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像朱元璋,刘邦等这样出生卑微的人却能有着不属于他那个阶层的心胸和志向?

 李学清 2017-11-29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朱元璋,出身算是农民,刘邦稍微好一点,是个亭长。按理说,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跟称王称帝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但为什么最后朱元璋成了明太祖,而刘邦成为了汉高祖呢?

听起来似乎是个悖论的事情,但你仔细研究他们两个人所经历的称王称帝之路,你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真的和心胸和志向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先说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得解不开锅,连他的父母都是饿死的。父母死后无地安葬,还是邻居一个财主发了善心,给他们找了一块贫瘠的土地用于安葬他的父母。这时候他想到了要推翻元朝统治,要改变这个令人厌恶的世界了吗?没有。而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去寺庙当了和尚。这一当就是两年。在当和尚的期间,好朋友汤和写信让他去投军,参加农民起义。他去了吗?没有,而是把信藏了起来。因为在他看来,在当时混乱的情况下,能吃饱喝足,睡个安稳觉就不错了。后来,他的信被别人看到,要揭发他,当有生命危险时,他才决定要造反,而且造反前还特意找好朋友周德兴算了一卦,如果这一卦是造反则不顺,估计朱元璋就跑了,从此亡命天涯。幸好这一卦测出来是造反则保命。于是命运将他推向了元朝的对立面,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造反之路。他一开始当然是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和抱负的,只是看到了郭子兴(他的岳父)能力实在太差,后来他才决定自己单干的。在他单干的过程中,他请了许多帮手(比如刘基),也正是这些帮手在关键时刻给他于最可靠的帮助和支持,才使他的帝王之路越来越顺。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

我们再看看刘邦。刘邦的才能和远见要比朱元璋差的太多了。刘邦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亭长。本来日子过得挺安逸的。平时在酒馆混点酒喝,店家也不敢要钱。没事到村里转转,调解一下邻里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活的节奏一直平稳。只是后来县里要求每个亭长必须押解自己管理的区域内壮年劳动力去建阿房宫。而这些人听说去建阿房宫的人都累死了,因此在押解的途中,就有许多人趁机开小差逃跑了。刘邦就碰到了这样的糟心事。本来押解了50人,路程还没有走完就跑了一半。于是他索性也随他们逃进了芒砀山,本来是想做个山贼的。谁知道后来县长准备发兵来剿灭他们,刘邦于是被逼无奈,开始走上造反之路。后来攻击县城成功,做了县长。后来又组织自己的队伍,参加反秦联军。而他的队伍在联军中是最不起眼的。刘邦的才能不行,运气却超级爆棚。当时的反秦联军决定兵分两路去进攻秦军。一路由宋义率领,一路由刘邦率领,刘邦这一路本来的任务是佯攻,目的是牵制秦军兵力的,而且安排项羽和刘邦一起走这一路。谁知道后来,项羽不服,杀了宋义,去了另外一路。刘邦这一路基本没有收到什么抵抗就攻到了函谷关。而在另一路,巨鹿之战,项羽打败了秦军主力。秦朝日薄西山,于是便顺势投降了进关的刘邦,刘邦从这时起才开始有名,人们都称他为汉中王。后来就是楚汉争霸,最终刘邦在韩信、张良、萧何、彭越等人的帮助下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由此可见,刘邦、朱元璋他们本身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时代大背景下,他们被逼无奈选择了造反这条凶险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不断有高人给予指点和帮助,最终成功跻身帝王之列。至于说他们有不属于他们阶层的心胸和志向,只能说水涨船高,他们确实在造反过程当中不断的学习和吸纳人才,不断的壮大自己,才最终成功。但是不要忘了,从来没有谁从一开始就有称王称霸的抱负的,也从来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料到自己一定能君领天下的。至于他们光彩的奋斗史,只是后来添油加醋,自我抬高的行为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