴起,玩法越来越极致,对大众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对传统的银行贷款、个人支付业务有了颠覆性创新,让老百姓认识到,原来银行的业务还可以这样玩儿,银行客户就开始用脚投票了,存款、客户大量的从银行流失,银行开始重视线上业务了,但科技还谈不上先进,顶多是弄个手机客户端,把各类业务往线上搬,靠吃老本接着混。

到了2013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随着开源软件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司开始讲这些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结合,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都有了更新的突破,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风起云涌。这期间,从业务角度,是互联网公司将简单极致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到金融产品创新中,从技术角度,是互联网公司深度去IOE,讲技术,降成本,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的变革,敢于冒风险,举个例子,互联网公司敢用人脸识别提升客户体验,银行业那个时候谁敢?银行业怕的是使用新技术会产生的业务风险,监管部门不发话,谁也不管先吃螃蟹,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互联网公司就敢,各种新技术都用上,什么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联网、VRAR都敢率先尝试,带来的后果就是,通过线上获取了海量用户,将金融业务做到极致,赢取了良好口碑,大量用户从银行投向互联网公司,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公司使用大数据、云计算是必然,为什么呢?互联网公司只能靠低廉的收益赢得海量客户,边际成本较低,那么技术上必须是大规模计算,大容量存储,才能应对海量客户的海量交易请求,云计算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而大数据技术更是顺理成章,有了海量客户不愁数据积累,有了数据积累就可以做数据挖掘分析,反而可以促进业务发展。

好了,再回过头看银行,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业是坐不住了,前几年主动拥抱新技术,去IOE,开放、提升客户体验的口号也是叫的很响亮的,但结果却是差强人意,到了今年,终于,银行业掀起了和互联网公司结盟的热潮,BATJ都和四大银行有战略合作,目的是将BATJ的技术能力输出,改变银行,加快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

所以银行业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掉队,一旦掉队,满盘皆输,就应了Jack马的那句话“不想改变就被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