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墙盘》的结体-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丨三品课堂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大家还可订阅书法媒体《书法》杂志、《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分析研究了《墙盘》中独体字和上下、左右结构的结体特征。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的结体特征


1965年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

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评委

  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字,则是根据这个字嵌包在内的笔画结构形态,以及在章法上与周围承上启下、左顾右盼的空间关系而随势造型。半包围结构多紧紧依附在“围墙”屋檐的笼罩下,看起来非常紧密、贴近。

  如:“”,《说文》:“厚,山陵之厚也,从,从厂。”唐兰先生谓:“从厂声,厂,之省,者石也。”里面的部分紧紧地依偎在半包围结构的怀抱。

  “”字,同样是里面的部分紧紧依偎在左上的半包围怀抱,结构成倒立三角形,殊为险绝。

  半包围除了左、上半包围,还有三面半包围,比如“宀”头的字。

  “”字,此字不识,用法与金文常见的“”相同,其意义略同于“休”、“赐”。里面的部分正好和半包围结构落在一条横线上。被全笼罩,整个字形结构收缩团聚,与铭文周边上下的“戈”和“爱”,以及左右的“年”和“子”的呈放射性伸展的结构形成收放聚散节奏对比。

  “”字。重心居上,不紧不松,大疏大密,下部的三个竖画,由左上向右上倾斜欹侧。与铭文中左面的“无”和右面的“王”字的相对端正形成对比,以见变化灵动。

  以上这些字的中间部分是被完全嵌包在里面的,还有类似把腿迈出门外窥探墙外消息的,都是根据整体章法里的统一和变化需要而构成一种收放聚散的节奏关系。

  下面我们再示范另外的几个字,处理手法就和我们刚才讲过的有所不同。

  “”,《说文》:“手行也。从勹(音fú),甫声”。马叙伦先生谓:“手行乃匍匐之初文。亦及俗谓手行曰跁之跁车客作者之意。从字。乃之省变。”这个“匍”字的半包围结构开口面向左边,像一个屋檐。中间部分上面很疏旷,下面很茂密。中间部分要低于突出半包围的外框。这个字的重心在下部,这是为了让整个字重心与左右的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有起伏波澜。中间部分要从半包围结构的下面伸出来,既与周围的字有收放节奏对比,也让气息更通透。

  “”,即重复之“复”,铭文中读为“腹”,这个字更明显。“复”部从半包围结构的下部伸展出来,我们联系着左右的“”和“”两个字来看,左边的“多”字的底部是水平线,右边的“”字是全包围,中间“”字伸展出来。把这三个字放在一个场景中,就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是有意识的追求,收放、聚散的变化和节奏感。

  同样还有几个并列在一起的字正好都是半包围结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处理方式。

  “”,甲骨文作,斧也,象形。最右边的“戉”字虽不是半包围结构,但是对我们说明左边的两个字可以有一个参照。“”,戴家祥先生谓“”或作“曆”,金文木禾两旁通。如“休”或作“”,“析”或作“”等。口或从日,于省吾认为是因空加饰,别无二致。戴君仁曰:“曆”读为“歴”,《小尔雅广诂》:“蔑,无也。”《说文》:“歴,过也。”历本为经历,引申为过失。铭辞中某蔑曆,犹言某无过。这个字半包围的“厂”,外框的横画和竖画交接的时候也要用篆引的笔法,“寓圆于方”,这种篆引笔法写出的“方”是一条线的引申婉转,而不是象隶书以奋笔笔法将横竖两个笔画组合。这种引笔写出来的才是篆书笔法。

  左边的“”字半包围结构。这个字中间部分的左部为上下两个部分,被左边垂直长线包围。“宀”部的右边笔画中途停止而没有延长到底,可以看出中间右半部分下面U形的曲画有向右下方向的凸出,气却是向中间聚的,但是右边的气息又很通透。虽然“宀”部右边的笔画可以延长下来,但是中间的“”字的竖画已经足够延长,如果再延长“宀”部右边的竖画,那么整个章法上虽然保留了小篆的规整,可是失去了大篆的变化生动。所以,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先贤的睿智和艺术表现手段的高明。

  与之类似的,还有另外两个例字。

  最右边的“”字。《墙盘》工稳性的笔法,追求儒雅的学者气,用笔没有激情亢奋的大起大落。这种抒情是微微絮语式的,而不是高歌呐喊式的。所以写的时候用笔要平稳,心态要平和,在从容自如中写出“金石气”中更蕴含的“书卷气”。

  “”字,“宀”外框的右边弧稍微要有右向的弧度。半包围结构字的中间部分从下方伸出来。

  左边又是一个全包围结构的字。,王辉先生谓:“读为绍,《尔雅·释诂》:绍,继也。”铭文中同义连用,意为继承。

  “”字的底端虽然不是封闭的,但四个点画的下边两个点和三个竖画几乎在一条在线,字态下部呈内敛。左边的全包围结构更不必说,是内聚收缩的。这样,中间的“”字下端向外伸展开来,和前面刚才那组字一样,也有一种收放聚散的节奏感。

  《墙盘》中还有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可以从中看出来古人在处理方法上的匠心独具。

  这两个也是“宀”部的字。

  “”从整个字型上看,“宀”部的右框线略有弧度,但总体看来字态端庄。这个字里面碎小的笔画非常多,左边有三个部分,右边也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这么多细小的部分,在处理的时候要注意疏密避让穿插,左边上、中两个部分比较紧密,中、下则有一些空间关系,右下角比较聚,右边中部伸展延长。中间部分的处理虽然用了很大心思,但是还是容易让人觉得繁多零乱,因此就用“宀”部两个非常伸展的、相对来说较对称的外框把这些容易“躁动不安”的因素紧紧地束缚起来。

  “”字也是半包围结构。“宀”部左边有点向下“耸肩”,右边肩部向上提一点。中间部分的左边同样是三个部分,所以要用较长的一条长线把它们统领起来。中间部分的右边只有一部分,而且相对来说整体感比较强,所以“宀”部右边的竖画也相对较短。这样的话,既能让这个字气息通透,又能让左右部分形成一种倾侧的动态美,以避结体的板滞。

  《墙盘》中的四个全包围结构的字,“环弧”即圆形,则依内在笔画构件的形体特征,而概括出其随势的形状或谓“随势屈曲”。上部趋平趋方,以呈现《墙盘》端庄典雅的风格,下部则依内部结构而变化。如圉下部较尖,下部较偏,下部比较圆。我们对照着字形再来了解全包围结构因势造型的规律。

  “”字,上部比较平圆,下部则比较尖。因为这个字里面是“幸”部,下面有一个伸展出的竖画,所以外框应合了里面部分的结构。

  “”因为右下角空间较大,中间左右部分有错落,所以外框的底部比较扁,呈倾侧斜势。

  这个字下边是平弧,因为中间部分左右各有一笔,呈平底状。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字,本来完全可以写成殷商晚期甲骨文中那种扁平或偏横的形状,或者像西周早期也可以写成圆形,中间加一个圆点,就像太阳,更象形一些。但是在《墙盘》,就把“日”字处理成了呈长方形状的全包围的外轮廓,尤其是中间的点,重心不在中间而是靠中上,把后来篆书和其他书体一般多为重心居上的特点表现了出来。而且这个点不是平点,有从左上到右下的侧势。在这看似比较平板的姿态中,增添了险绝和灵动。最能代表出《墙盘》作为大篆的结体特征,并开启了后来秦篆长方形结体的总体特征。

 隶 书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隶书摩崖经典《石门颂》

 篆 书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

第一集:综述

第二集:《墙盘》基本笔画之点画

第三集:《墙盘》基本笔画之直画

第四集:《墙盘》基本笔画之曲画

第五集:《墙盘》的结体-独体字

第六集上:《墙盘》的结体-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三品学院“张建会《礼器碑》与《张迁碑》”隶书班、“张继《石门颂》”隶书班、“王友谊《大盂鼎》”篆书班报名已停止。“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篆书班”正在火爆招收学员中。

     观看学院内部独播视频,请在三品名家微信订阅号后台,回复关键字“入学 刘颜涛”,三品学院,给你好看!

  我们对于《墙盘》的结体特征就讲到这里,下期将具体分析《墙盘》的章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