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慢性肾病后,怎么控制身体的各种指标?

 buick5 2017-11-28

慢性肾病患者该如何控制身体的各种指征?


得了慢性肾病以后,患者身体会出现的各种症状,不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处理,还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因此积极处理肾炎的各种症状,比不治疗,任疾病自然发展会有明显的好处。这些会带来好处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减轻水肿和肾病综合征的一些并发症。

下面要提到的副作用很小的治疗方法,很可能可以明显减少或者调整具有较大副作用药物的使用,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的好处很多,包括可以降低如冠心病,中风的发生。也可以延缓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下降。

国际指南推荐的血压目标是小于130/80mmHg。但是当尿蛋白大于1g/24小时时,血压要求会更低,小于125/75mmHg。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首选的降压药就是ACEI和ARB类了,中文名太长就不写了。ACEI类的代表有卡托普利等,ARB类的有缬沙坦等。

另外,控制血压,生活方式的改善也非常重要,包括限盐、维持理想的体重、规律的运动、戒烟。

有句俗话说的好:病三分治,七分养,这话放在肾病治疗里非常贴切。

2、控制尿蛋白

减少尿蛋白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

我们使用最多衡量尿蛋白指标的还是24小时尿蛋白。

很多研究都证实了如果尿蛋白的量维持低于0.5g/24小时,可以明显减缓大多数肾炎的肾功能恶化速度。而对于病理是微小病变和激素敏感型的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完全缓解很可能意味着病情的痊愈。

降低尿蛋白的一线药物是ACEI和ARB

没错,就是上面提到的降压药,不但可以降压,还可以降低尿蛋白。

而且剂量越大,降低尿蛋白效果越好。患者如果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那么这两类药的效果会更好。

由于ACEI和ARB类的药会增加血肌酐,所以很多患者用药后发现血肌酐比没用药前基础肌酐值升高了。这种情况别着急,因为这两种药可以导致肌酐增加10%-20%,但这并不是代表疾病的恶化,而是因为肾脏的血流改变造成的肌酐升高。因此不需要停药。但如果监测血肌酐持续上升,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蛋白尿患者应该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摄入,并且需要提高碳水化合物比如含糖、淀粉类食物的摄入,这样让你的身体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蛋白质。对于那些每天清水煮白菜,肾上线再次提醒大家,这样吃是不利于病情的。

3、预防血栓

当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时,血液凝聚发生血栓的风险明显提高。因此对于高危患者,比如白蛋白低合并有长期卧床,肥胖,或者家里有栓塞的家族病史,医生会进行预防性的低剂量抗凝治疗,比如低分子肝素或者华法林。

用了抗凝剂后,一般医生也会叮嘱患者看看有没有大便颜色变黑,刷牙出很多血这些,如果出现的话,要及时告知自己的医生。

4、控制血脂

高脂血症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比较常见,单纯限制饮食脂肪的摄入很可能只起到非常轻微的效果。所以医生很可能会应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并且一般耐受性好。

有少部分人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肌酶增加,虽然不是人人都会出现,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医生给你用的时候,会监测你的这两个指标,不要以为是医生乱开检查哦!

5、减轻水肿

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在限制盐的摄入的基础上利尿治疗。


6、预防感染

很多患者免疫力低,因此要通过好好吃饭,好好锻炼增强免疫力。肾病患者虽然像篮球、足球啊这类激烈的竞技运动可能不适合,但是慢跑、散步、游泳这些有氧运动还是比较合适的。运动项目的选择因人而异,关键是要适合自己,循序渐进,不适合选择强度较高的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