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人开山炸出一座古墓,出土上万件文物,其中一件让外国人嫉妒

 清平乐725 2017-11-29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些古墓的发现,都是非常的偶然,有种冥冥中自有注定的感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湖北随州市的一伙工人,在开山炸石的时候,无意间炸出了一座距今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墓。考古专家火速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从墓中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其中一件让外国人嫉妒。

一开始的时候,经过专家的初步勘探,发现墓坑上层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且在一个角落发现了盗洞,很多人都泄了气,认为古墓也许早已被盗,陪葬品肯定被盗墓贼一扫而空。尽管如此,还是按照流程继续挖掘,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专家先后在墓中发现了不少陪葬品,包括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等,其中青铜器最多。最终,共发现了各类陪葬品超过15000多件,由于墓中环境的特殊性,多数文物都保存完好,漆木器鲜妍如新,竹简墨迹清晰,在场的所有人都欣喜不已。

根据墓中的铭文,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由于曾国很小,且存在的时间不长,史书上关于它的记载很少,曾侯乙墓地的发现,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是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做工精细,气魄宏伟,堪称战国时期青铜乐器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国之瑰宝”。据专家介绍,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令那些国外的专家震惊不已,称它为“稀世珍宝”,可谓是羡慕嫉妒恨。

以前的时候,一直认为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完美地打破了这一说法,也说明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另外,曾侯乙编钟不仅仅是一件乐器,他还是科学技术史上一项最早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更令人震惊的是,虽然已经编钟在墓中沉睡了两千多年,却依旧可以演奏出天籁之音。从出土之后,曾侯乙编钟先后三次在不同场合演奏,第一次是在1978年,第二次是在1984年,最近的一次则是在1997年,演奏的名曲包括《楚殇》《春江花月夜》及《欢乐颂》等,让世人再次见证了它的魅力。因太过贵重,现在曾侯乙编钟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