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楷书之变

 大唐乌沙山电厂 2017-11-29

清代碑学倡起,六朝碑版备受推崇

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

书法家在艺术思想发生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与个性追求

进入了一个以艺术本位作为思想、理论支撑的时期。

清代楷书之变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江南娄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清藏书家、书法家、戏曲家、书画目录整理者。

清代诸家楷书与魏晋的古朴、南朝的稚拙、隋唐的法度森然、宋元的柔美、明代的雅致截然不同

清代对传统楷书的解构,使得楷书在意蕴、形态、用笔、结构、章法等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与艺术个性。

清代楷书崇尚外在形式的特异,崇尚技巧的新变,崇尚性情的袒露与情感的宣泄。

清代书家于楷书艺术创造中以其逆向思维的敏锐,或由用笔变化,或由用墨变化,或由结体变化,或几种方法兼而用之,使式微的楷书重新振兴,并为楷书的创新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清代楷书之变

梁同书 (1723~1815),字元颖,曾于元人贯酸斋(云石)书中得'山舟'二字为号,世称山舟先生;晚年取般若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之意,自署不翁;90岁后,又号新吾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名臣梁诗正之子,乾隆十七年(1752)会试未第,高宗特赐与殿试,入翰林,官侍讲。同年,叔假梁启心病逝,梁同书服丧期满后,称病不出来做官。嘉庆十二年(1807)复出为官,不久以足疾告归。梁同书博学多闻,尤以书法驰誉,与梁(山献)有'南北二梁'之称,加上梁国治,并称'三梁'。

清代楷书之变

钱沣(1740-1795年),字东注,又字约甫,号南园。喜用硬毫写颜楷而个性特出,倔犟雄伟,肉丰骨健。传世楷书代表作有《赠述翁太亲翁轴》《王应麟困学纪闻句》等。

清代楷书之变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清代楷书之变

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纳叔,号悲竹,书画篆刻均享大名。书法出北碑而糅合篆、隶,楷书用笔出锋铺毫,结体横密,颇具冷媚生动之姿。传世楷书代表作有《抱朴子语轴》《南唐四百九十六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