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新闻

 扫地僧一一 2017-11-29
许多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战争时期男性人数肯定要少于女性,例如:苏联在二战时期损失了将近三千万人口,这使得苏联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一千多万名女性没有合适的男性配偶。因为,青壮年几乎全部在战争中丧生,由此,产生的后果,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俄罗斯的人口均衡。
一九四六年苏联国内统计出了其人口比例,十岁至十五岁、二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两个年龄层都出现了严重“塌陷”,而男性人口的损失占比更多。其实,像苏联这样的情况在一战时期的英国也曾上演过。
图片
一战时期英国本土人口大约在四千五百万左右,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有超过两百万的女性丧失了婚配的机会。一九一七年,英国伯恩茅斯女子中学的负责人就曾经在公开场所发表声明:如果战争继续下去,那么,现在在读的女性学生中每十个人就只有一人能够有婚配机会。
事实就是,他们的这种说法的确在战后得到了验证。
但是,其实我们上述的两种情况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特别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过后女性人口多于男性的情况。
图片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普查人口是在明朝初年,这一时期对人口比例以及户籍情况统计十分详细,也留下了不少可信度较高的第一手数据。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全国上下推行户贴制度,要求将每户人家的籍贯、丁口、姓名以及年龄等等数据如实登记在册。
并且,这时候的户贴制度登记可没了性别歧视,男性女性都包括,比如,有个洪武四年的户贴,上面就包括:成丁二口、不成丁一口、妇女二口等。并且还有他们的年龄。但是,到了洪武十四年,该制度被黄册制度取代。
图片
并且,大明王朝举行了多次类似的人口普查,但是,史学界较为常用的数据还是明朝初年朱元璋、朱棣在位时留下的普查结果。专家学者们通过搜集各地方志以及查证明史档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刚刚结束战乱的明初时期,男女比例发生严重失衡,最后形成了男多女少的结果,直到永乐年间女性人口才逐步增长最终男女比例达到平衡状态。
明末战乱使得人口数量下降很快,只有四千二百多万。
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非常频繁的,很不幸地是,这也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中国人多子多福的观念导致人口的非理性增长,而人口超过传统农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后,社会危机就会爆发。当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之后,战争、瘟疫和其他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的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死伤最惨,效果最不理想!
图片
我们不妨拿混战割据的古代王朝与一战时期的英国、二战时期的苏联做个比较。
首先,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改朝换代的战争只能算作是内战,伤亡也绝不仅限于战场上,任何一方的军队都会在这场战争中伤害到平民百姓。烧杀掠夺、毁坏耕地的恶行罄竹难书,饥荒、瘟疫接踵而至,动辄数百里内荒无人烟,这种情况下男性显然更容易生存下来。
相比英国和苏联,他们所经历的这两次战争中平民受到的伤害就比较小了,敌军在一战时期也未能登陆英国本土内,所以,国内的女性并未受到严重伤害。苏联在二战时期虽然将西部的大片国土丧失了,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苏联政府高效率地进行了人口疏散。
图片
一九四一年,苏联政府用了半年时间就部署安排了一千万人口撤往东部地区,这一举措也必然挽救了那些原本会在战争中丧生的平民。
其次,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饥荒、瘟疫事实上才是致使人口锐减的真凶。由于,中国古代并没有能够有限制止这些“天灾”的方法手段,医疗卫生水平的落后,只能让大多数身染重疾的百姓们坐以待毙。而往往一个青壮劳动力的死亡就足以让整个家庭陷入绝境,一大家子人的顶梁柱倒下了,那么,那些老弱妇孺也多半难以存活下来。
图片
而英国和苏联却没有让这种事情发生,他们的医疗卫生系统较为完善,能够有效制止传染病的传播。同时,他们的社会保障工作也做的十分到位,苏联政府在战争初期就在全国上下开展妇女运动,号召她们参与到工业、运输业等工作中来,妇女们代替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站在了机器旁边,让他们奔赴前线报效国家。
一九四零年到一九四四年,苏联的工业部门中女工比重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十五。这样一来,不仅工业建设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还给予了女性们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即使她们失去了丈夫也有能力养活自己。
图片
所以说,战争一定会导致男少女多的论述不是必然的,只有在这个国家能够有能力有组织地疏散战区平民,并且,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能够有效组织女性就业,给她们以救济时,才会出现男少女多的情况。这些正是中国古代历史战争以及二战时期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所以,最终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也并非怪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