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令余甸:拒不执行大将军年羹尧的命令

 铁血老枪 2017-11-29

任四川巡抚的大将军年羹尧在西南用兵,因军费不足,立即行文各州县增加百姓的赋税。其他州县的钱粮很快就收全送到了郡衙,惟独江津县一直不见动静,也没有音耗。 

年羹尧心想:莫非行文未到江津?他再次发文,但江津县不理睬;连续两次下达公文催促,都没有结果。年羹尧恨恨地想:“难道余甸那厮吃了豹子胆么?” 

原来,江津知县余甸(公元1655年~1726年),是个软硬不吃的家伙,对年大帅发下的两次公文就是不理不睬。 

年羹尧第四次写好公文,派一个得力亲随持着印文骑上快马,到江津县去命令速办,并对这个亲随说:“本帅就在衙门立等!你告诉那个狗县令余甸,他胆敢违抗,本帅将亲自到江津去,拧断他的狗头!” 

信使出发之后,年羹尧就在郡衙中等候消息。他一点儿也不怀疑,凭自己的声望和权势,那个江津县令不吓得屁滚尿流才怪了!想他年羹尧,这些年来率领清军驰骋疆场,运筹帷幄,平定西藏、青海等地乱事,立下不少赫赫战功,升官当上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得到雍正皇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余甸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怎么可能违抗他的命令? 

第二天,年羹尧从早上等到傍晚,信使终于回来了。可是,一看到这个亲随跌跌撞撞地闯进衙门,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他的心就往下一沉,不禁大声问:“事情怎么样了?” 

那个信使喘着粗气说:“报,报告大将军,江津县……” 

原来,信使达到江津县后,把大将军的公文呈给知县余甸。余知县接过公文后粗粗看了一眼,就将它扔过一边,冷笑着说:“难道大将军军费不足,就只知道在江津县百姓的身上再剥一层皮么?”信使赶忙说:“大人!大将军立等回音!”余知县冷冷地说:“你回去吧!本县今年遭受大灾,要钱要粮都没有,要命倒有十几万条!”信使见状强硬地说:“大将军还让小的带来口谕,胆敢抗交钱粮者,军法伺候!”余甸勃然大怒,喝令手下将信使绑起来,准备痛打一顿。在旁的县丞主簿为信使求情,余甸才放了他。信使索讨印文好交差,余甸说:“没有钱粮交纳,还要什么印文?你回去告诉年大人,印文早已送往京师,我现在闭门待劾!”就将信使赶出了门。这时候,成千上万的百姓得知消息,像潮水一般涌到衙门外,喊打喊杀的,把信使的魂都差点吓飞了…… 

听着信使讲述事情的经过,年羹尧的脸色变得铁青,越来越难看。在场的幕僚、将军们都满脸怒色,纷纷说:“大将军!我们立即向朝廷弹劾这个狗县令!要不,就把他绑来教训一顿!” 

年羹尧思考一番以后,不禁长叹一声,说道:“我记得余甸字田生,初名祖训,字仲敏,是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人。他在福建时,就以刚正闻名。来到四川做官,依然如此。唉!本帅不能不佩服,他是一个百姓拥戴的清官,弹劾他必然丧失人心。军费我们可以另想办法,这事还是算了吧!”加税之事也就不再提了。 

余甸顶着大将军的压力,将江津县的受灾状况如实奏报朝廷,朝廷终于批准免了江津县的赋税。这件事迅速传开后,余甸名闻京城。 

余甸就是这样一个为民请命、不怕得罪上司的直臣。后来,由河道督陈鹏年推荐,余甸擢为山东衮宁道。他上任后,“厘工剔弊,革除积习,甚得士民心”。陈鹏年死后,齐苏勒继任,想以工事弹劾余甸。当他巡工来到余甸住处时,百姓结彩持香在齐苏勒的船头叩首,要求余甸登岸接受百姓的瞻拜。众人簇拥齐苏勒坐轿来到广场后,百姓聚集万余人,四面环拜,投香于地,大呼道:“还我余公!”齐苏勒大惊,写下奏疏示众,以安民心。雍正皇帝听说了余甸的事迹,立即予以召见,并对朝臣说:“我又得一直臣矣!” 

不久后,余甸升任为山东按察使。他只带着两个仆人,骑驴上任。余甸恪尽职守,修固牢狱而减轻刑罚,重于教化,同时兴建学宫、书院,集诸生讲学。第二年,入京为顺天府丞,尽力革除以前不合理的规章法度。后因手下的一个知县贪污案发,以失察罪被免职。等事实真相大白后,余甸却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

余甸以清廉刚直而名震天下,地方百姓竞相哭奠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