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让任何人掉队'''',反家暴法实施20个月有何进展,有何期待

 萨拉丁123 2017-1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简称“反家暴法”)自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实施20个月。2017年11月28日,民间监测报告发布和能力建设研讨会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信托基金项目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由联合国妇女署与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主办,来自联合国机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及公益组织的近百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也响应了11月25日——12月10日的“消除性别暴力16日”,呼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防止和消除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行为。

 

“不让任何人掉队:制止侵害妇女和儿童的暴力行为”是今年16日行动的主题。主题强调,每一位妇女和儿童都可能是性别暴力的受害者,而边缘弱势群体是更为脆弱的潜在受害对象。联合国驻华代表罗世礼在欢迎致辞中强调:“发现、关注并积极回应弱势女性群体在面对性别暴力的时的境况是消除性别暴力至关重要的一环。”

 

联合国反暴力信托基金项目实施方代表冯媛


“橙色是温暖,橙色是警示”,联合国反暴力信托基金项目实施方代表冯媛头戴橙色头巾在开场致辞中表达了对国际国内多方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反家暴法的实施过程中继续有国际、国内以及政府民间的合作支持。

 

受害者亦是反家暴的潜在推动者


反家暴法实施以来的20个月期间,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通过监测发现,在媒体报道的案件中我国境内家暴导致的死亡案件533起,至少635名成人和儿童死亡,包括被殃及的邻居、路人,平均每天家暴致死超过1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

 

冯媛女士表示,“无论是官方媒体发布的正式数据、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收集到的信息还是现场分享的个案,都表明受家暴的个人不光是受害者,也在反家暴法的实施中逐渐成为反家暴的推动者。”反家暴法实施以来,社会大众的反家暴意识有所提升,相关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得以加强,越来越多的受暴者勇敢发声,旁观者伸出援手。

 

与此同时,监测报告中同样显示着反家暴信息发布目前存在的缺陷,诸如一些报道中存在责备受害者的现象,以及将一些悲剧的发生归咎于受害者不主动求助、不及早求助、不报警,或不积极申请告诫书和保护令;还有一些报道还存在性别歧视,对女性和受暴者造成再度伤害。

 

不同社群看反家暴法实施进展


来自不同社群组织的代表,也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出发,以相关服务提供者、艾滋病毒携带人群、残障人士、LBT(女同性恋、双性恋女性和跨性别女性)群体的视角,介绍了反家暴法的实施情况。

 

精神卫生法第一案原告徐为(化名)在发言中描述其遭遇的精神暴力及经济暴力,并指出当下精障群体遭受暴力存在不被认同的现状;来自跨性别中心的H.C.以数据揭示了跨性别女性遭受的家庭暴力:根据跨性别中心展开的家暴调研报告,遭受家庭暴力的跨性别人士中80%在26岁以下,其中30%为未成年或刚刚成年人士,80%的施暴者为跨性别人士父母。亲密关系暴力在跨性别社群中相对弱,原生家庭暴力则占主导。


△跨性别中心H.C.

 

“尽管跨性别男性同样遭受跨性别伴生的歧视,但随着他们越来越男性化,他们的社会地位普遍会升高,可能因此减少遭受女性方面的歧视。”H.C. 分享自己作为跨性别女性体验并指出跨性别过程中面临的话语权减弱和“女性气质”带来的歧视等问题,肯定了反家暴法的实施对减少上述情形的积极影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女性抗艾网络代表亦分享了家庭暴力如何加重女性感染者、女性毒品使用者等所处的弱势地位,严重影响她们本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多群体多部门共同参与行动


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及代表一致认为,只有消除性别不平等家庭暴力以及污名和歧视这三重障碍,弱势女性才能摆脱家暴,享有平等权利。多部门应展开合作,更好、更全面地满足家暴受害者的需求,尤其是边缘群体的需求。关注弱势群体的家暴问题,需要从法律、政策实施、社群和家暴受害者参与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决策者和社会各界意识尤为重要。

 

联合国妇女署官员郭瑞香在总结中表示:“NGO提供的服务是最接地气,也是最了解家暴受害者的”,民间组织应作为“润滑剂,家暴受害者、性少数人群、女性感染者、留守女童等都应成为反暴力的关注重点,不让任何人掉队,让“法不入家门”成为过去。”

 

预防是最好的制止暴力的方法”,本次研讨会期待更多人关注并参与消除针对女性的暴力,呼吁青年参与及男性参与,让每一个女性都能生活在没有暴力,充满希望又具有力量的橙色中。

△“拒绝暴力”合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