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塑生命的人

 书香四溢书屋 2017-11-29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0课。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反映的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而且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课文内容能够理清思路。他们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另外,他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读准、识记、理解“截然、搓捻、疲惫不堪”等词。

2.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4.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5.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海伦·凯勒照片)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中的这位女士是谁吗?她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将她与拿破仑(法国皇帝,鼎盛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诸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并列为19世纪最了不起的两个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却自幼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的能力,那么,是什么帮助这样一位盲聋哑的残疾人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呢?海伦·凯勒自己这样说道:“要是没有老师,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她口中的这位老师,就是曾与她相伴数十载的安妮·莎莉文老师,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之一。1分钟)

2.师: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奇女子同时也是本文的作者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一岁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她并未因此放弃。凭借自强不息的毅力和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五种语言,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在写作的同时,海伦·凯勒还致力于公益事业,她周游世界各国进行讲演,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海伦·凯勒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安妮莎莉文,美国教育家,18664月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从此一生致力于对海伦的教育。2分钟)

师:海伦·凯勒两岁不到就变成了盲聋哑,在那个没有声音、没有光亮的黑暗世界里,她是如何蜕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传奇女性,我想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师:首先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怎么样?(PPT5分钟)

捡起(jiǎn        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争执 (zhēng      惭愧(cán kuì )

悔恨 (huǐ hen    激荡 (dàng 

奥秘 ( ào mì )    拼凑 (pīn còu

企盼(qǐ)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心里明白。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油然而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师:这节课的成语较多当然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重点,这些成语希望同学们能够背下它的意思,我会在明天中午的时候进行考查。接下来是我们班的传统——造句,接下来我找四个同学造句,好,造句就到这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本文的标题《再塑生命的人》这里面的“再塑生命”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解释一下?2分钟)

生:重新塑造生命

:这位同学解释的非常正确,那我们来看整个标题的意思就是重新塑造生命的人,那这里面谁重新塑造了谁的生命?

生:莎莉文老师重新塑造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师:那为什么生命要再塑?而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的呢?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一下1-4段(在这里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默读,默读是。。。。。)10分钟)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中,这样写到“回想起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概万分”,谁能告诉老师“此前和此后”的“此”在这里指代什么?

生:指代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师: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让海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海伦此前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的2-4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告诉大家海伦在莎莉文到来之前处于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生:“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

师:从课文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当时的海伦凯勒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那她的这些情绪又是怎么表现的文中可能没有具体说明,那在这里老师有一些资料给同学们补充一下,我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下。

进行材料补充:(PPT

我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无理取闹,虽然我心里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有事情到来,我又急躁得控制不了,就像我常踢伤了保姆艾拉,我知道她很痛,所以当我气消时,心里就觉得很愧疚。但是当事情又不顺我的心意时,我还是会疯狂地胡乱踢打。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几种单调的手势,也越发不敷应用了。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母亲若在旁边,我就会一头扑在她怀里,悲痛欲绝,甚至连为何发脾气都给忘了。日子越来越难熬,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至每天都要发脾气,有时甚至每隔一小时就闹一次。

师: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是不是对当时的海伦凯勒的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那除了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她还有哪些生活状态呢?

生:在茫茫大雾中航行

师:那你为大家朗读一下这一段吧!好吗?再读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在这里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孤独,无助,渴望光明

师:那我希望你读的时候读出海伦孤寂、无助、渴望光明的心理。

师:这位同学读的很认真但是语气还是没有读出那种孤寂,无助的心理,我们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完全把海伦凯勒的心理给读出来了。

师 :2-4段写到此前的生活状态,你觉得对全文来说有什么用呢?

生:为下文做铺垫

师:接下来我们分析5-1315分钟)

师:失去听觉、视觉、说话能力的小海伦,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她是多么孤独、多么无助,多么渴望光明的到来呀。终于在她6岁零9个月时,上帝听到了她的呼唤,为她送来了一位光明的使者,她就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作者有一句总的评价,领起下文,请勾出来。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说一下?

生:第5----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师:“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看看自从莎莉文老师来了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生:① 第一次见面就把我搂抱在怀中. (搂抱)

② 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 (玩具)

③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 “杯子”(cup)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拼写)

④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分杯和水.

师:莎莉文老师做这些事情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老师?

请同学们按照:通过          事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的人

生:通过  见面抱我        事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充满爱心             的人

通过   扫地上洋娃娃的残片,递帽子给我       事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耐心               的人

通过  手指游戏        事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了解儿童心理            的人

通过  井房把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教我理解水这个单词         事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讲究教育方式   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教学循序渐进,是一个教育艺术家      

师补充: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乐地歌唱,奇迹发生了!两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经变成了温顺的小女孩。”仅仅两个星期,让海伦从粗暴到温顺,莎莉文老师是通过什么的呢?

生:爱心、耐心、独特的教育方式等

师:那么,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海伦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11-13段,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生:(1)快乐、自由、希望、喜悦、幸福(板书)

2)世界花团锦簇(美好、光明)

3)爱、悔恨不已。

师总结:那通过刚才的对比,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是前后照应的,那有没有同学为我们总结一下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好学、乐观、幸福、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等

师:理解课文标题,作者为什么把莎莉文老师称作“再塑生命的人”?5分钟)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①“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 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比喻义)。②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师:好,现在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整篇文章,那老师在最开始提的两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找到答案呢?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有没有同学为我们总结一下

生: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凯勒从小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明,她的生命就犹如一团死水毫无生机,而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 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师:而第二个问题“莎莉文老师是如何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的”?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现在我们就不重复说了。

师:通过这篇文章,海伦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钟)

2、讲身残志坚的故事(有时间的话可以讲一下)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师:最后老师也想送大家几句话,希望大家能微笑没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培根)

作业:

1, 今天学的所有的成语抄一遍并背会

2, 写一篇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的小事,不限字数,但是要求必须把事情写清楚写在纸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