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看地理,地理看气质(北方篇)

 王建华144 2017-11-29


“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成都茶馆多。”地理是地势的高低平坦、陡峭陷落;是山川海洋、沙漠海滩、是东南西北,还是由它们延伸出去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也是人心,是一个地方塑造出的人生百态。

 

白眉初《中华民国省区全志》中的民性丰满且突出:满洲粗豁,直隶沉郁,山西平和,秦陇迟钝,江浙柔糜,江西平庸,武汉狡猾,四川狭隘,广东激烈,云贵质素,至于湖南则多刚正。鲁迅先生也曾感慨道:“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

 

主要看气质

 

北京人:

北京人“善侃”,且陶醉于“侃”,于是就侃出了“京油子”一说,他们“侃”的重点不在“说什么”、“怎么说”,而在“怎么才能说得漂亮”。在语言艺术上,他们着实有着八旗子弟的遗风,讲“艺术”讲“技巧”,为了够“味儿”,就难免话密,他们还喜欢跟人“逗闷子”,以此自娱、娱人。他们的有些土语听起来回味无穷,比如上年纪的尊称“大爷”,能说会道的叫“侃爷”,有钱的是“款爷”,做托的是“托爷”,在领导面前给人扎针(或上眼药)的那是“针儿爷”,也许在皇城根下,人们早已习惯了管谁都叫“爷儿”。可要是吵起架来,除了嘴皮子的尖酸刻薄,还头头是道地跟你讲理,外地人是很难比得了的。

北京人办事很讲气派,“贪”大,出手大;他们胆儿也大,敢作敢为,有着燕赵先人的尚武之风;由于地位的优越,他们也都高傲自大,但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爽朗且幽默,只是他们的幽默中带着某种无奈;他们凛然正气又心直口快;他们也大多坦诚且鄙视奸诈不实的行为。

 

天津人:

别看天津人畏官,老百姓们往往谈官色变,甚至“屈死不告状”,但他们的爱说却是出了名儿的,要不叫“卫嘴子”呢,大人小孩都爱说,还喜欢扎堆儿说、没完没了地说、没话找话地说,这或许跟天津是个移民城市有关,只有沟通才能促进了解嘛,这倒真是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好去处。天津人爱说是爱说,但说过的话,转身就忘,所以千万别跟天津人较真,“那儿说,那儿了”是他们的老话。语言的力量在天津人是不看含金量的,只看谁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天津卫,本是出于军事目的所设,是明代在沿海所设置的卫所,故尔在当时是“官不读书,皆武流”。相比武教,天津的文教落后许多,勇武好斗之风较盛。

 

河北人:

河北居于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点上,长城是其分界线,其文明冲突激烈且频繁,这使得河北成为中国最开放也最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民既有北方游牧部族的剽悍遗风,又有中原农民的朴实之格。他们既简单又矛盾,他们的老实是包孕着老滑的老实;他们是防守型的,帐都算在心里;他们因循守旧却爱赶风头;他们常常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他们见面寒暄,却戒备十足;他们善忍耐,可打起来却相当勇猛;他们还很热情,如果你问路,他们会为你解说半天,如果你还不明白,他们会干脆带你去再自个儿折回来。

 

陕西人

我国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为南北方分界线。秦岭以北属黄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秦岭在关中盆地南部,其南面还有陕南山地、汉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较差,这里的人们普遍在坚韧中伴有宽厚的惰性,他们相对老成、沉默;陕南地区在秦岭之南,以长江文化为主,间以黄河文化,总的来讲,陕北人多些豪放、陕南人多些细腻。关中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他们的粗犷中透着狡黠与灵气,他们墨守成规,精明倔强,代表着地道的陕西。西北人说话往往通过胸腔的共鸣,每句话前都要加个“啊”字,或后面缀个“嘛”字,敦厚淳朴之气扑面而来。

 

山西人

清光绪年间的《陵川县志》说:“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四塞”的山西山多地少、天寒风烈,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人的“朴质厚道”。他们崇信重义,在经商中以“诚信”而广受好评,清代外交家郭嵩焘曾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实也。山西人嗜醋,外省人戏称他们“老西儿”,“西”即“醯”(古字),醋意。山西人不但勤勉,还十分精明,他们有着不同于南方人的商业头脑和金融才能。当然,也有些山西人随着经济的败落而偏于“守成”,懒于“变通”,思想僵化且胆小怕事。

 

山东人

历史上,山东既有温良恭让的孔子和儒家文化,也有豪荡不羁的梁山好汉。山东人刚健自强,富有活力,受儒家文化浸润,他们有仁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心地善良,正义正统;他们快人快语,不喜欢啰嗦,谈事也喜欢单刀直入;他们有思想却少于机智,有文化却不善辞令。他们重秩序重礼仪,自我克俭却热情好客。他们多重守成不重进取,重节流不重开源;他们做事有持久力,但疏于防范,这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责己过严。

 

东北人

东北三省,人们习惯以“东北人”来统称。东北地区自古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人们身上的“虎气”,甚至是“匪气”,都带着股儿“草莽”味儿,有人说“在东北,三人行,必有一匪”。他们喝酒往死里灌,只要喝透了,办事的效率也就上去了。他们打架讲求短平快,勇猛是勇猛,却常生出无畏的牺牲。他们直率、性急,豪放;他们有苦干能力,却缺少创新精神。他们乐于助人,不但会热心的为路人详细指点,还会陪着走上一段;他们也很幽默,他们的幽默爽直中带着狡诘。他们也有着中国人的普遍陋习“好面子”,对“小”字似乎极为不屑,他们生活方式简单,什么都不讲究,但却“官瘾”大;他们中大多是安于现状,自足自乐的保守主义者。

 

内蒙古人

他们以“马背上的民族”闻名,马背上的民族灵跃,所以他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他们热情好客,讲究礼貌,迎接客人时要献“哈达”,象征尊贵、友情和祝福之情;蒙古族还有与客人交换“鼻烟壶”的古老礼节;他们特别尊重老人、长者和客人,总是把第一口茶、第一杯酒、第一碗饭等一切饮食的第一口献给老人长者或客人,这第一口称之为“德吉”。他们的上乘饮品是自己酿制的马奶酒,蒙古语称“彻格”,意为“洁白的饮料”,他们用它表达对客人的敬重与喜爱。歃血结盟也是蒙古社会中普遍的民族风俗,有一种坚心定意的仪式感。蒙古人也非常重视祭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