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为万世开太平——蒋兆和在和平时期的七幅佳作

 alayavijnana 2017-11-29


蒋兆和先生的艺术是近现代人物画的宝贵遗产,他融会中西、为民写真,在新中国美术的创作高潮中,完成了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真传神”。和平时期,他以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为模特,充满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之情,留下了一幅幅熠熠闪光的经典作品。




蒋兆和  学写字

镜心 设色纸本

1 9 7 8 年作

钤印:七十有余

题识:一九七八年元旦,兆和。

出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43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展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46.5×63.5 cm


蒋兆和 鱼戏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七十有余

题识:兆和。

展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

1.《蒋兆和画选》,第64 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版。

2.《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15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64×44 cm


 

《学写字》与《鱼戏》

 

《学写字》画的是蒋兆和大女儿的儿子松松。刚刚打倒“四人帮”之后,蒋兆和画了一幅《喜洋洋》,表达欢欣与激动。《喜洋洋》中的小男孩就是这个外孙。


蒋兆和的大女儿因患痢疾被夺去生命,外孙被接到家中。经历了儿女下乡、回城、结婚、大姐病逝诸多事情之后,蒋兆和把生活寄托在大外孙身上。他还常常与外孙涂鸦解闷。“松松涂抹像只破竹篮,补装鱼一尾,有酒更解馋。”这是蒋兆和很开心的嬉戏作品。从那儿以后,他像开了窍,竟画起鱼来。“春暖鱼儿跃,微波荡库边”,画的是一条大鲤鱼。


1976年他与外孙“合作”《鱼影图》,题曰:“松松瞎涂有妙趣,补画鱼儿水影中。”1983年,他画了两条相伴的鱼为妻子祝寿。有一幅《鱼戏》,妻子非常喜欢,远看三条鱼,近看还有四条小鱼。唯独这一幅托裱了,未曾送人,留着自己欣赏。


那时没有什么玩具,毛笔就是外孙的玩具。外孙拿起毛笔,像模像样地在纸上画,蒋兆和也拿起毛笔,画起了外孙。桌上的水仙花开了,也画在了画上。蒋兆和的心境是愉悦的。他的一首小诗这样写道:“老来方知精力尽,迈步蹒跚一身轻。休问年华何虚度,愿与百花共争春。”




蒋兆和 倪志福像

镜心 水墨纸本 

1 9 6 4 年作

钤印:兆龢

题识:创造高速长寿钻头的青年工程师倪志福同志像。一九六四年五一前夕,兆和。

展览:

1.“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北京画院,2012 年6 月28 日-7 月11 日。

2.' 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

1.《北京日报》,1964 年5 月1 日版。

2.《蒋兆和作品全集·下卷》,图编56,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年版。

3.《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蒋兆和》,第182 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年版。

4.《蒋兆和画集·下卷》,第287 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年版。

5.《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年版。

6.《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第39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80.5×54.5 cm

 

 

20世纪50 年代初,争当劳模成了那个年代显著的特征。画劳模也成为画家们的首选题材。


1959年11月,蒋兆和应邀为全国群英会劳模画像。五位劳模的画像刊登在1959年11月4日的光明日报,他们是张百发、王治国、谢大年、陈发与王翠芬。


1963 年春节由文联、美协主办的迎春晚会上,美协书记蔡若虹提倡三百六十行都可以画,为社会主义服务。于是蒋兆和就在市美协的一次会上响应了蔡若虹的号召,建议市美协组织为劳模画像,并带头为劳模画像。当时北京日报美术记者陈今言在坐。后来陈今言给蒋兆和联系了几个劳模。1964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蒋兆和画了倪志福、陈培根、姜茂琴、许洪度等四位劳动模范。1964年5月1日的北京日报刊登了《倪志福像》与《姜茂琴像》。


蒋兆和在这次画劳模时,不是单纯地画个头像,每一幅作品均是带主题性的创作。


倪志福是发明长寿麻花钻头的专家,他的手里少不了麻花钻头。发表在北京日报上的《倪志福像》配有田汉的诗:


“如钢似火一颗心,不怕木头硬,旋转乾坤一双手,不怕铁板厚,建设新中国,工人自有万能钻,万里如花绣。既高速,又长寿!”


多好的诗,多好的画,激励国人向上。但这是蒋兆和一生中最后一次画劳模像。


倪志福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5年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倪志福钻头”发明证书。1986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1978年当选为全国总工会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13年逝世,享年79岁。

 



蒋兆和 西双版纳小姑娘

镜心 设色纸本 

1 9 6 2 年作

钤印:兆龢

题识:西双版纳一小姑。一九六二年春初,兆和。

展览:

1.' 超越传统——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展',中国美术馆,2012 年1 月1 日-10 日。

2.“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北京画院,2012 年6 月28 日-7 月11 日。

3.' 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

1.《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第182 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年版。

2.《我法—蒋兆和绘画艺术研究》,第145 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 年版。

3.《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35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133×57.5 cm


 

2012年元旦,“超越传统——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走进圆厅,第一眼看到的是蒋兆和的10幅作品。其中一幅挑担的傣族姑娘,与其它《卖子图》《街头叫苦》以及《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等9幅格外不同。它清新、自然,像是世外桃源里的人物。蒋兆和创作这幅作品的时间是1962年的春节。


1962年春节前,他随政协视察团去广西、云南等地,这一次的写生之行,他最兴奋,抱着一大卷速写稿回到了家。


统计60年代,蒋兆和写生量与创作量最大的是1962年。那幅挑担子的小姑娘,是在西双版纳画的。有许多的速写稿,例如木瓜树下的小姑娘,巴蕉树下的小姑娘,挎着提兜侧身站着的小姑娘,穿红裙的挑担小姑娘,在蒋兆和的笔下,美如仙女,甜如蜜。这些画稿一一展现在他的画板上,不是急着要去展览,而是画着,欣赏着,回味着。


 《西双版纳小姑娘》是真的,善的,美的,挂在客厅里,展在博物馆中,福气满满,仙气飘然,伴你过山村,“何言自孤伶”。

 




蒋兆和  白居易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庚申( 1 9 8 0 年) 作

钤印:七十有余

题识:念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思自愧,尽日不能忘。摘录白居易《观割麦》诗句。庚申年麦熟时节。兆和。

展览:

1.“蒋兆和萧琼书画展”,深圳美术馆,1981 年1 月。

2.“蒋兆和萧琼书画展”,中国美术馆,1981 年8 月。

3.' 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

1.《白居易诗选》,扉页,新世界出版社,1983 年版。

2.《蒋兆和作品全集·下》,图编9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年版。

3.《蒋兆和画集·下》,第347 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年版。

4.《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55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124×68cm



历史人物像,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蒋兆和的《杜甫》。蒋兆和的一系列古人作品与他在三四十年代的作品截然不同,题材不同,笔墨不同,内容不同,惟所同的,是他的“有感而发”。


蒋兆和与杜甫像


庚申年(1980年),蒋兆和大约绘制了10幅作品。《白居易诗意》是其中一幅。《白居易诗意》是为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白居易诗选二百首》所作。题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诗句。庚申年麦熟时节。兆和。”


蒋兆和一生塑造古人像几十幅,幅幅皆精品,渗透着他的心血。正像他所说:“我画历史人物,不是要逃避现实生活。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大国,没有古代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怎么能形成中国高度文明的历史?画古人,看他当时与国家、与民族、与人民的关系,有利于激发现代的青年,教育青年一代,要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使青年一代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要有所知。表现古代优秀的历史人物,正是为了发扬民族精神,以几千年的文化激励后人。”




蒋兆和 小孩与双鸽

镜心 设色纸本 

己未( 1 9 7 9 年) 作

钤印:七十有余

题识:己未之夏,兆和。

展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

1.《广州文艺》,封面,1981 年第6 期。

2.《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蒋兆和》,第104 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年版。

3.《蒋兆和百年诞辰纪念作品集》,2004 年版。

4.《蒋兆和画集·下》,第347 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年版。

5.《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15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73×49.5 cm



小孩与鸡,小孩与鸽,小孩与蜻蜓,这类小孩题材的作品多出现在蒋兆和晚年的创作时期,而这些创作的原始素材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5 年3月,盛大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召开,蒋兆和送上了自己的至真至爱《小孩与鸽》。《小孩与鸽》在展览会上获得了好评,作品被广泛刊登,印成宣传品。在中央美院指导教学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说“如像在《小孩与鸽》这样一幅画里,画家蒋兆和在现实主义的形式中表现了小孩对作为和平的象征的鸽子的喜爱,我认为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进入60年代,蒋兆和根据留下来的画小弟的速写,创作了各种角度的小孩的作品。1961年朱章超编辑的《蒋兆和作品选》,封面采用了《小孩与双鸽》,画了一个侧身掰脚指头的小男孩儿坐在地上,望着前面的两只鸽子。


1979年,蒋兆和再度创作了《小孩与双鸽》。小孩的形象与1961年《小孩与双鸽》中的小孩相同。那一年,他75岁。尽管这是他的“丰产”年,但是他的作品完全不是“随来之笔”,应酬之作。无论多大尺幅,他依旧要站在大画板前,站立着作画。他的身体很虚弱,他画一会儿,便需要躺下来抽支烟。《小孩与双鸽》尺幅小,但是他所花的精力不比他的代表作《小孩与鸽》少。


《小孩与双鸽》这幅作品发表在《广州文艺》1981年第6期封面。那时,中国人有太多的渴望,经历战争,渴望和平,经历运动,渴望安定。经历教育的十年断层,渴望重返讲堂。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的《小孩与双鸽》同样含着“渴望”。

 



蒋兆和 双鸽

立轴 设色纸本 

壬戌( 1 9 8 2 年) 作

钤印:七十有余

题识: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而作。壬戌年五月,兆和。

展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59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127×49 cm



蒋兆和画鸽子最早出现在1949年创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幅作品里,有5只白鸽围绕在工人农民的脚下。以后他画了多幅小孩与鸽子。单独画一只鸽子或几只鸽子的作品在五六十年代不多。1958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各地报刊纷纷转载。配合形势,他画了一只鸽子站在高高的石头上,石头下面一只望洋兴叹的老虎。题词:“鸽子在炮火中歌唱,英雄屹立在海防。利剑金光闪闪,刺穿纸老虎的胸膛。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这幅作品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


大部分鸽子系列作品作于晚年。单鸽,双鸽,梅花与鸽,松与鸽,水仙与鸽,枇杷与鸽,寿桃与鸽,竹与鸽等等,这些小品,多为送人,再加之身体的原因,数量也极有限。他最后的绝笔之作是送给儿子亲家的《松鸽图》。


不断出现在画作中的鸽子,可以说伴随了他的后半生。从《流民图》到和平鸽,他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平。一幅《竹鸽图》,他配了小诗:“曾忆小园有修竹,青石旁边种秋菊。秋菊盛开百花落,不期飞来和平鸽。此情此景人间有,但祝人皆共康乐。”

“但祝人皆共康乐。”,这是蒋兆和自己的诠释。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