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我是袋鼠 2017-11-28
一、新七种工具的产生

日本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将层别法、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查检表、直方图、控制图和散布图称为“老七种工具”,而将关联图、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统称为“新七种工具”。这七种新工具是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72年组织一些专家运用运筹学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后于1979年正式提出用于质量管理的。这新七种工具的提出不是对“老七种工具”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和丰富。

一般说来,“老七种工具”的特点是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而“新七种工具”则基本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的有关问题。因此,“新七种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整理问题、展开方针目标和安排时间进度。整理问题,可以用关联图法和KJ法;展开方针目标,可用系统图法、矩阵图法和矩阵数据分析法;安排时间进度,可用PDPC法和箭条图法。

7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一些质量管理专家学者、公司经理提出“要转向思考性的TQC”。而思考性的TQC则要求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 要注意进行多元评价。

(2) 不要满足于“防止再发生”,而要注意树立“一开始就不能失败”的观念。

(3) 要注意因地制宜地趋向于“良好状态”。

(4) 要注意突出重点。

(5) 要注意按系统的概念开展活动。

(6) 要积极促“变”,进行革新。

(7) 要具备预见性,进行预测。

由此,对于质量管理的方法也提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

(1) 要有利于整理语言资料或情报。

(2) 要有利于引导思考。

(3) 要有助于充实计划的内容。

(4) 要有助于促进协同动作。

(5) 要有助于克服对实施项目的疏漏。

(6) 要有利于情报和思想的交流。

(7) 要便于通俗易懂地描述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

“新七种工具”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逐渐形成的。

二、“新七种工具”内容

(一)关联图法

关联图法,是指用连线图来表示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也叫关系图法。如图1所示,图中各种因素A、B、C、D、E、F、G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因素B受到因素A、C、E的影响,它本身又影响到因素F,而因素F又影着因素C和G,……这样,找出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于统观全局、分析研究以及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计划。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关联图可用于以下方面:

(1)制定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和计划。

(2)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3)制定质量故障的对策。

(4)规划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展开。

(5)用户索赔对象的分析。

关联图的绘制步骤:

(1)提出认为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

(2)用简明而确切的文字或语言加以表示。

(3)把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符号做出逻辑上的连接(不表示顺序关系,而是表示一种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

(4)根据图形,进行分析讨论,检查有无不够确切或遗漏之处,复核和认可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5)指出重点,确定从何处入手来解决问题,并拟订措施计划。

在绘制关联图时,箭头的指向,通常是:

对于各因素的关系是原因一结果型的,则是从原因指向结果(原因→结果);

对于各因素间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型的,则是从手段指向目的(目的→手段)。

关联图的绘制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1) 中央集中型的关联图。它是尽量把重要的项目或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在中央位置,把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尽量排在它的周围。

(2) 单向汇集型的关联图。它是把重要的项目或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在右边(或左边),把各种因素按主要因果关系,尽呆能地从左(从右)向右(或左)排列。

(3) 关系表示型的关联图。它是以各项目间或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为主体的关联图。

(4) 应用型的关联图。它是以上三种图型为基础而使用的图形。

日本科技联盟曾就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从何入手问题的调查恍┕净卮鹬刑岢隽艘韵率鱿钅浚?/P>

(1) 确定方针、目标、计划。

(2) 思想上重视质量和质量管理。

(3) 开展质量管理教育。

(4) 定期监督检查质量与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情况。

(5) 明确管理项目和管理点。

(6) 明确领导的指导思想。

(7)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8) 开展标准化工作。

(9) 明确评价标准尺度。

(10) 明确责任和权限。

(11) 加强信息工作。

(12) 全员参与。

(13) 研究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他们根据以上13项意见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绘制出关联图(图2)。然后根据此图综观全局,进行分析,确定了首先应从第(1)项和第(6)项入手,解决进一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问题。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二)KJ法

KJ法是日本川喜二郎提出的。“KJ”二字取的是川喜(KAWAJI)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这一方法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实质、找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

KJ法不同于统计方法(参见表1),统计方法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而KJ法则主要靠用事实说话、靠“灵感”发现新思想、解决新问题。KJ法认为许多新思想、新理论,往往是灵机一动、突然发现。但应指出,统计方法和KJ法的共同点,都是从事实出发,重视根据事实考虑问题。

表1KJ法与统计方法的不同点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KJ法一般用于以下情况:

(1) 认识新事物(新问题、新办法)。

(2) 整理归纳思想。

(3) 从现实出发,采取措施,打破现状。

(4) 提出新理论,进行根本改造,“脱胎换骨”。

(5) 促进协调,统一思想。

(6) 贯彻上级方针,使上级的方针变成下属的主动行为。

川喜认为,按照KJ法去做,至少可以锻炼人的思考能力。

KJ法的工作步骤:

(1) 确定对象(或用途)。KJ法适用于解决那种非解决不可,且又允许用一定时间去解决的问题。对于要求迅速解决、“急于求成”的问题,不宜用KJ法。

(2) 收集语言、文字资料。收集时,要尊重事实,找出原始思想(“活思想”、“思想火花)。

收集这种资料的方法有三种:①直接观察法,即到现场去看、听、摸,吸取感性认识,从中得到某种启发,立即记下来。②面谈阅览法,即通过与有关人谈话、开会、访问,查阅文献、集体BS法(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法)来收集资料。集体BS法,类似于中国的开“诸葛亮会”,“眉头一皱,计从心来”。③个人思考法(个人BS法),即通过个人自我回忆,总结经验来获得资料。

通常,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对以上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适当选择,参见表2。

(3)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包括“思想火花”,都写成卡片。

(4)整理卡片。对于这些杂乱无章的卡片,不是按照已有的理论和分类方法来整理,而是把自己感到相似的归并在一起,逐步整理出新的思路来。

(5) 把同类的卡片集中起来,并写出分类卡片。

(6) 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上述资料片段,整理出思路,写出文章来。

表2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符号说明:◎常用;○使用;△不大使用;×不使用。

在应用KJ法时,若要认识新事物,打破现状,就要用直接观察法;若要把收集到的感性资料,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就要查阅文献。

(三)系统图法

系统图法,是指系统地分析、探求实现目标的最好手段的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选择和考虑某一种手段;而为了采取这一手段,又需考虑它下一级的相应的手段。这样,上一级手段就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如此地把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需要的手段,按照系统来展开,按照顺序来分解,作出图形(如图6-9所示),就能对问题有一个全貌的认识。然后,从图形中找出问题的重点,提出实现预定目的最理想途径。它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质量管理中的一种具体运用。

系统图法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 在新产品研制开发中,应用于设计方案的展开。

(2) 在质量保证活动中,应用于质量保证事项和工序质量分析事项的展开。

(3) 应用于目标、实施项目的展开。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4) 应用于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的展开。

(5) 结合因果分析图,使之进一步系统化。

系统图法的工作步骤如下:

(1) 确定目的。

(2) 提出手段和措施。

(3) 评价手段和措施,决定取舍。

(4) 把各种手段(或方法)都写成卡片。

(5) 把目的和手段系统化。

(6) 制订实施计划。

(四)矩阵图法

矩阵图法,是指借助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把与问题有对应关系的各个因素,列成一个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确定关键点(或着眼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先把要分析问题的因素,分为两大群(如R群和L群),把属于因素群R的因素(R1、R2……Rm)和属于因素群L的因素(L1、L2……Ln)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行和列的交点上表示着R和L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不同的记号予以表示(如用“○”表示有关系等)。图4为矩阵图法示意图。

这种方法,用于多因素分析时,可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它在质量管理中,可用于寻找新产品研制和老产品改进的着眼点,寻找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密切关系 ○有关系 △像有关系
图4 矩阵图法示意图

(五)矩阵数据分析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与矩阵图法类似。它区别于矩阵图法的是:不是在矩阵图上填符号,而是填数据,形成一个分析数据的矩阵。

它是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目前,在日本尚广泛应用,只是作为一种“储备工具”提出来的。应用这种方法,往往需求借助电子计算机来求解。

(六)PDPC法

PDPC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的英文缩写),又称过程决策程序图图法。它是在制订达到研制目标的计划阶段,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及结果,作出预测,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如图5所示。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不利情况时,仍能有条不紊地按第二、第三或其他计划方案校员愦锏皆ざǖ募苹勘辍K皇亲咦趴矗鞘孪仍ぜ坪谩?/P>

如图5所示,假定A0表示不合格品率较高,计划通过采取种种措施,要把不合格品率降低到Z水平。

先制订出从A0到Z的措施是A1、A2、A3……Ap的一系列活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图5过程策程序图

动计划。在讨论中,考虑到技术上或管理上的原因,要实现措施A3有不少困难。于是,从A2开始制订出应变计划(即第二方案)经A1、A2、B1、B2……Bq到达Z目标。同时,还可以考虑同样能达到目标Z的C1、C2、C3……Cr或者C1、C2、C3、D1……Ds的另外两处系列的活动计划。这样,当前面的活动计划遇到问题、难以实现Z水平时,仍能及时采用后面的活动计划,达到Z的水平。

当在某点碰到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时,就以此点为起点,根据新情况,重新考虑和制订新的E、F系列的活动计划,付诸实施,以求达到最终目标Z。

(七)箭条图法

箭条图法,又称矢线图法。它是计划评审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使质量管理的计划安排具有时间进度内容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抓住关键线路,集中力量,按时和提前完成计划。

箭条图法的工作步骤:

(1) 调查工作项目,把工作项目的先后次序,由小到大进行编号。

(2) 用箭条→代表某项作业过程,如◎→①、①→②等。箭杆上方可标出该项作业过程所需的时间数,作业时间单位常以日或周表示。

各项作业过程的时间的确定,可用经验估计法求出。通常,作业时间按三种情况进行估计:

乐观估计时间,用a表示;

悲观估计时间,用b表示;

正常估计时间,用m表示。则

经验估计作业时间=(a+4m+b)/6

这种经验估计法,又称三点估计法。

例如,对某一作业过程的时间估计a为2天,b为9天,m为4天。则,用三点估计法求得的作业时间为 (2+4x4+9)/6=4.5(天)

(3)划出箭条图。假定某一箭条图如图6所示。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4)计算每个结合点上的最早开工时间。某结合点上的最早开工时间,是指从始点开始顺箭头方向到该结合点的各条路线中,时间最长一条路线的时间之和。例如,从图6的结合点④,就有三条路线:

这三条路线的时间之和,分别为9,8,7。所以,结合点④的最早开工时间为9,通常可写在方框内表示。其他各结合点最早开工时间的计算同理。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5)计算每个结合点上的最晚开工时间。某结合点上的最晚开工时间,是指从终点逆箭头方向到该结合点的各条路线中时间差最小的时间,如图6中的结合点①。从终点到①有三条路线:

质量控制新七种工具 - 彩色鱼 - 极目楚天舒

这三条路线的时间差,分别为3,4,5。所以,结合点①的最晚开工时间为3。通常可将此数写在三角形内表示。其他各结合点的最迟开工时间计算同理。

(6)计算富余时间,找出关键线路。富余时间,是指在同一结合点上最早开工时间与最晚开工时间之间的时差。有富余时间的结合点,对工程的进度影响不大,属于非关键工序。无富余时间或富余时间最少的结合点,就是关键工序。把所有的关键工序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连接起来,就是这项工程的关键路线。如图6中◎→①→②→④→⑤就是关键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