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9从用尺子和照镜子谈起
2017-11-29 | 阅:  转:  |  分享 
  
从用尺子和照镜子谈起

张运毅

为人一生,衣食住行,用文学医,各种用具不枚胜举,但我认为,为人一生,用具虽多,但尺子与镜子尤为重要。一尺一镜,可定进退,知荣辱。纵观人的一生,谁无进退之行,谁又不遇荣辱之事,可怎样对待进退荣辱,其价值观与处理方式大为不同。有时候笔者一时愚钝,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无不在一尺一镜的运用把握之中……



用尺子,掌进退,知可行。小到量体裁衣,中到作图设计,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需用尺度衡量。尺子有两种,除了手中的尺子,每人心中还有一把尺子。手中的尺子,可量长短。心中的尺子,却用来判对错、断是非。比如你在街上行,南来北往车辆如流,虽手中空空,其实却在不断用心里的尺度衡量:是前行还是规避?是疾行还是该步。如果不用心去量,而是不顾一切地向前走,想是非落个头破血流或命丧黄泉不可。再比如你在社会上生活,面对纷纭繁杂的大千世界,虽然嘴上不说,其实却也在心中不断用国家的法度、单位的规章制度、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衡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过日子如此,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如此。古时齐威王与田忌赛马,在田忌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采取孙膑意见,改变了比赛中马的排列顺序,即变劣势为优势,变失败为胜利。可以说,孙膑在比赛以前就已经衡量了双方赛马能力的长与短,并将这些赛马性能的长短,通过比较进行了新的数列组合。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亦是如此。有的地区本来经济状况较好,但由于受利益的诱惑,忽视建设项目的利弊衡量,无视项目决策的数列优选,从而导致事倍功半、甚至胎死腹中。而有些地方虽经济状况不太好,但能审时度势,客观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率,精心测算举债建设的先后次序、资金投入的前后组合搭配,从而使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更需要尺度,心灵深处一把中庸与合适的尺度。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从社会发展趋势来说,城市化发展占用土地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土地占用,要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即把握“适度”。但因农业发展周期性长,相对经济效益低,对凸现“政绩”作用不明显,许多地方的领导便不惜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来实现所谓的高速度。或以建设新农村为借口,行“以地生财”“变卖土地”之实。凡此种种,“崽卖爷田不心疼”,恐怕是忘记了做人要有良心,要有把尺子,来量一量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于国家的法令法规,量一量是否有害于子孙后代。因而,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在决策的时候,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进退,择急缓,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把握好心中的尺度呢?

《易经》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对所谓随,程颐《程氏易传》认为,随有三层意思,一曰“君子之道,为群所随”,二曰“己随于人”,三曰“临事择所随”。即是说,人因有"仁"而立业,因循“礼”而亨通,因行“义”而获利,因守“信”而牢固。只要具备了仁礼义信四德,就不会有什么咎难。同时也教育我们,人要学会选择,要权衡轻重,有公正是非之心,想好该干什么,不干什么,见善相随。不要见好就上,见利就贪。

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是说,假设一个人,立志于利人利己,这个人便没有令人厌恶的地方。





4









献花(0)
+1
(本文系蕴毅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