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鹰击长空186 2017-11-29

一 为什么进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那么一切安全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危险源来进行。

为了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作。进行彻底的风险辨识并建立科学、全面的风险清单,制定针对性地、有效的管控措施,避免这些危险源失控导致事故发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二 什么是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定义: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危险源特性的涵义:“危险源特性”就是已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的特征。不同的危险源具有不同的特征,同一危险源在不同状态下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危险源特性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危险源辨识的涵义: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那么一切安全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危险源来进行。一起事故的发生一定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源的辨识要同时考虑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单独只辨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则会失去辨识的意义。

三 辨识单元的划分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就必须不遗漏任何一个危险源,特别是危险等级较高的危险源。如辨识单元选择不当,会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无法开展。选择范围过大,除没法描述外,还极可能遗漏危险源中的危害因素;如选择单元过小,则连贯性就差,效率就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将以下四个对象作为辨识单元: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和综合管理。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四 危险源辨识流程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五 风险评估方法

以下五中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重,针对不同的风险识别对象,可灵活运用,或专取一种,或几种组合,主要应考虑其有效性和员工的接受性,最终的目的是准确地识别出所有可能的有价值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1现场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以查找现场隐患的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适应范围较广。

优点:现场观察法适用各场所及作业环节;

缺点:①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②不适应于大面积的观察。

2安全检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工艺、制度等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优点: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之上,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对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于全面辨识危害因素。

缺点:检查表约束限制了人们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对不在检查表中反映的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因此,采用该方法可能会漏掉以往未曾出现过的一些新的危害。

应用范围:安全检查表一般适用于比较成熟(或传统)的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且需要事先编制检查表,以对照进行辨识。安全检查表法尤其适用于一线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如,作业活动开始前,或对设备设施的检查等等。只能对已经有的或传统的业务对象、活动进行检查,对新业务活动、新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不适用此法。危害因素辨识所使用的检查表与安全检查时所使用的检查表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大致相同,但又各有侧重,因此,不应直接使用安全检查表所用的检查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应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最好是重新编制。

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初步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优点:在最初构思产品设计时,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从一开始便可采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们,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在进行庞大、复杂系统危害因素辨识,可以首先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判断系统主要危险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缺点:易受分析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另外,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且精准程度不高,复杂或高风险系统需在此基础上,借助其他方法再做进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不够全面,也无法提供有关风险及其最佳风险预防措施方面的详细信息。

应用范围: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用于项目评价的初期,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过滤一些风险性低的环节、区域,同时,也为在其它风险性高的环节、区域,进一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识创造了条件。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的危险性评价。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

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制定控制和改进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和杜绝事故的目标。

优点:该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尤其是目前已开发JSA/JHA方法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使作业人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业过程的风险,使预防措施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缺点:该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识方面并无太多优势,它并不是推荐用于危害因素辨识的专门方法,但由于其简单明了、可操作,一般用于非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管理。

应用范围:工作危害分析一般应用于一些作业活动,如对新的作业、非常规(临时)的风险管理(当然,包括危害因素辨识),或者在评估现有的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时,开展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不适用于对连续性工艺流程以及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辨识。

5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产品各组成单元潜在的各种故障类型及其对产品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每一个故障按它的严重程度予以分类,提出可以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提高是将工作系统分别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原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优点:系统化表述工具;创造了详细的可审核的危害因素辨识过程;适用性较广,广泛适用于人力、设备和系统失效模式,以及软硬件等。

缺点:该方法只考虑了单个的失效情况,而无法把这些失效情况综合在一起去考虑;该方法需要依靠哪些对该系统、装置有着透彻了解的专业人士的参与;另外,该方法耗时费力,花费较高。

应用范围: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适用于产品或工艺设计阶段的危害因素辨识。如果说要做好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需要细化活动步骤,那么,设备、装置的危害因素辨识就要细化其功能单元,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设备、装置的危害因素辨识,FMEA方法就是范例。

六 LEC法:LEC法(格雷厄姆评价法),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风险源进行半定量安全评价。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consequenc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风险大小,即:

D = L × E ×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的取值可依据历年发生的事故情况、监管工作经验等进行判断,分别对应相应分值,相乘得到危险性分值D。D值越大,说明风险越高。

风险级别由D值的大小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D值一般根据经验进行划分:

(1)分数值D≥720分,极高风险;

(2)720>分数值D≥240,高风险;

(3)240>分数值D≥150,中风险;

(4)150>分数值D≥70,低风险。

且将风险等级从极高、高、中、低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

七 风险矩阵

安全生产事故如何减少?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第一步!

本文章仅限技术交流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