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乡愁——太仓日报

 老年人CWK 2017-11-28
  □李孝忠

  最近,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组来到沙溪古镇,以古镇为对象拍摄一集纪录片。沙溪古镇为什么能够吸引《记住乡愁》栏目组的镜头?在于沙溪传承1000多年的商贸文化、隐士文化。至今,这种文化还在影响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给中外游客呈现了记忆中的乡愁。

  “我们来到沙溪古镇后,感触特别深,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之间相处融洽,我想正是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能给他们带来这份生活的淡然和自在。”栏目组编导李娜表示,这恰恰吻合了《记住乡愁》的初衷。因为《记住乡愁》这一大型系列纪录片就是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展现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乡土之物和文化积淀,梳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对童年、过去以及故乡的留恋。”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先生曾对此作了简要定义,他认为“千城一面”的城市没有记忆,我们要把乡愁留住。令人惋惜的是,当今“千城一面”、“千楼一孔”、忽略人与人关系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媒体报道,石家庄一个七旬老翁乘公交车外出,因为迷路竟找不到自己居住的生活区,后被110巡警送至家中。于是乎网友“吐槽”:石家庄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令人迷惑,似曾相识的建筑形制让人犯晕,浅层次的模仿和克隆正在成为我们许多城市建筑的通病,且呈越来越泛滥的趋势。

  驱车行驶在我市城乡之间,除了沙溪古镇、浏河古镇等一批历史遗存外,能给游客留下记忆的建筑也不多。城市是人的集合体,现在却成了房子和小区的集合体。尽管一幢幢片状、柱状的高楼现代气息浓郁,但与其它城市的楼群相比,似乎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蔚为壮观的集中居住区,让人看到了现代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可那一幢幢公寓房、农家小楼却很难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怕有一天,生活在这些建筑里的孩子长大了,提到儿时只存孤立和坚硬的符号,而没有活生生的人和事。

  每一位太仓人心中都有一个“太仓梦”,都有一首乡愁曲。我们要坚持国际化标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积极借鉴和融合德国元素,不断提升城市软硬件设施及功能性项目的建设水平。变“以房为本”为“以人为本”,做实城乡控制性详规,强化片区整体设计、楼宇外观设计和城市小品设计,彰显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质,不仅讲究空间舒适,而且力促人情回归。用一个个文化街区代替现在的生活小区,从问题导向出发,把小区已有的功能、经过检验的功能发扬放大,把安全、绿化等设施做得更好,防止“新问题跟着旧问题来”,提升街区与生俱来的文化气质,修复“陌生人社会”,凸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成为“有乡愁的人”。

  乡愁是对成长的一种文化记忆,不仅是城市,乡村也要“留得住乡愁”。我们要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保护碧水基底、历史肌理、空间形态,留住世外桃源式的乡村,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乡村特有的田园景观、传统建筑,注重老庄台的提升和复兴,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打造“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现代田园城市形态。关注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找到不同乡村的“性格”,强化每一个村落的整体设计,提供差异化的农村住房设计图纸,持之以恒地延续建设,增强每一个村落建筑的独特魅力,把村落从城里人的“盆景”变成城里人的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