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容仁厚,永保富贵——孟尝君和石崇对比:是否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下场就不同

 铁血老枪 2017-11-29

宽容仁厚,永保富贵——孟尝君和石崇对比:是否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下场就不同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在齐国身居丞相之位,可说是富贵中人了。在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叫冯驩的老头儿,因为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做食客。孟尝君却把他当成上等食客对待,出门有车马,又派人给他老母亲送了很多衣食。冯驩看到孟尝君很富有,便想到要为孟尝君的将来留下一些人情。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时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儿什么东西吗?”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发愁还不起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起债的,一概免了。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孟尝君。

这时的孟尝君还不明白冯驩以他的名义宽厚待人的用意,他听了十分生气地吼道:“你把债券都烧了,是何道理?”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愍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了。

这时候,孟尝君的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去薛城。当孟尝君的车马还差100里到薛城的时候,就看到薛城的百姓已经远远地出来迎接。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感触颇深地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看到了。”

孟尝君因为冯驩以他的名义在薛地做下了宽厚的举动,赢得了人情,为落难时留下了退路。而有的人在富贵之时却不施宽厚之举,最后只落得贫贱而无所依靠的下场。

宽容仁厚,永保富贵——孟尝君和石崇对比:是否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下场就不同

石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他的下场却非常凄惨,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宽厚待人,不会用自己的家财去收买民心,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和别人斗富上,一心炫耀自己的财富。这就是“富贵而贫贱”的行为。

被孙秀处死之前,石崇仰天长叹:“这个狗奴才是贪图我的家财!”押送犯人的小吏听到石崇的叹息,应声道:“你既然早知道财货伤身,为什么还一味炫耀?怎么不用那些钱财散结乡里,收买民心?你有现在的下场,都是罪有应得啊!”

孟尝君和石崇两人下场的对比,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富大贵之后,也不要忘了帮助那些不如我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为富之道。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安心,又能自保,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点拨】

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是中国人的一条行事规则,尤其是那些有很多财产、身份很高者,更应该如此。那些为富不仁、重疑多忌,对人苛刻冷酷、毫无慈悲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保持永久的富贵的。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还有一句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这两句话说的都是为富不宽厚者的下场。

【引申名言】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明)洪应明《菜根谭》

【名言释义】

我有好处在人家身上时,不可以记在心上,但对人有了过失就不可以不记在心上;别人有恩惠在我身上时,不可以忘记,但有对不起我的事,不可以不忘记。

【名言智慧】

上述道理在进化的社会里面,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人类为合群动物,彼此息息相关、互相扶助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对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果社会上苦难的人不得援手,以致铤而走险,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怎样一个局面?所以帮助别人不能记在心上。至于受人帮助不可忘记,乃是一个人饮水思源应有的原则。其次,“过不可不念”,及“怨不可不忘”,一方面是负责不再重犯的表现,一方面是避免与人冲突,不使社会变成野蛮世界应有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