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江泾之倭墩 (

 天一角458 2017-11-29

王江泾之倭墩

 (2011-10-15 16:17:07)
标签: 

n文/杨飞

 

杂谈

   中国古代有“京观”传统,就是打了胜仗之后,把敌人尸体堆在一起,盖土夯实,筑成一个大土堆,用来传扬军威、震慑敌人。明代抗倭,东南沿海留下了许多“倭墩”、“倭冢”,有些后来就成了地名。比如嘉兴王江泾镇南三里,至今有地名曰“倭墩浜”。王江泾倭墩,在射襄桥南,是用两千多具敌尸堆起来的,像个小山包,因此被称作“大捷山”。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王江泾倭墩立有石碑,上刻“平倭大捷山”,民间俗称“倭墩”。明万历《秀水县志》“平倭冢”条目下,叙述了王江泾大捷,但却多处失实。比较起来,《明世宗实录》和《嘉靖东南平倭通录》等史书的记载,相对比较真实:

 

  倭寇猖獗的一个原因,是江南民风柔弱,军队缺乏战斗力。有大臣提议,可调广西、湖南等地狼兵(壮族)和土兵(苗族、土家族)前来作战。张经曾任两广总督,能指挥狼兵、土兵,于是被任命总督沿海军务,专事剿倭。在张经调兵遣将的同时,倭寇以柘林和川沙(今上海奉贤和浦东)为大本营,越聚越多,达到了两万人,他们四出烧杀抢掠,乍浦、海宁、桐乡、塘栖、新市、德清等地都受到侵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广西田州女土 司瓦氏夫人等率狼兵六千多人赶到江浙。张经指挥明军分三路进占松江、金山、闵行和乍浦,对倭寇形成包围态势。就在这时,朝廷派来钦差大臣赵文华,此人是严嵩的干儿子,不懂军事,却急于立功。他一再催促张经出战,张经认为胜算不大,坚持要等湖南保靖和永顺的土兵到来后再决战。赵文华指挥不动张经,就直接鼓动狼兵出战,导致狼兵吃了大亏。倭寇见狼兵也不可怕,于是更加猖狂。四月中旬,一万六千多名狼兵、土兵全部到齐,再加上其他明军,人数已大大超过倭寇。

 

  四月下旬,四千多倭寇从柘林出动,从金山卫经乍浦、海盐,再向北进犯嘉兴。张经派卢镗率军出嘉兴城南迎敌,与尾追倭寇而来的海盐兵两面夹击,斩获数百人。倭寇向北流窜,在平望被狼兵和当地军民打败,窜到吴江又遇明军主力,被斩杀三百多人。四月底,这股倭寇向南回窜。张经在嘉兴指挥各路明军,把倭寇团团包围在江浙两省交界的水网地带。俞大猷率永顺土兵从北边杀来,卢镗率保靖土兵在南面拦截,汤克宽率水军在中路击敌,其他各路兵马也都投入围追堵截。五月初,明军在王江泾镇南合围倭寇,斩杀一千九百八十多人,烧死、淹死和自杀而死的倭寇不计其数,逃回柘林的倭寇不足两百人。这一仗,史称“王江泾大捷”,是抗倭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评说:最吊诡的事情是,王江泾大捷后,捷报还未送到京城,朝廷就下诏逮捕张经、汤克宽及浙江巡抚李天宠等有功之臣。原来,在众将士忙于作战时,赵文华却向皇帝打小报告,颠倒功过,说张经“玩寇殃民”、“养寇失机”,说李天宠“嗜酒废事”,说汤克宽“报功塞责”。赵文华这样做,一是为了排斥异己,二是为了和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冒领大捷之功。嘉靖皇帝本来糊涂,加上严嵩在旁添油加醋,居然真的奖励赵文华和胡宗宪,而将张经、李天宠问斩,“天下冤之”;汤克宽、俞大猷则被降职使用。张经是福建人,和嘉兴很有缘分,正德年间他曾当过嘉兴知县,后来又在嘉兴指挥围歼倭寇。张经死后十多年,隆庆初年,得到平反昭雪。奇怪的是,再后来万历年间编《秀水县志》时,关于“平倭冢”的来历,仍然只字不提张经,将功劳全部归于胡宗宪。明朝的黑暗,于此可见一斑。

 

  读陆明《王江泾杂记》得知,那块三尺阔的“平倭大捷山”石碑,清朝末年还大半埋在土里,字迹剥蚀。如今,倭墩已难觅踪迹,石碑也不知去向,毕竟,450年风吹雨打,湮没了无数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