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合欢——胜日寻芳(145)有图
2017-11-28 | 阅:  转:  |  分享 
  
合欢:从和睦花到爱情树——胜日寻芳(145)合欢,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中国本土植物。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成书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就收录
了合欢:“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生益州川谷。”合欢的小叶,相对而生,及暮则合,及
朝则开,朝舒夕敛又“令人欢乐无忧”,起名“合欢”是再贴切不过了。由于合欢的叶子夜里是合在一起的,又称“夜合”。宋代的《本草图经》就
提到:“合欢,夜合也。”明代的《救荒本草》收录合欢时,用的名字就是“夜合树”。合欢的花儿也很有特点,像马缨上的吊坠,因此也被叫作马
缨。清代郝懿行在其辑释俚言俗语的《证俗文》中就提到“马缨以其形似。”另外,合欢的花儿如绒丝蔟集,也被称为绒树。清代《植物名实图考》
就提到:“京师呼为绒树,以其花似绒线,故名。”西晋张华所著《博物志·药论》中提到:“《神农经》曰:中(中等)药养性,合欢蠲(音捐。
除的意思)忿,萱草忘忧。”和张华同时代的崔豹在所著《古今注》中也提到:“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裳。青裳一名合欢,合欢则忘忿。”合欢有
这种特异功能,追求宁静平和的高人自然要种,《本草图经》就提到:“故嵇康种之舍前是也。”清代李渔也认同这种“合欢蠲忿”的说法,他在所
著《闲情偶寄》中证明“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并得出结论“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合欢蠲忿”成了共识,期
盼夫妇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友好的便都在门前种合欢,遂成风俗。可李渔却认为此花仅宜于夫妇,提出:“凡植此树,不宜出之庭外,深闺曲房是
其所也。”“此树栽于内室,则人开而树亦开,树合而人亦合。人既为之增愉,树亦因而加茂,所谓人地相宜者也。”按李渔的说法,合欢不再是民
事纠纷调解员,而要做专职的情爱专家了。以上均于2017年6月24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2016年7月2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
锦苑六区。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