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美篇

 金凤蕙兰159 2017-11-30

其山惟石,就可以壁立千仞。

正本清源,才可以推陈出新。


课程内容:

本次讨论大致分三部分

1、现在针灸学中的常见分歧和解读

2、中医与中国文化中的内在联系和如何找回中医中失去的内容

3、一些创新的中医针灸应用原理和方法


讲述人:付弋

简介:

200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博士毕业。在学期间,跟随不同名老中医学习针灸、中药各派临床技术,随清太医院后人学习脉法,古派中医等,并修习佛家显密、道养生及医疗技艺。综合各家,形成自己观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一项,省级研究数项。2006至2009今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中医、针灸各门课程。并在2009年后开办中医诊所,任所长。现在开办加拿大自然疗法学院,担任校长。任四川反射医疗协会理事,世中联青年培养委会员理事。


网络班课程安排:

网络班采取微信语音+网络集中答疑的方式。听课限注册一台设备(电脑或平板电脑),且设备需要能联网。

时长预计50-80小时,讲完为止。

音频版权属付弋医师所有,仅供个人播放学习,未经同意,学员不得对外传播文字、声音、图像等资料。基于最近微信知识产权纠纷,又因中医知道博大,某些知识点可能早已出现,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因此对课程内容付弋医生不做知识产权申明。也希望大家不要擅自宣布自主知识产权。(如有知识产权申明,付医生会在课程中说明。)

费用:凡是北京时间11月30日以前报名并缴费的学员按优惠价¥380,12月16日以后到开课前一律¥580。开课后费用不退。

人民币的收款账号:

A、邮件转帐,fuyicn09@gmail.com

B、微信转账,搜索14038506898或fuyicn2013加为好友转账;

付款后请及时通过电话14038506898或微信等方式联系。

凡是报名及汇款的学员,将会被邀请到医学广明论微信群里面,我们会给学员发一些资料,以便大家提前预习,了解一些知识面,帮助学员未来提高听课质量,期使上课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有书籍一本,医学广明论 针灸篇,正在出版中,大家可以在网上自行购买。如海外有需要统一购买,可另行联系。


随着中医与西医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不断变化。其中,变化冲击最大的笔者认为是针灸学。针灸从古代的治各种内科杂病的立竿见影逐渐变为现代以结构针法为首的治疗痛症为主的方法,并与近代后起的如干针等争得不可开交。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说穿了是我们对古人中医理论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古人在黄帝内经中八成以上的内容在讲针灸,在讲针灸的同时,分段建立了藏象、阴阳、五行、经络等等复杂又艰涩难懂的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模型之间不再相互关联,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模型?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古人的理念中,是非其人而不传,所以,一直以来,没有明显说明这些模型背后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基础?其实可以说就是我们一直不太了然的河图,洛书模型。只不过这些模型都忘了一个最重要的参照物。

笔者研究发现,古人的天文学,天地观,正是这一个参照物,通过对盖(浑)天说的重新解读,才真正发现,阴阳、五行、经络原来全都来自于此。而且正是古代天文学才是串连不同理论之间的引线,把看似不相关的五行、经络等等理论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也正是基于天文学基础,笔者从新的角度解释了针灸学中一直悖论的问题,深化了五行的理论。

针灸理论长期对经络实质、经络走向等等内容模棱两可,也不知五行阴阳与经络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通过对照天文模型,理解古人创造经络的来源和方式,解决经络向心、循环的问题,解决五腧穴关系,真正扩展针灸调整气机的理论。

上篇 理论

现代对中医的源头的认识有两种趋势,要么提得太高,成了上古文明,高于现代人类的智慧。要么压得太低,一切能是伪科学。这么认识差不多都是不清楚中医的思维演化而臆想出来的东西。而且,现代中医针灸常常喜欢自己创造一些理论出来,却与中医的思路相左。我们要了解了中医的发生源泉,发展过程,但不容易走偏。

针对针灸界的一些争议提出新的观点

中医的理论与中国哲学的关连

说明意象思维是中医思维的核心

重新解读中医的藏象

提出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才是中医天人合一及中医理论的源泉,正是因为对中医思想来源的错误认识,使唤某些中医出现不少误差。本篇做详细解释

对针灸理论中的三阴三阳、营卫流注、十一、十二经向心流注,五输穴原理、开合枢、络脉等提出全新的看法

中篇 五行

现代对五行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相克关系,五材等等初步简单的关系上,而没有抓住五行是人为设定的气机流行平衡,五行之间的关系既不应是简单的对应,也不只是圆运动,而是各种不同等级的能量互换,单独的不稳态组合形成的整体稳态平衡。

把术数中的五行内容带入中医,属于全新的内容,并解释原因

重新审视五行中的相生相克关系

提出新的五行中的两两,三三,五五之间的平衡,提出五行胜复、顺热、一气五化等的理论和运用

提出五行与针灸、中医的配合应用

下篇 应用

有了连贯的理论和思路,自然也可以创新。下篇的理法方穴及针刺穴位的顺序都是创新的内容。但创新也要扣中医的理论核心,一脉相承也能创造出好的方法,做到尊古不泥古,不贬低,不吹捧古人又有更多的发展才能让中医生机蓬勃。

提出针灸的理法方穴

提出针灸与五行结合的新思维

五腧穴的新用法

提出针灸穴法中的顺序问题,也是全新的内容

提出一些特殊针灸手法

提出有效的针灸配方

提出一些补泻的新方法

使在临床运用中,能达到疗如桴鼓且疗效稳定。


附:

目录

勘误篇

导读

阴阳之源流

山之南,水之北

一体两面

植入中医

三阴三阳之源流

附:蓍草占

中医、河洛、术数

左肝右肺,左升右降

河图生变化

洛书成万物

三生万物与三阴三阳

经络模型

别通与表里

开合枢

厥阴与阳明

无根树

附:《无根树》

五输向心---五气朝元

阳受气于四末

所出为井,所入为合

络脉的本来面目

大衍之数

附:《黄帝虾蟆经》

卫、营之行

二十八宿――龙抬头

五十营――古人的算数

彪悍独行的卫气

根溜注入

二十五还是五十

寻理篇

中医是唯物主义吗?

中国哲学的“物”与“气”

中医的意象思维

中医的体用说

现代医学向东,中医向西

感应、境、恒常

抽象思维之易与意象思维之难

五行意象

初说五行的演变与意象

五行配入

肝主疏泄与二便

肾藏精气辩

先天之精如何安置

藏象:六节藏象

肝者,罢极之本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奇思妙想的温胆汤

药物归经另说

藏象:天六地五

脏腑分类的源流

天人合一的天六地五

五脏、五方

六腑、六合

十一为先,十二为后

藏象:精神形体

形神两分

再变:精气神、形气神

中医的神魂魄意志

中医之“魂魄”观

术理,数理下的魂魄

附:佛教对心理活动的认识

藏象:真元一气

真气:物、非物

真元、天癸

先天释

藏象:天地同流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五行篇

五行:引子

五行蕴成

五数的产生

原始五行

四方五气

长夏、季夏

在天五行

五行与六府

五行:生克形成

相生---日用

相克---五德终始

五行:一气五化

五行纳音

十二经流注之序

五行传递

天干合化

五行:生克传递

五行之能量传递

天地气机---滴天髓

错位的补母泻子

五行胜复:旺气成克

五行胜复:生气不足

渊海子平

顺势而行之“泻子法”

亢则害,承乃制

慧眼穿云---古人眼中的天地四方

气机升降出入

左旋右旋

象法天地

巧天工---泻南补北

气行易位

舍岩五行针

五行:顺势而行

湿土与燥土

水火对峙

环环相生

大水奔东

子盗母气

正邪、虚邪

土木不受

应用篇

组穴配伍和顺序

引子 193

需探索的针刺顺序

理法方穴------针灸八法

出入法

升降法

和法

转枢法

补法

温法

消法

清法

五输穴再演义

原穴

专精五气

相应

相生相克

借势

表里借势相引

左右借势相引

上下借势相引

聚气引气

顺势引气

聚气生机

针刺顺序

主穴

配穴

兼症

四维穴法

按症取穴

病程先后取穴

担截法

按势取穴

病位取穴

穴性取穴

冬取诸井,深以留之

定位取穴

针刺手法遗珠

呼吸补泻的时机

烧山火、透天凉的背后

变化的巨、缪刺

大接经

临床篇

短脚的针灸辨症

辨体与用

辨病位

辨气机升降出入

辨病势

辨脏腑气机强弱

辨经与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