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楼梦 13
2017-11-28 | 阅:  转:  |  分享 
  
红楼梦(十三)薛小妹的怀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上)音乐:平湖秋月薛宝琴出现的比较迟,一直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场。她一出现,就以压倒众人的美丽令书中人
物以及读者吃惊,以至于老封君贾母有了想让她做她的宝贝孙子贾宝玉妻子的意图,让读者大大为风雨飘摇的‘木石前盟’捏一把汗。她披着凫靥裘
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背后衬着梅花,是大观园中最美的一幅图画。薛宝琴这个人物好像就是作者为写十首怀古诗而创造的。在芦雪亭争联即景
诗是薛宝琴显示诗才的场合。但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芦雪亭争联即景诗,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没有她照样行。但是,新编十首怀古诗,却只有
薛小妹才能胜任,只有她跑过很多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写十首怀古诗,到底想吐露什么样的心声?对怀古诗的研究,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猜谜底
。从红楼梦出现到现在,数不清有多少人在猜这十个诗谜。问题是:好像作者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诗谜的才能,回目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重点
是‘怀古’不是‘谜’。要是重点是谜,那就让那么聪明的大观园女儿把谜底猜出来就是了。而且什么棺材、马桶、走马灯、喇叭…等等等等的谜底
实在太煞风景。到底十二金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二)认为这十首怀古诗与红楼梦判词与曲一样,是预言了没有写完的红楼梦的内容。这是很多热
心于探佚的红学家很希望的。但是其一,经过十年辛苦,进行了‘批阅、增删、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曹霑,是不是没有写完红楼梦?其二,写小
说干吗要有那么多的伏笔与暗示?有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曲还不够吗?一个作者要在写故事的同时老要去计划着给后面留点伏笔,累不累啊?
(三)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提出很新颖的看法。认为十首怀古诗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正的“谜底
”。例如《交趾怀古》是说贾元春的,《淮阴怀古》是说王熙凤的等等。问题是:红楼梦作者的思想怎么那么贫乏,贾元春的故事已经在小说中写
了,何用牵强符会地用汉朝的马援将军隐喻她?将王熙凤比作韩信,贾琏比作恶犬,更让人有些感到滑稽。我认为应该好好解读怀古诗的内容,仔细
研究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判断出写怀古诗的非曹寅莫属!试看!(一)《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
限英魂在内游。这是悼念曹操的兵败赤壁的诗。作者对曹操的失败赋予了极大的同情与惋惜。想象赤壁之战后,留着曹操名姓的战船仍然沉埋在赤壁
附近的水下,长江水也为之不流;喧闹一时的火烧赤壁后,现在只能感到悲凉的冷风的吹拂,数不尽的英雄们的魂魄,还在曹公船中遨游。在有关三
国的故事中,总是把曹操作为反面人物出现。曹寅写了《续琵琶》剧本,敢于打破宋代以来把曹操当作‘奸雄’的正统观念,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有智
谋、有魄力,求贤若渴,爱才如宝的英雄形象。并在《续琵琶》中第一次用‘外’扮演曹操,‘外’就是须生,在戏曲中是演好人的,在他以前都是
用涂大白脸的‘净’(即大花脸)来演曹操。解放后郭沫若曾经写过话剧《蔡文姬》,当时大肆宣传认为郭沫若第一次替曹操翻案,从一个奸雄写成
一个好人;其实二百多年前曹寅早都这样做了。曹寅有一首与诸君子登高索和的词‘兰陵王’,仔细分析,这首词就是充满了对赤壁之战的怀古之
情的。兰陵王(九日诸君子登高索和)缟衣鹤,重赴千年旧约。台城路,烟草换人,此日江山泪双落。秋心无处着,陡起,孤云一角。西风里,潮
去浪来,多少征帆度寥廓。谁妨客行乐?禁一阵郎当,天半铃铎。金轮倒射浮屠脚。怕平楚寒澹,酒人无赖,又悔题糕字累错,黄花笑难索。漂泊,
怎忘却?筭鸟绕江门,柳园京洛,红尘绿水三生各。是少年磳磴,风流担搁。头颅尚在,且掉臂,共横槊。缟衣鹤,用的就是苏轼的《后赤壁赋》的
典故。后赤壁赋中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曹寅在词的开头,就
提到赤壁与苏轼会面的‘缟衣鹤’,经过千年以后,来赴旧约了。但怀着满腔诗情画意等待它的,不是苏轼而是自己曹寅。接着伤感地眼看着台城的
烟云、草木依旧,而人物日非;虽然不是在赤壁,但面对着烟波浩淼的玄武湖,却想起了当年曹操在赤壁的‘潮去浪来,多少征帆度寥廓。’在叹息
了自己一生飘泊,在红尘绿水之间蹉跎一生,‘少年磳磴,风流担搁’后,想与曹操一起横槊赋诗:‘头颅尚在,且掉臂,共横槊。’(二)《
交趾怀古》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这首诗是咏东汉的名将马援的。比较费解的是,为什么在歌颂
马援的功劳的同时,却要拿张良来比较?张良,字子房马援是带兵的将军,张良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士;要比较用韩信来与马
援比不是更恰当吗?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两人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要让红楼梦作者来怀古?马援两人相同的地方,是都能在乱世中
慧眼识英主。张良在楚汉之争中选择了刘邦,马援在王莽末期军阀混战中选择了刘秀。但是到功成名就时,两人就有很大的不同。张良在辅佐刘邦成
为汉高祖,自己被封为留侯后,就有意地淡出朝政,进入养生的境界。马援却没有到好便收,不服老,结果死于军中,死后还蒙受不白之冤,祸及自
己家属。曹寅要对比马援与张良来怀古,吐露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曹寅幼年应该是康熙的朋友,曹寅到江南后,康熙要曹寅做很多曹寅不愿意
做的事,如要定时汇报江南汉族官员的思想等;并动辄在批文中指责曹寅。‘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只有与皇帝非常接近的曹寅才能体会到。(三
)《钟山怀古》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众所周知,这是说南齐时的周顒的,据说周顒原来隐
居在钟山,后因受皇帝诏去做官,再回到钟山时,孔稚圭(公元448-501)写了一篇《北山移文》,假借钟山之神与草堂之神的口吻,对这位
借隐居之名,行做官之实的周顒大肆讽刺之能事。但实际上,周顒是蒙了不白之冤。按《南史》《南齐史》以及《周顒传》的记载,实际上周顒一直
在做官,而且颇有政绩。因性好山水,清贫寡欲,在钟山筑有草堂,不过是供假日休息之用;并没有借隐士的名义来求得做官。但因为这篇《北山移
文》文笔非常好,对借隐居之名,行做官之实的批判,非常锋利,淋漓尽致;获得历来文人的欣赏。因此周顒也只好蒙受此不白之冤了。山神爷指责
周顒红学家陈毓罴先生认为这首怀古诗的用意是揭露那些自命清高的‘隐士’和‘名流’,批判那些‘禄蠹’的。由于大家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曹霑
,是一个阮籍(曹霑号梦阮)模式的人物,自己在穷愁潦倒的情况下,奋笔疾书写出的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就是最恨‘禄蠹’的,因此用这首怀古
诗来揭露与讽刺周顒。贾雨村禄蠹其实这首怀古诗的含意,并不是讽刺周顒的。诗的一、二两句是说:‘周顒并没有名利之心,自己好好隐居在钟
山,无缘无故被皇帝的诏书命令到凡尘去为官。’后两句安慰周顒:‘去了以后尘世间的纠葛就没完没了啦,不了解你的人不断地对你嘲笑也只有
随他们去,不要埋怨了。’曹寅决不会把周顒与贾雨村之类等同,曹寅很尊敬隐士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是明朝遗民,不愿在清朝为官,如号称‘湖
广四强’的杜岕,杜濬,周蓼恤,黄周星。而且曹寅有浓厚的退隐思想,这在他的诗词中时有流露。如在《黄河看月示子猷》中写:‘浊浪无时休,
逆旅如烦冤。’虽然写的是黄河的浊浪,旅途的烦冤;但诗人的心里难道不是在隐喻世上的浊浪,官宦之途的烦冤?《见雁怀马伯和》中写:‘半醉
犹忆锸,长歌羡采薇’,想学刘伶、伯夷、叔齐类人物。(四)《淮阴怀古》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
也知。这是咏韩信的诗。韩信是淮阴人,后又被刘邦封为淮阴侯,因此说《淮阴怀古》。但对这诗的解释,却颇不相同。‘壮士须防恶犬欺’,壮士
当然说的是韩信,那恶犬指的是谁呢?不少人认为指的是恶少,就是在韩信没有发迹前,欺侮他,让他受辱胯下的恶少。有的认为指的是吕后,吕后
趁刘邦不在时,诬陷韩信造反,擅自加以诛杀,相当于迎面啮人的‘恶狗’。‘三齐定位盖棺时,’因韩信曾被封为三齐王。但为什么说定位盖棺时
呢?意思是韩信被封为三齐王时被杀。陈毓罴先生认为,这里曹雪芹在掌握史料上有一点失误,认为韩信被杀时是淮阴侯,已经不是三齐王。至于‘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都认为是叫世人别看轻发迹前的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韩信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对漂母的一饭之恩到死也不忘
记。我认为,怀古诗的重点是第二句,“三齐位定盖棺时”,不是被杀时是三齐王,而是韩信被刘邦封为三齐王时,已经确定了他盖棺时的命运;
即已经确定了最后会被杀的结局。从史料中看,刘邦封他为三齐王完全是被迫的。当韩信平定齐国时,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这时,韩信派一个
使者来要求刘邦封他为什么假齐王,显然有要挟的意思。因此开始汉王大怒说:‘我被困在此,日夜盼望他来帮助我,他却要自立为王!’虽然在张
良、陈平的劝解下刘邦假装转怒为喜,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不得不封他为齐王,但杀机实际上已经埋在刘邦的心
中了。怀古诗的第一句是泛泛的议论,也就是说,古今往来的壮士,都要小心身边可能冒出来的恶犬,一个壮士,不会死于明显的敌人,但很可能
会死于自己并不留意的恶犬,被咬一口就会致人于死地。韩信身经百战,没有死于沙场,而是死于自己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壮士的极大
悲剧。怀古诗的最后两句,也不是说大家不要轻鄙韩信年轻时的穷愁潦倒。在韩信当了三齐王衣锦还乡时,韩信不但报答了对他有一饭之恩的漂母
,而且还嘉奖当年要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让他做楚中尉。韩信报答漂母的一饭之恩的时候,韩信与漂母都还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写怀古诗的人要说
‘死也知’呢?我认为,怀古诗的作者要世俗的人不要轻鄙的是对韩信的评价,刘邦杀韩信是给韩信罗列了一些罪名的。认为韩信要搞分裂,要造反
。实际上韩信并没有搞分裂,当时曾有一个叫蒯通的人,曾劝韩信造反,但韩信没有听。一直到在长乐宫被抓起来时,他才懊悔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由于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在历史上为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功绩,因此对统治者的‘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都认为是稳定国家必须的措施。韩信虽死了,但怀古诗的作者希望世俗的人要对他有正确的评价,他一定死后有知,会像记住漂母的一饭之恩一样地感谢大家的。谢谢正确评价我这样有深刻内涵的怀古诗,也只有曹寅能写得出来。未完待续钟云霄2009/10/15更多精彩PPT请点击这里
献花(0)
+1
(本文系Derek998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