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yh18 2017-11-28

1. 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更明确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人们选择的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

2.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①“生产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化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形式的资源配置都会产生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人们选择所产生的成本。如果某人选择了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这就意味着他同时放弃了这一资源的其它用途,而其他用途所产生的价值就构成了使用这一资源的成本,经济学上称之为“机会成本”。

②“如何生产”由于选择生产什么需要成本,由此产生“如何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要解决的是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许多不同方法种选择一种成本最低或最有效率的方法,这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也要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一种生产方法是有效的,是指不可能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而不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中抽取资源,从而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③“为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这就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道德规范有不同的看法。

3. 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①研究的是微观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投资者、工人、厂商以及单个行业和市场等。

②微观经济学提供给了认识各种层次的经济裕兴的基础知识和进本研究方法,因为,所有的经济决策最终是由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工人、厂商)做出的,微观经济学包含了对影响这些决策的各种因素的研究。

③这些个体决策的加总构成一个总体经济的运行。

4.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①也称为总量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②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5. 资源稀缺性的含义

①稀缺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②同时,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有限的。

6. 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①在资源条件下,人们不可随心所欲的生产,也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消费,稀缺性就是要求人们做出选择。

②对于社会来说,稀缺性体现在生产资源的相对不足。社会既定资源条件下,不仅要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中做出选择,还要在消费和投资中做出选择。

③对于个人来讲,稀缺性体现在消费资源(收入)的相对不足。

④个人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不仅要在不同商品的消费中进行选择,还要在消费和储存间做出选择。

7. 经济学的价值规律

①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

②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

③以经济为中心是以再生生产力为中心而非以钱为中心,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再生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民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非GDP数字增长。

④从现象看经济发展是社会财富快速增加。

⑤从本质看经济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

⑥社会财富快速增加不仅是高楼林立,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应落实为社会资源可再生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与人民生活状况确实改善。

⑦改革开放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进一步提高、再进一步提高“先进生产力”——再生生产力。

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要想得到一样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样东西为代价,这就叫做机会成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利弊,最终做出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个人要面临权衡取舍

当一个人决定将自己一天中的业余时间用于娱乐或者休息时,他就要把这部分时间在娱乐和休息之间进行分配;用于娱乐的时间越多,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一个投资者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最宝贵的资源——资金。她可以把所有的资金用来炒股;她可以把所有的资金用来投P2P平台(比如优信行);她也可以把资金分配在这两个地方。当她把某部分资金拿来炒股时,她就必须放弃这部分资金在优信行的收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家庭要面临权衡取舍

当一个家庭获得收入时,一家之主就要把这些钱在家庭消费和家庭储蓄之间进

行分配;用于家庭消费的钱越多,用于家庭储蓄的钱就越少。

家庭收入来源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元。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社会,也要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

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大炮)入侵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比如,我们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时。就像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而另一些政策,像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看不见的手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提出,个人追求私利会增加所有人的福利,在这过程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何谓看不见的手

某个村落只有两个农户甲和乙,原来为了吃饭各自种植粮食,为了穿衣就各自织布,各自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想往来。

但后来甲和乙两家就在一起商量,种粮是甲比乙的长处,织布却是乙的强项,结果后来这两个农户就进行了分工:甲专门种粮,乙专门织布。结果一年下来,在同一资源条件下却有了更多的粮食和布匹。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小星思考: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进行分工。分工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使之简单化,干简单的事情效率必然高。按照斯密的理论,分工是按照绝对优势分工的,也就是自己和对方比,专业化生产效率绝对比对方强的产品,再交换就双方都受益。

市场“失灵”

指市场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情况。正如一句话所言,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但市场却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市场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来实现供求平衡的,当价格在调节市场过程中失效时,就会导致产品的价格背离价值,造成市场失灵。

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

竞争带来了优胜劣汰是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这就会出现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现象。贫富分化的进一步拉大又会影响到消费水平从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损害。例如,化工厂内部动力为赚钱,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例如污水排放、破坏生态环境等负面影响。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但长期的发展使企业间实力差距越来越大,从而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特别是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同时也削弱了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也就越能吸引各种的优质资源,发展也就越有利。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